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山石

字數:1336   加入書籤

A+A-


    壽山石是我國最有名的印章石,因產於福建省福州市北郊壽山鄉而得名。為“四大係印石”之首。壽山石的主要成分為粘土礦物葉蠟石。因含有少量各種金屬元素雜質,使壽山石顏色豐富,硬度也高於純葉蠟石,為2~2.5,密度為2.65~2.90。此硬度使其非常適合於刀刻,加之石質細膩柔潤,使得雕成的工藝品具有非常潤澤的油脂光澤或蠟狀光澤。更因其有細微的脆性,運刀之時,手感極佳,透出濃厚的“金石味”,深得金石雕刻家們的喜愛。
    壽山石在我國已有非常悠久的曆史了。從古至今,被分出了許許多多的品種,但基本可根據其中地和產狀歸入三類,即“田坑石”、“水坑石”和“山坑石”。以田坑石質量最優。
    田坑石:是指在水田裏零星產出的壽山石,多以小塊且形似卵石狀產出。有白色、黃色、紅色、黑色等顏色。根據顏色通常可將田坑石分為田黃(也稱黃田)、白田、紅田、黑田、銀裹金(有白色色皮的田黃)、金裹銀(有黃色色皮的白田)等品種,其中以田黃最為珍貴,素有“石帝”之稱。半透明或更透明的田黃,被稱為田黃凍,是田黃之極品,壽山石之冠。田黃石質細潤,多可見似蘿卜內的絲網紋之紋理,俗稱“蘿卜紋”。顏色以金黃、桔黃、枇杷黃最佳。田黃產量稀少,優質者價高黃金數倍,常以百萬元計。以田黃雕製的印章或工藝品,有不少傳世佳作或名聞遐邇價值連城。如著名的曆經五代帝王傳至末代皇帝溥儀之手的乾隆禦用三連章、鹹豐皇帝遺給慈禧曾經大顯威嚴的“同道堂”印等,均為田黃所製。除田黃外,紅田、金裹銀、銀裹金等也是珍貴稀有品種,價值極高。後兩者常用其天然顏色的色皮雕刻俏色淺浮雕印身,深具韻味。
    水坑石:指壽山鄉南麵坑頭礦脈中產出的壽山石,位於壽山溪坑頭支流之源,故又名“坑頭石”。透明度較高,多呈半透明,也有近透明者,光澤較強。壽山石中的許多“凍”、“晶”品種多屬於此類。所謂“凍”,指質地細膩的半透明品種。所謂“晶”,則指質地螢澈的近透明至透明品種。水坑石中的優質品種有水晶凍、魚腦凍、黃凍、桃花凍(白底紅點)、瑪瑙凍、天藍凍、環凍(有泡狀小圓圈分布)、牛角凍(墨灰至黑色)、鱔魚凍(黃灰色)、掘性坑頭(產於坑頭洞沙土中需挖掘而出,半透明,常有蘿卜紋和紅筋)等等,多以顏色、透明度及花紋特征命名,望名知義。優質的凍石也是壽山石中珍貴的佳品,同樣不可多得。
    山坑石:顧名思義,是指壽山鄉裏周圍山上礦坑中開采的壽山石。主要分布於壽山、月洋兩鄉方圓十幾公裏內。山坑石的品種,主要以具體產地甚至礦坑命名,也有以質地、透明度和顏色等因素命名者,品種多達70餘種。其中較著名的品種有以產地或礦坑命名的都成坑石、高山石、善伯洞石、旗降石、墩洋綠等品種,也有以顏色或花紋特征等命名的豆葉青、芙蓉石等品種。山坑石是目前壽山石的主要來源,質量雖不及田坑及水坑石,但也有不少優質玉料。以芙蓉石最優,光緒年間曾與田黃、昌化雞血石並譽為“印石三寶”,有白、黃、紅、淡青等色,石質溫潤凝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