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衛覬之怒,大漢未來的軍製

字數:4906   加入書籤

A+A-


    工坊的革新。
    在豫州,雍州有條不紊的推行。
    洛陽。
    戶部之所在。
    羊衜麵前放著幾個陶罐。
    崔烈介紹道:“尚書,這便是洛陽如今販賣儲存極久的飯食,多為泥封,葦葉隔層,草餅覆蓋包裹封藏。”
    “魚鮓。”
    “醃菜。”
    “蜜糖漬。”
    羊衜思忖道:“你與工部商議一下,讓他們衝壓一個鐵盒,放置肉食之後衝壓鐵蓋封存,另外再弄一份粟米雜粥,還有冬梨,既然陶罐,泥封可以儲存,鐵器應該更好用才是!”
    “諾。”
    崔烈應道。
    羊衜囑咐道:“切記,一定要封存之後再行烹飪,此為殺邪氣,聽說太醫府以窺鏡觀摩入微之處,能夠見到不少邪風成蟲,熱氣消殺最為有用,又有烹飪之效!”
    “尚書。”
    “是不是太過浪費了。”
    崔烈無奈道:“以前的肉幹,炒豆,還有烘幹的果蔬亦是上品的糧草,況且戰馬行軍打仗也要喂食豆類才能保證體力,為何要研究新的軍糧,何況這也是工部之事啊!”
    “廢話。”
    “鎮國府如此用兵,耗費糧食太多。”
    “若是未來幾年,大漢舉國之力興盛南地,戶部儲備可能供給不上。”
    羊衜黑著臉說道:“故而,我們要減少糧食的浪費,至於鐵料夠不夠是工部的事情,糧食夠不夠才是我們戶部的事情!”
    “諾。”
    崔烈訕笑著離開大堂。
    耕田事在工部的輿田司,可儲備卻在戶部。
    開墾南地四州,耗費最大不是工部,更不是鎮國府,而是戶部的糧食。
    所以,羊衜才如此迫不及待的開源節流,隻怪他自己沒有眼力見,竟然能問出如此愚蠢的問題。
    大考取仕的盛景之下。
    大漢籌備戰爭的動作越來越明顯。
    三日之後,羊衜用食盒提著幾個鐵盒進入天祿閣。
    先對著劉牧作揖施禮,方才向荀彧,顧雍,程昱,賈詡,荀攸等人頷首。
    “羊卿!”
    “還未到午食之時啊!”
    劉牧望著放在桌案上的食盒打趣道。
    “陛下。”
    “此為新製軍糧。”
    羊衜打開木質食盒,從裏麵取出三個鐵盒一一放下。
    瞬間,衛覬臉色變得鐵青無比,本來鐵料就不夠用,戶部還用鐵盒儲備軍糧輜重,真的是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
    “這是?”
    劉牧望著桌案上的鐵盒錯愕無比。
    若是他沒記錯,自己今年應該還未召喚統子購買特性,怎麽大漢的走向愈發奇怪,羊衜連鐵罐頭都拿出來了?
    “羊尚書。”
    程昱無奈道:“你這是準備讓將士食鐵嗎?”
    “錯。”
    “此物便是軍糧。”
    羊衜目光掃過左右,鏗鏘有力道:“工部改建工坊,以衝壓為鑄造之便,某讓他們衝壓鐵盒,內呈肉食,穀糧,果蔬,以熱氣烹之,今日便可打開一觀。”
    “不鏽嗎?”
    荀攸疑惑道。
    羊衜淡笑道:“荀司丞,銅鑄器而鏽蝕,故先人附著於錫,某既然要用鐵盒來儲備軍糧,自然是附錫之鐵來衝壓!”
    荀攸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
    “典君。”
    羊衜微微作揖道:“勞煩取小戟開盒。”
    “嗯。”
    典韋點了點頭。
    從腰間抽出小戟,依次將三個鐵罐頭打開。
    若有若無的肉香,果蔬香,還有米粥的香味溢散出來。
    “肉食。”
    “香料,鹽巴烹之。”
    “穀粥,正常烹之。”
    “冬梨,以紅棗,蔗糖烹之。”
    羊衜一一介紹道:“此物初造,還不知可以儲備多久,但隻需要試驗儲備超過二十日,某以為可以大量儲備。”
    程昱捏著胡須道:“若如此,熱水豈不是亦可儲備?”
    “砰。”
    衛覬猛的拍了下桌案,大聲道:“程司丞,是不是在找幾個甕奴,給鎮戍司的將士熱飯喂食,你們是行軍打仗,不是出去春蒐,冬狩。”
    “說一說而已。”
    程昱訕笑道:“若是能盛水,在大漠亦是利好。”
    “某……!”
    衛覬氣急怒笑道:“鐵料不論,爾可知錫料有多麽難取嗎?”
    “此為工部之事。”
    程昱幽幽道:“人有了,工械有了,衛尚書總不能因為礦料不足,便苦了將士吧!”
    “彼其娘之。”
    衛覬眸子大瞪,心中暗罵一聲。
    若不是擔憂殿前失儀,他早就上去問候程昱了,簡直不為人子。
    “陛下。”
    羊衜作揖道:“臣懇請工部再開工坊,以琉璃燒製大瓶,烹飪此物販賣於坊間,尤其是果蔬的儲備,在寒冬,初春必是暢銷之物,行商司昨日核算了一下數目,一年或可為大漢納錢超過三十億,衍生的錢幣流轉,或超過三百億!”
    “造吧。”
    “能造多少算多少。”
    劉牧從身後的木架上取出一個玉勺,舀起一塊肉罐頭塞入口中,咀嚼道:“味道尚可,不過吃的時候最好熱一下,比肉幹要強出不少,至於穀粥暫時便不用儲備了,還是以炒豆為重!”
    “諾。”
    羊衜作揖恭拜道。
    劉牧放下玉勺,目光掃過眾人道:“明日,會試便要放榜了,不管是籌備明年的兵事,還是大考都不得鬆懈,中樞,門下,你們且去六部院議事,定一下軍備與糧草的儲備!”
    “諾。”
    荀彧,顧雍起身作揖恭拜。
    繼而,二人領著六部官吏離開天祿閣。
    劉牧目光落下,沉聲道:“公達,你要複正卒,戍卒之製嗎?”
    “陛下。”
    “興兵,不可止。”
    荀攸進言道:“鎮戍司,這些年有擴兵章程,但除卻重傷不能征戰者,極少有退兵籍之卒;臣以為當定下年逾四十之齡,便可退還地方為武吏之長;所以可取正卒製,然不能強行調天下適齡之人參軍,或可問詢天下百姓,十八至二十四年歲願入軍者皆為正卒,行三年之役,入軍籍便是軍卒,逃役者有罪,累三族三代不可為官;三年期至,發還地方安排務工,或均分田畝,或補償錢財,此為上上策!”
    “文和。”
    “仲德。”
    劉牧思忖道:“你們怎麽看待此軍製?”
    “陛下。”
    “此製,當天下承平之後推行。”
    賈詡蹙眉道:“如今,將卒求功,若貿然推行正卒製度,恐怕會挫傷銳氣,況且我們如今還不到更換軍卒的時候。”
    “征南地是契機。”
    程昱思忖良久,言簡意賅的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