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重商國策

字數:4684   加入書籤

A+A-


    李進聽完,終於抬頭看朱允熥了。
    從六品直接升到二品,這是做火箭麽?
    他愕然了。
    “殿下,臣……不堪如此重任啊。”
    “你不願意替我做事?”
    “不!臣隻是……”
    “那就行了,從今天開始,你任吏部尚書,兼任戶部尚書。”
    兩個頭銜?
    李進一時慌了神,起身下跪:“殿下,如此看重,微臣萬不敢領受啊。”
    “喝酒吧。”
    ……
    天黑之後,李進才去見朱元璋。
    白天‘請客’一事,朱元璋聽的渾身不爽。
    不是為朱允熥生氣,而是為那些大臣惱火。
    自打建國一來,老朱下令,所有百姓都能告官,敢有阻攔著,殺頭!
    如此的嚴刑峻法之下,居然還官官都貪。
    這豈能不讓人心寒呢。
    做官的要貪,那錢財從哪兒來,必定是從百姓身上盤剝。
    “這幫蛀蟲!”
    “咱殺了那麽多貪官汙吏,都是滅族大罪,他們怎麽還敢貪。”
    唉,老朱心累啊。
    要是劉伯溫還活著,肯定會給他說說道理。
    但李進……這家夥隻是聽話辦事,從不主動獻策。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劉伯溫計謀是多,也敢於直諫,但朱元璋一直很不爽他,老劉的嘴巴太毒,說話太直,那家夥的眼裏,隻有李世民才算明君,壓根就沒瞧得上他朱元璋過。
    正因為李進處處聽話,所以老朱才喜歡他。
    “李進,允熥不殺那些貪官,這事你是怎麽看的?”
    “微臣……不知。”
    “嘖!你怎麽總是不跟咱交心啊?讓你說你就說!別跟個二百五似的,就會說‘不知’兩個字,咱都聽煩了!”
    李進沉默了一小會兒,說:“陛下,貪官是殺不盡的。”
    “咱滅他們九族,還殺不盡麽?”
    老朱蔑視的望著李進。
    “陛下,砍頭的買賣有人做,虧本的生意無人問。允熥殿下……他這樣做,也是無奈之舉。”
    跟李進談話,能把人給累死。
    朱元璋不想談了:“你去吧,允熥升了你的官,你就好好輔佐他,不可有二心,明白了?”
    “微臣明白,微臣謹記。”
    “去吧。”
    ……
    夜晚,朱允熥在禦書房內查看賬冊,是戶部賬冊,被李進整理過後,送上來的。
    國庫已經空虛了。
    這事,之前朱允熥就有想過,因為呂皇後和朱允文想動兵的時候,國庫就拿不出錢來。
    現在的幾十萬兩黃金,還是從吏部尚書張諶那兒弄到的。
    大明的國庫才這麽點兒錢,又要用兵、又要賑災,怎麽夠用呢。
    正想著,李進進來了。
    是朱允熥傳他來的。
    當下有兩件要緊事要做,一是培養出一支頂尖的軍隊,二是充盈國庫,這兩件事,必須一起做才行,因為時間不等人。
    想必此時,燕王正忙著招兵買馬吧。
    加上齊王也蠢蠢欲動,所以,兼顧國庫的同時,軍隊是第二重要。
    “李進。”
    “參見殿下。”
    “平身吧,國庫現在沒錢,你現在是朝中最大的官,你有神明好主意?”
    李進沉默,搖頭:“微臣沒有。”
    靠!
    怪不得這家夥官位不高呢,除了聽話之外,毫無主見。
    老朱不讓他頂替李善長的位置,還是有道理的。
    “你不知,我卻有個想法,這件事由你來做,還要秘密進行,不能以朝廷的名義。”
    “微臣聽命。”
    還沒說是什麽命令呢,就聽,這家夥真二。
    朱允熥撓撓頭:“我打算設立一個‘財神閣’,讓戶部播銀二百萬兩,從應天府開始,著重發展商業。凡是加入財神閣的商人,不管去哪兒做生意、做什麽生意,朝廷都給開路條,暢通無阻,而且稅率下調到百分之五左右。”
    聽了朱允熥的話,李進心裏咯噔一下。
    要知道,朱元璋一直都在打壓商人,稅率久高不下。
    商人交了稅之後,到自己腰包的錢,少之又少。
    經商在本朝是最吃力不討好的。
    作為一個成功的商人,非但要拉攏官宦勢力,還要別出心裁,有巨額資金,在民間拉攏地方豪紳、勳貴等等。
    就是說,除了本錢之外,還要給官府、豪強一些錢。
    因此,在本朝能做商人做到買得起房子的,十中有一就不錯了,大多數人都是虧本。
    誰讓老朱仇富呢。
    而朱允熥這個命令一下,就等於給商人起死回生的能力。
    原來的稅率達到盈利的一半以上,現在隻收百分之五,那朱元璋能答應麽。
    “殿下,這……這可違背了太祖爺定下來的規矩啊。”
    “現在是我做龍庭,國家都窮成這樣了,還講究什麽規矩?難道你想讓大明變成一個乞丐國麽?”
    李進也知道這裏頭的弊端,但是誰敢違背朱元璋的意思呢。
    朱允熥繼續道:“財神閣由你主持,你找一個心腹之人去辦就行了,那些民間商人的出貨和進貨,你要暗中支持,官府衙門不得向財神閣的人索取任何利益。”
    “此外,加入財神閣的人,如果有人缺少本錢,我們支持,那二百萬兩銀子就是見證。第三,財神閣必須自己先做幾樣生意,把名氣給打出來。”
    李進輕聲說:“殿下,不以朝廷的名義來做,那百姓也不敢加入啊。”
    “先暗地裏做,等我登基之後,再默許,你明白麽?”
    原來如此!
    李進胸中澎湃,對朱允熥升起無限敬意。
    這是帝王之術!
    直接由朝廷默認,不如新皇登基後的一紙詔書來的讓人震驚。
    這是朱允熥在給自己登基鋪路,收攬民心。
    要是現在就以朝廷的名義下達,百姓未必買賬,因為在他們眼裏,隻有皇帝發話,才最管用。
    “殿下,您何時登基?”
    “現在國庫沒錢,辦一次登基大典,需要耗費數百萬兩銀子,此時登基,不合時宜,先賺錢。”
    “可是,國不可無君啊……”
    “這事我自己會考慮的,你不必多說,下去辦事吧。”
    不做皇帝最大的原因,就是沒錢,還有——朱棣、齊王尚在,對應天虎視眈眈。
    一旦稱帝,那二人肯定在祭天大典之前,發兵南來。
    朱允熥自己賺到的錢,個人腰包是不少,但不足以維持一個國家的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