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潁川荀氏,碩儒為士族而鳴

字數:5022   加入書籤

A+A-


    議事結束。
    大堂中寂靜片刻。
    文武相顧無言,不過諸多武將眼中閃爍興奮之色。
    他們不管這場戰爭的對手是誰,但隻要有戰爭,便有封侯的希望,尤其是還未動過的陷陣,建武兩軍,以及遠在徐州的神武營。
    “人禍。”
    “天子都止不住。”
    “不,應該說驃騎殲敵數十萬都止不住。”
    戲誌才神情有些複雜,歎道:“不過,這次連陳國之臣都被告誡,莫不是在暗喻我等?”
    “或許吧。”
    荀彧眉頭緊蹙。
    不由回頭看了眼驃騎將軍府。
    對陳國內部的告誡,似乎與潁川荀氏有關係。
    不久,戶籍司丞府。
    荀彧從桌案上抽出一封密信。
    這是族叔荀爽所寫,關乎族妹荀采的婚事。
    陳國嗣子納妾,年初之時鬧得沸沸揚揚,未曾定正妻,便納妾,是大宗少有之事,且納妾還不少,自然引得人風傳。
    故此,下聘隊伍被世人所關注。
    五路使節,隻帶回兩人,驃騎從徐州而返帶回一人。
    總計納妾四人,陳留士族之女吳莧,商賈之家的麋貞,良家女甘梅,還有貂蟬官並州任家女。
    餘下未曾回應,便是無極甄氏的甄薑,以及潁川荀氏的荀采。
    “備馬。”
    “某要回潁川一趟。”
    荀彧攥著書信,朝堂外喊了一聲。
    “諾。”
    府中老仆回應。
    一場大漢宗室與士族的戰爭。
    納荀采為妾,便是驃騎給予荀氏的暗喻,遏止士族是未來。
    潁川荀氏作為豫州僅次於袁氏的存在,必須要擇定一方,決不能左右押注,圖謀家族延續,去爭所謂的從龍之功。
    陳國距離潁川不遠。
    荀彧披星戴月,僅兩日便回到潁陰縣。
    荀氏是郡望。
    府宅規格建製極為奢華。
    正堂之內,簡牘堆積成山,線裝書籍更是壘摞成牆。
    荀爽正在著《春秋條例》,見荀彧匆匆入堂,不由驚詫道:“文若,怎麽回潁川了?”
    “叔父。”
    荀彧神情凝重,作揖長拜。
    他們二人年歲相差極大,加以族叔當家,當得長拜。
    且荀爽還被人讚為碩儒,寓意學富五車,有不菲才學的大儒。
    “回來何事?”
    荀爽合上書籍,喚來侍從奉茶。
    “荀采之事。”
    荀彧捏起米糕塞入口中,咀嚼好一會才咽下,又飲了口茶水,問道:“某聞陳王為驃騎納妾,叔父為何不應下?”
    “不想。”
    “故而沒有應下。”
    荀爽神情平淡,抬眸道:“她與新野陰氏早有婚約,若非去年滿伯寧徹查南陽,二人早已完婚,所以某未曾回應陳王。”
    “叔父。”
    “這是在怨恨驃騎嗎?”
    荀彧目光鋒利,冷聲道:“彧不敬,敢問叔父可是在埋怨驃騎在並州大開殺戒,屠盡九郡勳貴望族,連當初征召叔父的王子師都被殺了?”
    “是又如何。”
    “不是又如何?”
    荀爽眉頭緊蹙,告誡道:“莫要忘了,潁川荀氏還輪不到你來做主,族內有人看好你,亦有人看好公達,但現在荀氏還是某在當家。”
    “袁基死了。”
    “荀氏能逃得脫嗎?”
    “公達與某皆在陳國,一人主政,一人主軍。”
    “公達去年在並州代掌刺史,現在連代刺史都沒了。”
    “月前,天子擬詔,表泰山丁建陽為並州刺史,驃騎從徐州回來召開議事,告誡陳國之臣,並言大漢來去自如,叔父不明白何意嗎?”
    荀彧失了禮儀,拍著案幾怒問道。
    “警告嗎?”
    荀爽眉頭緊蹙。
    僅僅是他沒有回應陳王劉寵的下聘。
    大漢宗室反應竟如此強烈,連代刺史都不準掌,還言大漢來去自如,難道不接下聘禮,就不是大漢人了?
    “為何不是警告?”
    “潁川荀氏比宗王要高貴嗎?”
    “朝中之爭愈演愈烈,大漢宗室與士族必有一場你死我活的戰爭。”
    “驃騎與天子不阻士族在州郡調動,便是想要借機肅清大漢,他們容不得人騎牆觀望,天下之士隻有兩個選擇,或服於大漢,或隨他人成為叛逆。”
    “彧,今借陳王之言,跳梁者必被戮於劍下。”
    荀彧扶著案幾起身,肅然道出自己的猜測。
    “荀氏沒做什麽。”
    荀爽歎了口氣,複雜道:“僅是沒有回應陳王而已。”
    “陳國在豫。”
    “大漢宗室焉能不聞荀氏。”
    “天子與驃騎,並非需要荀氏沒有做什麽,而是需要我們能做什麽。”
    荀彧走到門戶處,怒問道:“驃騎之妾,便是要絕了荀氏倚仗大漢雄踞州郡的念想,讓我們領著部分士人服於大漢治下,陛下不立儲君,驃騎不定正妻,難道叔父真的看不明白?”
    “兄終弟及。”
    “可你莫要忘了一件事。”
    “若是陛下與驃騎真如此,他們的敵人不止是士族。”
    “大漢宗室,外戚盡皆俱起,陳王之子可為天子,其他宗子亦可為天子。”
    “兄終弟及的前提是天子無嗣,難道你真的要將荀氏壓在陳國,令荀氏與驃騎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嗎?”
    荀爽猛然起身,拖著年邁之軀發出嘶聲力竭的怒吼。
    “夠了。”
    “他們有幾萬兵馬?”
    “十萬,二十萬,還是三十萬。”
    荀彧轉身拂袖迫近,厲聲道:“驃騎可以在蕭關殺十萬,能在並州殺十六萬,亦能在平城關外殺二十萬,難道不能在大漢內部殺幾十萬人嗎?”
    “社稷倒懸。”
    “天下禍亂。”
    荀爽身形踉蹌,扶著梁柱問道:“大漢的天子,向來無情對吧!”
    “這是他們的大漢。”
    “士族俱起,本就是一個錯誤。”
    “叔父以為某不想讓荀氏長存,不想成為四世三公之族?”
    “可你們都錯了,大漢隻容得下一個天子,容不下成千上萬的君主。”
    “士族雄踞地方,與州郡官吏同流合汙,截斷賦稅兵源,藏民納田養其青壯,妄圖將天子困於一牆之院,這與周王朝分封諸侯王有什麽區別?”
    “驃騎建設公羊學宮,便是要告訴天下人,大一統才是大漢的路。”
    “以前大漢的路走歪了,現在要殺一個山河清肅。”
    荀彧眼眸通紅,狠狠跺了兩下地麵,痛心疾首道:“大漢的天子,莫說殺一個士子,殺外戚都從不留情,沒有人能阻攔兩個持鋒的天子,還望叔父三思。”
    “所以。”
    “你回來準備做什麽?”
    荀爽好似耗盡精氣神,扶著梁柱癱軟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