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番外:張揚的名義(完)
字數:7765 加入書籤
伴隨著趙瑞龍連夜趕回到漢東省,整個漢東省的格局也是悄然發生著變化。
趙瑞龍親自下場了,那事情就變得有趣了不少,也就好辦很多了。
如果趙瑞龍真的配合漢東的行動,把美食城還有山水集團的事情低調處理了,上級為了一些東西,恐怕也會讓趙立春平穩退下去。
但現如今,趙瑞龍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就是要死保美食城和山水集團等項目。
那這樣一來,事情也就沒有任何的轉機了。
當即,張揚便是聯係了國安部門的人員,鎖定了丁義珍的位置。
此刻的丁義珍,還在美國刷著盤子呢。
因為中美之間並沒有引渡協議,所以,即使是知道丁義珍的位置,也根本沒辦法將其引渡回來。
但是,隻需要把丁義珍弄到一個可以引渡的國家,事情就好辦很多了。
一番操作後,丁義珍被送往了南美,開了一家種植園,隻是,還沒等丁義珍快活呢,他就被張揚安排的人給控製住了。
接下來的事情,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按照官方的說法,隻是有出國留學的學生,發現了被通緝的丁義珍,便是向大使館進行了舉報,因為丁義珍所在國家和我國具備引渡協議的原因,其便是被引渡回國了。
丁義珍被抓回來以後,立刻便是被關押在了京州市郊區的看守所之中。
丁義珍在看守所吃了幾天的苦頭以後,便是決定坦白從寬,結果,在公安和反貪局的人員去帶人的時候,路上遭遇了非法持槍分子的襲擊。
負責協助押送的京州市公安局局長趙東來身中一彈,好在救治及時,沒有造成更大的損失。
同樣負責押送的漢東省反貪局局長侯亮平,在車輛側翻的時候,右手小臂骨折。
其他警員和檢查院的人員,最終一名警員犧牲,五名警員負傷。
而襲擊者,總計四個人,全部被擊斃,根據辨認,都是東南亞流竄作案的雇傭兵。
當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張揚的臉色也是很冷。
很顯然,現在趙家已經狗急跳牆了。
這一次的行動目標,很顯然,就是丁義珍。
但張揚在反貪局和公安的人行動的時候,便是已經讓光明區分區的人加強了對看守所沿途道路的巡邏力度。
也是因此,雖然車隊遭到職業殺手的襲擊,但最終傷亡並不是很大。
而丁義珍經此一事,也是受到了驚嚇,關於各種事情的材料,那是跟竹筒倒豆子一般的,全都給抖了出來。
丁義珍這人也是雞賊,做事情之前,他早就做了賬本,記錄了一筆筆的來龍去脈。
而有了這個東西以後,剩下的事情,完全可以說是砍瓜切菜一般的簡單了。
這一下子,整個漢東省的官場,猶如遭遇到了大地震一般。
為了完成人員的換屆等工作,不至於把人抓了以後影響到漢東省的正常運轉,所以,漢東省在征得上級的同意後,請求東部戰區部隊協助。
這是和平時期的首次。
可想而知,這一次的漢東省,波及麵之廣。
以丁義珍為線頭,很快,便是扯出來了很多的貪腐人員。
整個漢東省的案件,最終經過統計,涉及到4級待遇一人,原本都要平穩退休的劉省長,也是被牽扯到了其中,而剩下的,副省部級官員,更是多達三名,廳局級幹部,多達十多名。
下麵的縣處級和鄉科級幹部,更是一下子波及了一大片。
這簡直就是塌方式的腐敗。
很快,最高檢便是聯合部委的人員,成立了專案組,奔赴漢東省,親自督辦此次的案件。
原本還要視察省內總計一個月的沙瑞金,也是不得不趕回省委,對如今省委的事情進行更加細致的處理。
沒辦法,這一次涉案人員實在是太多了,甚至於已經可以說是建國以來最大的貪汙腐敗類案件了。
這件事情,引起了上級的高度重視。
而在此案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張揚、孫連城、侯亮平等人,自然也是在事情結束後得到了一定的升遷。
