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東府三校,陸議乘車入軍營
字數:5031 加入書籤
荊南情勢大變。
各郡失去抵抗之力。
士族,郡望死在潰逃的路上。
豫章境內,周昕神情凝重的將雲夢澤戰報發還橫江津防線,而後調動艦船停泊江中,準備接應從江河而來的潰軍。
吳郡,吳縣境內。
陸議提著魚簍,扛著魚竿邁入府中之際,便察覺到一陣陣古怪,不僅院落中沒有一個人,連負責巡守的門客都不見了蹤影。
“啪。”
陸議小心翼翼的放下竹簍。
從魚竿中抽出一柄細劍,直衝大堂遮掩的門戶。
轟的一聲,門戶被撞開之時,正在飲茶的陸康臉色瞬間一黑。
“從祖父。”
“焦縣丞?”
陸議連忙收起手中的細劍。
焦禮點了點頭,淡笑道:“見過小先生。”
“府中之人呢?”
陸議連忙詢問道。
陸康深吸了口氣,壓下小輩失儀的怒火,說道:“有人帶著他們前往沿海軍營了,焦令使是留下商議來日之事。”
陸議滿是苦澀道:“為何沒人告知我?”
“你能作甚?”
陸康訓斥道:“這幾日,天天去太湖釣魚,魚沒釣上了幾條,倒是撒了不少稻穀,都夠某一日的口糧了。”
“我……!”
陸議縮了縮脖頸,忍住辯解之言。
“季寧先生。”
焦禮淡笑道:“小先生聰慧,焉能被俗禮所困,每日前往太湖釣魚,想必也是探查江東的變化。”
陸康頷首道:“焦令使過譽了。”
“先生。”
焦禮說道:“某便不久留了,還是早些啟程趕上吳縣的隊伍,好策應東府水師登陸,請先生在吳縣保重。”
“某無事。”
陸康搖了搖頭,複雜道:“有勞令使,此行將這個小輩帶著吧!”
“也可。”
焦禮作揖一禮,朝著陸議笑道:“小先生,可願隨某前往軍營?”
“嗯。”
陸議點了點頭,作揖拜道:“祖父小心,還是早些前往田客村部為好,待議歸來之時,江東靖平。”
“去吧。”
陸康擺了擺手。
陸儁等人先行,陸議也走了。
這吳縣城中,他自然不能久留,最好前往田客佃農組建的村落去避難,防止被負隅頑抗之人所捕!
至於讓陸議這個少年隨行軍中。
何嚐不是想要與焦禮交好,為其謀一個良師益友,或許未來書寫公文奏功之時,能讓陸議的名諱,呈於天子帳下。
“縣丞。”
“他們怎麽走這麽快?”
不久,陸議登上府外的一輛車輿疑惑道。
“一時決策。”
焦禮展開書冊,說道:“某也算是籌備了一些輜重,合上各大士族之人,以慰問之名前往沿海軍營,策應東府軍登陸!”
“嗯?”
陸議頓時愣了一下。
這麽明晃晃的說出來,顯然驅車之人也是暗間。
隻不過,以如今大漢的兵馬,還需要他們策應登陸之事嗎?
“怎麽?”
焦禮詫異道。
陸議搖了搖頭,解釋道:“學生還以為我們要留在吳郡,行奪城關之事,沒想到竟然是去前線,有些出乎預料了!”
“奪城關?”
焦禮笑了笑,說道:“王師登上江東,所過之處恐怕盡皆望風而降,就算不降也自有人為內應,破城不過須臾時間,焉需要我們留在吳縣。”
“不懂。”
陸議搖了搖頭。
在他看來,監州尉為內應更好。
不知焦禮為什麽要把希望放在尋常百姓的身上。
“天子給予仁慈無錯。”
焦禮解釋道:“可是,這份仁慈並不是憑空而來,為百姓均田,亦要百姓有功,此舉能讓所有人明白,均田來之不易,你還年幼不懂其中的道理,待年長一些,讀一讀公羊,稷下的書籍,自然會明白了!”
“學生受教。”
陸議拱手屈身拜道。
“寒風凜冽。”
“過些時日,便可回暖了啊!”
焦禮望著車輿外部的荒蕪之景,心有感慨道。
“許是吧。”
陸議斟酌再三,不禁問道:“先生,不知我們有多少人可用?”
焦禮也不隱瞞,輕笑道:“某有十二人,再加上你們陸家的一些人。”
“這麽少?”
陸議頓時頭皮發麻。
他們加起來還不夠三千之眾,便要策應東府軍登陸江東?
諸如焦禮慰問軍士之事。
吳郡,會稽郡各縣盡皆有之。
有監州暗間領隊,亦有監州暗間所進言,但無一例外便是把自己手中之人,送往軍營之內,行策應之事。
與此同時。
吳郡,海鹽境內。
江東大軍紮營十餘裏,另以錢塘,山陰為駐守防線,備戰東府軍。
主軍帥帳之中。
虞翻看著斥候送來的軍報,蹙眉道:“僅十三艘艦船?”
鄧芝坐在上位,不假思索道:“有艦船入海觀測,僅懸三艘校尉之旗,恐怕東府軍的大兵力在交州,而隻有三校兵卒在沿海策應中府軍的征討。”
“呼。”
虞翻頓時鬆了口氣,頷首道:“某還以為他們會前往江乘,丹徒等地登陸,為主公施壓,如今看來我們所部署無錯!”
“怎麽可能去江乘。”
鄧芝笑了笑,說道:“大江東奔入海,是何等的波濤洶湧,而且江水往東,海水往西,相逆之下更是容易艦毀人亡,錢塘之水弱而平緩,東府軍在海上行駛多年,焉能不懂其中的道理。”
“嗯。”
虞翻滿是詫異的看了眼鄧芝。
本以為這位是寵臣為將,沒想到還有這般見地。
“虞監軍。”
鄧芝起身行於帳下,將一份名單遞過去,淡笑道:“這些日子,有兩郡官吏,士人,郡望發來公文,言慰問軍士之事,某合計了一下名單,你看著接待,某還需處理軍中部署之事!”
“可。”
虞翻對此並不意外。
他們這些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若論誰害怕防線被東府軍擊破,那無疑是兩郡的士族郡望為先,
縱然他們把大部分人力,物力填入橫江津防線,但是湊出來的一些人和物,都能為沿海防線填補一些軍卒輜重。
“對了。”
鄧芝安排道:“有勞虞監軍親自帶著一部分前往錢塘,山陰,勿要全部留在大營之中,不患寡而患不均之事,絕不能在備戰時發生,以免引起軍心動蕩。”
“某省得。”
虞翻頷首應下。
這些小事情,他豈能不知。
何須鄧芝如此細微到極致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