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王太子入洛,重拾舊山河

字數:5171   加入書籤

A+A-


    一聲明公。
    令荊州風氣變色。
    大漢宗室,不……!
    大漢天子與士族的戰爭,從劉宏駕崩之時,便由暗處走到了明處。
    劉牧的祭文,是對天下士族的戰書,是伐滅不臣的檄文。
    故,天下皆反。
    劉牧有宏願,想開疆拓土。
    這是他要的,是劉宏的遺贈。
    他還年輕,不想把時間浪費在與士族的鬥爭上。
    他更不想百年之後,這些人再度複起,使神州陸沉。
    於他而言,以戰爭重拾舊山河,遠比打壓士族來的容易。
    帝崩一月餘。
    洛陽修繕還未完成,滿目瘡痍,遍地廢墟。
    舊公卿,士大夫,十不存一,僅靠侍中伏完,還有站出來的楊彪撐著。
    曾經的九卿三公之一,冀州名士崔烈,拍著身上的塵土,匆匆走向宮門,躬身大拜道:“臣崔威考,拜見王太子。”
    “免了。”
    劉牧一襲素衣,邁步走向嘉德殿,沉聲道:“洛陽還需修繕,卿當去幫助伏卿,而不是守著南宮!”
    “諾。”
    崔烈躬身一拜。
    抬眸望向遠去的人群。
    一府,兩尉,六部,二十四司,未來大漢的臣卿。
    每一個人都英姿勃發,好似,他們這些洛陽的老臣,真的腐朽了。
    行至嘉德殿前。
    殿宇中傳出陣陣腐朽之味。
    劉牧摘下定業刀遞給劉洪,接過禭服玉匣,沉聲道:“仲康,典韋,你們抬棺槨入殿,其他人於宮外等候,禮部操弄文陵諸事,先送帝骸入陵寢!”
    “諾。”
    眾文武躬身應喝。
    “哐。”
    劉牧推開殿宇門戶。
    一股寒氣,夾雜腐臭,各種藥味撲麵而來。
    帝陛之上,擺滿了儲存的冰磚,木塌四周放著防腐的藥類,饒是如此,屍體都開始腐爛,散發出陣陣氣味。
    “孤說過。”
    “大漢有劉牧,當興萬世。”
    劉牧呢喃著登上帝陛,將劉宏帝骸放在木榻上,為其更換禭服,並且套上玉匣。
    帝王之葬。
    本應該無比的宏大。
    可天下離亂,劉宏與劉牧的布局初顯。
    如今,已經沒有太多時間操勞喪事,隻是呈殮帝骸,送入龍槨之中,他會以中興大漢為劉宏而送行,讓腐朽的舊製為之陪葬。
    “王太子。”
    臨近日落,劉洪進入卻非殿,恭敬道:“董太後屍骸已經隨永樂宮一同焚毀,何皇後屍骸被伏完等人呈殮,不知如何定諡?”
    “靈思。”
    “與大行皇帝同葬文陵。”
    “董太後備下衣冠,葬入孝仁皇陵。”
    劉牧坐在大椅上,思忖道:“通傳工部,重新擬定洛陽城建,禮部修訂祭天地之日,從河南尹,河內,河東抽調百姓,工匠建設城池!”
    “諾。”
    劉洪躬身退出殿宇。
    王太子入洛陽,天下皆有所聞。
    似乎,都在等一份討伐檄文,可偏偏沒有任何動靜。
    沒有調兵,沒有檄文,好似無視冀州,荊州,三輔諸事一般。
    可沒有人敢輕視。
    大漢無人不知王太子威名。
    如此安靜,不過是在處理洛陽的廢墟。
    隻待掃清洛陽,整合司隸諸事,便是對不臣重擊之時。
    數日之後。
    段煨從函穀關而來,帶著董卓等人的親眷。
    “殺了吧。”
    劉牧捏著毛筆,淡漠道:“既然敢在洛陽興兵事,想來他們已經做好了準備,大漢不赦不臣,皆斬於北邙山下。”
    “諾。”
    段煨心驚膽顫道。
    劉牧目光掠過,問道:“三輔兵事你怎麽看?”
    “垂死掙紮。”
    段煨正襟危坐,恭敬道:“三輔士族,共舉益州劉焉為雄主,奪蕭關,大散關,封鎖商南,拒武關,嶢關,可見有兵進司隸之心。”
    “非也。”
    “當是圖謀武都,隴西之地。”
    殿下,賈詡捏著胡須,駁斥道:“從漢中調兵太遠,想要圖謀天下,必定走陰平道,蜀中難行,我們消息傳遞慢,想來劉焉已經開始行軍了。”
    “嗯?”
    段煨瞳孔緊縮。
    大行皇帝初崩,便這般局勢嗎?
    三輔淪陷,冀州進王表,荊州似乎也在異動,天下裂土分疆了。
    一時間,他都不敢相信,天下士族這麽膽大,難道未聞王太子的驃騎萬勝之名?
    “好了。”
    劉牧起身俯照殿宇,漠然道:“諸事不提,典韋遷殿中尉丞,主宮廷禁軍事,先從王卒尉遷五百人,從各營擇取都伯入尉卒,止於千眾。”
    “諾。”
    典韋起身應喝道。
    劉牧再度道:“增設中樞,門下,諫議三尉;中樞理六部政務公文;門下議政;諫議諫政;三尉主官未定;傳詔諸事並入殿中尉;詔令起草,大考取仕歸禮部;宗正府不變,宗正由劉虞遙領;修史編撰並入國子監!”
    “諾。”
    眾文武起身躬身應喝。
    劉牧審視道:“曆法以今年為準,定乾象曆上述三千年古史,下錄三千年新史,並入朝紀,年號,雜事等等,合並為諸夏紀史,此事由禮部,欽天監,國子監負責。”
    “諾。”
    劉洪,蔡邕恭敬道。
    “對了。”
    劉牧再度道:“洛陽王師整合,暫由宗員統籌,全部登記造冊,兵籍呈遞兵部,軍卒歸入鎮戍司統轄。”
    “諾。”
    宗員連忙起身恭敬道。
    劉牧淡笑道:“蹇碩所許,孤應下封侯,但封侯需要祭天之後,宗員你轉述王師都伯趙辭!”
    “諾。”
    宗員神情逐漸變得興奮起來。
    蕭關之戰,並州之戰,他皆參與過。
    那時隻能眼睜睜看著別人封侯,沒想到此次竟然能在洛陽之戰中有所得。
    “王太子。”
    沮授起身進言道:“年號可定?”
    “神武。”
    劉牧沉聲道:“年號之更,於祭天地之日始,先處理洛陽諸事,充盈六尉,六部等事!”
    “諾。”
    眾文武躬身而退。
    出了宮南闕門。
    段煨不由看向賈詡道:“文和先生,天下各州動亂不寧,王太子不遣使,不發兵,連檄文與問罪詔都不擬定嗎?”
    “急什麽?”
    “讓他們冒頭。”
    賈詡揣起雙手登上車輿,淡淡道:“天下兵事,焉是一朝一夕之事,王太子與大行皇帝早就做了準備,縱然他們隔斷三輔,雄踞冀州又如何,這天下崩不了,少則四五年,多則十年,天下靖平,首要之事是處理洛陽的亂局,勘定民生,我們拖得越久,忠誠的人不會少,但不忠誠的人都會跳出來,畢其功於一役,便是王太子的目的。”
    “某懂了。”
    段煨對著車輿作揖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