就比如侯亮平,來漢東省之前,他是反貪總局的行動處處長,級別是正處級,因為調往漢東省,屬於是下放,所以,他的級別也是順勢提了半級,成了漢東省反貪局的局長,而漢東省反貪局的局長是副廳局級。
而經曆了這個事情以後,侯亮平的廳局級待遇,就算是解決了、
而張揚,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一番溝通後,被調往林城市金山縣擔任縣委書記。
金山縣最初是一個貧困縣,但伴隨著李達康、易學習等人的治理,實際上,很有發展潛力。
隻需要打通隔絕外界的金山,便可以讓外界的東西走進來,讓金山縣的東西走出去。
金山縣,生產特級茶葉、各種山貨、幹貨,還有特色水果,尤其是特色水果,但凡去過金山縣的,就沒有說不好吃的,但此前,因為道路的原因,東西根本就運不出去。
沒辦法,很多特色水果,隻能自產自銷了。
而一旦能夠打通道路,金山縣就可以以一個極快的速度,聯通各地,然後將金山縣發展起來。
張揚的初期規劃,便是在五年的時間裏,讓金山縣撤縣劃市。
金山縣有這個潛力,再加上張揚自帶的能量,他有這個自信,在五年的時間裏,讓金山縣撤縣劃市。
這個項目,說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實際上,卻絕對不是三兩句話能夠說清楚的。
想要打通金山,張揚預估,最少也要花費數以百億的資金。
如果是別人,在得知這個消息以後,恐怕直接就退縮了。
但張揚卻是絲毫沒有退縮。
因為他已經拿到了內部消息,上級將在明年拿出上萬億,用於疏通基層交通情況,從而搭建村村通、路路通。
而阻礙金山縣和外界交流的涉及資金不足的這個問題,就不再是問題了。
隻要打通了金山縣,未來的幾年時間,還怕沒有政績嗎?
從光明區副區長兼政法委書記,調到金山縣擔任一把手,隻能算是平調。
原則上說,張揚此次立下的大功,未來還有機會能夠得到越級提拔的。
對此,張揚並不是太在意,地基不牢,地動山搖。
自己從鄉鎮,到縣區,再到地方,一步一個腳印,這是執政之基,也是最大的競爭力。
一個沒有基層任職經曆的幹部,絕對走不到最後。
這是從我黨的各種政策上分析出來的結果。
而除了張揚之外,孫連城算是得到了提拔,從副廳局級的光明區區長,被調到了林城市擔任市長,算是提了半級。
孫連城今年43歲,終於是跨越了副廳級到正廳級的這道坎了。
如果是平時,這樣的調動,絕對會驚掉很多人的下巴,但現如今,漢東省的大換血,卻是讓人應接不暇,有些反應不過來了。
漢東省省委常委,總計13個人,短短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啊,書記換成了沙瑞金,省長暫時空置,上級另外有任命。
政法委書記高育良黯然下台,一個主管經濟的副省長下台,省高級人民法院的院長下台。
公安廳的祁同偉下台,其他部門,也有不少的廳局級幹部下台。
而漢東省的事情,一直持續了小半年的時間,才算是告一段落。
最終,趙瑞龍等罪大惡極的,被判處了死刑,其他的一些人員,被判處了刑期不定的審判。
至於祁同偉,則是在其榮獲第一枚一等功獎章的地方,選擇了吞槍自殺。
外界的紛紛擾擾,就仿佛跟張揚沒有任何關係一般。
他此刻,正在金山縣的田間地頭之中,走訪調查著。
金山縣的情況,遠比張揚此前預料的更加棘手。
金山縣,基本上完全就是一座山區之中的縣城。
整個金山縣,分為6個鎮,19個鄉,縣政府駐地在金山鎮。
根據08年的人口普查數據,整個金山縣,總人口為54萬2000人左右。
這其中,包括9.4萬人的城鎮人口,以及超過44萬的農業人口。
整個金山縣,去年,也就是15年,整個金山縣的產業總值,大約是117億,按照人均計算的話,年收入僅有約21600元。
而15年,全國人均收入是多少呢?是67000元。
算下來,金山縣的人均收入,隻有全國平均數的三分之一不到。
而15年的時候,漢東省的人均收入是多少呢?是84000元!
