秦漢的角抵、手搏與相撲
字數:2728 加入書籤
秦代有角抵活動,主要用於娛樂。角抵不僅在民間開展,而且進入了宮廷。它承於春秋戰國時期的角力。"春秋之後,滅弱吞小,並為戰國,稍增講武之禮,以為戲樂,用相誇視,而秦更名為角抵"1。
《史記李斯列傳》載:"是時二世在甘泉,方作觳抵、俳優之觀。"裴解引應劭語雲:"戰國之時,稍增講武之禮,以為戲樂,用相誇示,而秦更名曰角抵。角者,角材者;抵者,相抵觸也";"名此樂為角抵者,兩兩相當,角力,角技藝"2。"相抵觸"、"角力"、"角技藝"等語,都說明角抵是一種徒手競技,主要以摔法和體力來進行較量。
秦代角抵,隻限於摔法,以較力為主,更多地用於娛樂與表演。因此在禁武的秦朝,它不僅未被禁止,反而廣泛流傳開來。
正因為角抵主要用於娛樂與表演,所以進入宮廷,就成了供統治者逸樂的手段。"二世在甘泉宮每作樂觳抵、俳優之戲,李斯不得見,因上書言趙高之短"3。二世喜愛角抵,竟連政事也荒廢了。所以《漢書刑法誌》言及此事又雲:"先王之禮,沒於淫樂之中矣。"漢初,劉邦尚黃老之學,要與民休息,提倡簡樸,曾一度禁止角抵之戲。到了漢武帝劉徹時,由於他的喜好和倡導,角抵又開始盛行。《漢武故事》說:"秦並天下,兼而增廣之。漢興雖罷,然猶不能絕。至上複采用之,並四夷之樂,雜以童幼,有若鬼神。角抵者,使角力相抵觸也。"《資治通鑒》記載了武帝恢複角抵的確切時間,即"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春","作角抵戲,三百裏內皆來觀";又載:"元封六年夏,京師民觀角抵於上林平樂館。"4這是兩次規模盛大的活動。
漢武帝時,民富兵強,國力臻於極盛,統治者也因之感到驕傲,並常極盡奢華誇示於外賓。《漢書西域傳》載孝武之世"開玉門,通西域","設酒池肉林,以餉四夷之客,作巴渝都盧、海中碭極、漫衍魚龍、角抵之戲以觀視之。"《漢書張騫傳》則載:"是時,上方數巡狩海上,乃悉從外國客";"大角氐(抵)出奇戲諸怪物,多聚觀者,行賞賜";"而角氏(抵)戲歲增變,其益興自此始"。"歲增變",說明角抵在漢武時花樣不斷翻新。"其益興",則說明角抵戲不斷興盛、廣泛。《後漢書?夫餘國傳》記載,東漢順帝時,亦以角抵招待外國賓客使者。漢代皇帝還以角抵戲慰勞下屬,"饗遣故衛士儀……傳禦史持節慰勞,以詔恩向所疾苦,受其章奏所欲言。畢饗,賜作樂,觀以角抵。樂闋罷遣,勸以農桑"5。
《漢書元帝紀》載,初元五年(公元前44年),元帝曾因自然災害的原因,下令"罷角抵",以節省開支。但這種禁絕顯然隻是暫時的。東漢時,包括雜技、武術、舞蹈、幻術、角抵等文體技藝活動的"百戲",又有了大的發展。由於角抵在其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所以"百戲"又被當時人稱為"角抵戲"。張衡《西京賦》在描繪百戲時還寫道:"臨迥望之廣場,程角抵之妙戲。"稱角抵為妙戲,可見其喜愛。
藏於陝西省曆史博物館的一塊秦漢墓出土的透雕銅牌,上刻有表現角抵畫麵的紋飾。畫中兩人赤腳而立,或抱腰,或扳腿,相抱互摔,形態逼真。這塊銅牌,是我國目前所見最早的先秦時期角抵活動的記錄。圖30。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曾出土一幅帛畫,畫中亦繪有角抵圖形。圖中有三人,兩人是壯健的摔跤手,雙肩寬闊,肌肉隆起,挽袖交臂,虎視眈眈,準備一塊雌雄。一人拱手而立,似為裁判或教練。圖31。這幅用以殉葬的帛畫,包括天上、人間、地下三部分,而角抵戲的場麵竟占有畫麵的五分之一左右。有人認為:這顯然反映了死者對角抵的愛好,所在埋葬時後人為其安排了"角抵演出",供他在"地下觀賞"。考古發現,也證明了秦漢時角抵活動的盛行。
三國時期角抵又翻出了新花樣,出現了女子摔角,並正式用"相撲"之名,虞溥《江表傳》雲:"(吳末帝孫皓)使尚方以金作步搖假友髻以千數,令宮人著以相撲,早成夕敗,輒命更作。"漢代史籍中亦有不少關於手搏的記載。《漢書灌夫傳》載:漢武帝時淮陽太守灌夫"與長樂衛尉竇甫飲,輕重不得,夫醉,搏甫。"左思《吳都賦》也提到吳國人愛"撲、射、壺、搏"。值得注意的是,這時角抵(摔跤)已和手搏(拳術)相分離。《漢書哀帝紀》載:"孝哀雅性不好聲色,時覽卞,角力為戲。"蘇林是漢末魏初人。他說漢代手搏與角抵已非一種活動,是可信的。《漢書甘延壽傳》又載:"延壽試弁為期門。"孟康注雲:"弁,手搏也。試武士用手搏,以手搏固實用之術也。"弁即卞,亦即手搏,拳術當然比摔跤更適用於實戰,所以選武士也試手搏。
漢代和三國善手搏者,史籍亦有記述。曹丕《典論論文自序》說鄧展"善有手臂",又稱其"能空手入白刃"。《三國誌魏書呂布傳》則載有:"(董卓)拔手戟擲布,布拳捷避之。"平時於拳搏訓練有素,方能如此敏捷。
秦代出土文物、漢代壁畫、漢畫像磚中也有關於秦漢手搏活動的反映。1975年,湖北江陵鳳凰山秦墓中出土了一件木蓖,上有描繪手搏的彩色漆畫。畫麵上三人均上身赤裸,下著短褲,腰間係帶,足穿翹頭鞋。靠右的兩人,正在進行比賽,氣氛熱烈而緊張。左邊一人平伸雙手,似為比賽裁判。周圍半月形的弧線,似為帷幕,而畫麵上部,又有帷幕結帶,似為表示這種比賽或表演在帷幕中進行。圖中左邊一人進擊落空或被擋開後,右邊一個正進步直拳攻擊其頸部。圖32。四種新都出土的漢畫像磚"手搏圖",也形象地表現了二人拉開架勢,聚精會神地對峙姿態。河南密縣打虎亭二號東漢墓中室北壁券頂東側,繪有兩個赤身短褲的大胡子壯漢,腳穿翹頭鞋,手臂舒展,似一次交手之後剛脫離接觸。
《漢書藝文誌》錄有《手搏六篇》,是論述手搏的專著,惜已亡佚。
注釋1《漢書刑法誌》。
2《漢書武帝紀》
3《史記李斯傳》
4《漢書武帝本紀》
5《後漢書禮儀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