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術的發明

字數:529   加入書籤

A+A-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對人類文化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東漢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在前人造紙的基礎上發明了用破布、魚網、樹皮等製成的書寫用紙,為後世抄書、拓印和雕版印刷提供了必要條件。
    9世紀後在中國揚州、益州(今四川成都和杭州等地,逐漸形成了雕版刻印作坊的中心。五代(公元907年~公元960年)馮道從後唐長興三年到後周廣順三年(公元932年~公元953年雕造監本“九經”,開政府出版標準課本的先河。與此同時,中國的雕版印刷術先後傳入高麗、日本、越南和琉球等亞洲各地。
    明代末年胡正言、顏繼祖在17世紀40年代用□版、拱花技術,編印了《十竹齋箋譜》、《蘿軒變古箋譜》等彩色套印和凹凸印刷版畫,發展了木版水印技術。
    宋代畢升在公元1041年~公元1049年間發明泥活字版印刷術,使得出版書籍更為方便靈活。元代王禎用梨棗木刻成大量活字,並創製了輪轉排字架,刊印了多種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