算下來,漢東省的人均收入,大約是金山縣的四倍。
這是什麽概念?
不說遠的,就說金山縣隔壁的林城市下轄的折城縣,人均收入基本上就是金山縣的差不多三倍。
這金山縣,如今已經成為了整個漢東省最末尾的一個縣城了。
但金山縣的治理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必須要紮根基層。
如果五年不行,那就要奔著十年的幹。
想明白這些以後,張揚立刻給遠在雄安的家人打了電話。
張揚訴說了金山縣的問題,並且保證了其要紮根基層的信心。
對此,張浩在知道以後,也是給了其高度的評價。
16年,張揚帶著縣委的幹部,深入基層,將整個金山縣的所有情況,全部梳理完成了。
16年年底,金山縣隧道工程,正式開工了。
張揚早就有先見之明,將各鄉鎮的情況進行了梳理後,根據各自情況的不同,發展各自的特色產業。
而伴隨著17年,金山縣的公路正式部分通車以後,很多商人也是敏銳的嗅到了金山縣有利可圖。
很快,金山縣的發展,終於開始迎來了井噴式爆發。
金山縣的特色農業和特色產業園,也是吸引了大批的遊客前來。
以前的金山縣,道路不通暢,但是,伴隨著道路通暢之後,也是湧入了不少前來旅遊的人員。
金山縣的第三產業也是迎來了大爆發。
16年,金山縣人均收入為23100元,雖然相對於15年,有了不小的進步,但還不夠。
但17年的時候,金山縣的人均收入,竟然一躍突破了3萬元,達到了32200元。
相對於16年,增長了接近40%。
一瞬間,金山縣便是吸引了大量的關注度。
隻是,一些高官卻是發現,竟然根本沒辦法往金山縣塞人。
所有人一下子就明白了,這很顯然,是有某位在這裏曆練呢,而這番舉動,則是不讓外人分潤到利益。
一時間,所有人雖然眼紅,但也沒有什麽辦法。
很顯然,金山縣之中的曆練之人,來曆很大,就連省委的組織部想要調動,都是很難的。
原本,所有人都以為金山縣的發展已經夠快了,卻沒有想到,又是一年過去以後,金山縣的情況,卻是又一次的震驚了世人。
18年,金山縣的人均收入,從32200元,一躍提升到了46300元。
基本上三年的時間,金山縣的人均收入水平,便是翻了一番。
這還不算完,19年,金山縣的人均收入,提升到了6.1萬元。
也是在這一年,金山縣作為品牌,出產的各種茶葉、幹菜、水果,出現在了全國各地的大型商超之中。
至此,金山縣的經濟發展,也是更上一層樓。
20年,金山縣的,正式追平了全國人均收入水平,也就是7.4萬元。
也是在這一年,金山縣申請撤縣改市。
當時間來到21年的時候,金山縣在追平全國發展水平之後,也是再次基本追平了漢東省的平均水平。
至此,金山縣的撤縣改市申請,也是正式通過了。
前前後後,張揚總計用了六年的時間,將原本漢東省的倒數第一縣,發展到了整個省的平均水平。
這份成績,不可謂不亮眼。
34歲的張揚,完成了他28歲時候對自己和對金山縣的老百姓的承諾。
而事實也是如此,張揚在完成金山縣撤縣改市以後,被提為林城市常務副市長,緊跟著,35歲的張揚,便是華麗蛻變,成為了林城市的市長。
對於別人來說,猶如天塹一般的進步,對他來說,就好似喝水吃飯。
而張揚的前路,注定是要踏上權力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