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可惡的寧王

字數:4436   加入書籤

A+A-


    姚廣孝對朱棣說的話並不多。
    要在過去,他會滔滔不絕、口若懸河。
    但上次朱棣對他產生戒心之後,姚和尚就知趣多了。
    他始終記得自己的身份,再得到重用,也始終是個外人。
    “軍師,你說,如果本王再次起兵,那……那史書會怎麽評價?”
    和尚歎息搖頭:“王爺,從我的角度出發去看這件事,皇上不會殺您,他在將聖旨給您之後,還讓中書省擬旨,昭告天下,以示他的誠心。如果他食言而肥,那天下可就人人自危了。”
    “可你剛才說,皇帝說過的話,未必會當真。”
    “我是說過,因為他是天子,是一國之君,天子想要收回自己的話,從會有辦法。隻要您忠於皇上,他即便要撤藩,那也是很久以後的事。”
    說到這兒,姚廣孝給燕王出了個主意。
    請求聖意,駐守大同,二十萬人就留在這裏,抵禦瓦剌。
    皇帝在應天,鞭長莫及。
    縱然朱允熥很有戰爭頭腦,可從他重用燕王來看,朱允熥是不會輕易禦駕親征的。
    因為朝廷還有不少人屬意朱允文,像寧王這樣的人,對他就不服。
    也是因為如此,皇帝才會器重燕王。
    “王爺,以在下愚見,瓦剌在一日,您的日子就好過一日。”
    朱棣聽的明白了:“你是說,如果本王滅了瓦剌,那……皇帝就用不著留著本王了?”
    這個麽,姚廣孝就不開口了。
    曆史上,不殺功臣的皇帝,隻有秦始皇一人而已。
    離開王府後,姚廣孝一出門就見到了張信。
    張信護送他來大同和燕王見麵,就沒離開。
    似乎是替朱允熥一直盯著燕王。
    “張將軍,你在跟蹤我麽?”
    “軍師誤會了,我是感覺要出事,想來和軍師商量,免得王爺走錯路。”
    “你知道軍糧的事麽?”
    張信正是聽說軍中糧草短缺,所以才感覺會出事的。
    他們邊走邊聊。
    糧草短缺,肯定不是朱允熥的授意,否則,張信會第一個知道。
    寧王密信之事,姚廣孝告訴了他。
    張信低喃道:“這件事,是寧王故意為之,他想挑起戰亂,而後從中漁利。軍師,你可要提醒王爺,不可犯糊塗啊。”
    “嗬嗬,張將軍,你認為你了解皇上麽?”
    “軍師此話何意?”
    “君心難測呀……其實皇上也想撤藩,但是時機不成熟。內憂外患的情況下,撤藩是很愚蠢的行為。等到外患全部解除之後,藩王就成了尾大不掉了。等國家安定下來,你們這些錦衣衛,也將被消除,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或許吧,可是張信蒙朱允熥大恩,萬死難報。
    如果不是朱允熥,他活不到現在。
    皇帝將來會做什麽,張信不去想,他隻想做好自己份內的事。
    “張將軍,每個做了皇帝的人,每個想做皇帝的人,都是疑心很重的,沒有人會例外。因為你一旦坐到那個位子上,你所考慮的事情,就跟別人不一樣了。”
    “軍師,咱們現在是不是得把糧草的事先給解決了?”
    “那是你的問題,你應該密奏皇上,說明這裏的情況。”
    ……
    應天。
    書信被三通收到,快速送到了禦書房。
    李進正好也在。
    因為朱棣派人送了自己的外甥女來應天,朱允熥正在想給皇後一個名位。
    “皇上,臣有要事稟報。”
    “李進,你先下去吧。”
    張信的密信,看的朱允熥大為惱火。
    有人截了朱棣的糧草,寧王還送了一封密信過去。
    那麽,截斷糧草的人,也跟寧王有關係嘍。
    “好個寧王!”
    不辦他,他反而還得瑟起來了。
    “三通,傳朕旨意,封了寧王的住處,不允許他跟任何人見麵。”
    “遵旨。”
    三通反問道:“皇上,那大寧府的八萬精兵怎麽辦?臣聽說,那些人隻聽從寧王號令,不少人都認他當了義父,若寧王被囚的消息傳出去,那群人可能要造反。他手下的人,也有不少交兵悍將啊。”
    “好辦,湯和的二十萬人還在麽?”
    “還在河北一帶。”
    “現在他們軍中誰主事?”
    “廖永忠。”
    “唔……傳朕旨意,封廖永忠為征北將軍,命他日夜兼程,率軍前往大寧,與寧王手下的兵馬合兵一處,直接接管。如遇抵抗,格殺勿論。”
    交兵悍將,絕對不能慣著!
    隻看寧王做的這些個破事,就知道他才是具備反心之人。
    朱棣不過是求生而反,可他呢,是貪圖兵權才反,兩者有著本質的差別。
    “皇上,寧王如何處置?殺麽?”
    “朕當著所有人的麵說過,不殺他們,朕也不廢寧王的爵位,他仍然是寧王,但不可放他出來。好吃好喝好招待,安排幾個女人去伺候他,免得他寂寞,寧王好這一口。”
    “臣明白,臣即刻去辦。”
    說心裏話,朱允熥是真想殺了寧王,留著這種人,早晚是個禍害。
    但天子一言九鼎,既說了不殺,就不能動手。
    否則,其他朱家人會都起反心。
    “三通,你親自護送糧草去大同,帶上兩萬人,誰再敢劫糧,給朕抓幾個活的來。”
    三通下去後,李進又進來了。
    他已經替朱允熥選好了良辰吉日,三天後,便可立後。
    屆時,滿朝文武都要來慶賀。
    朱允熥也正好將各個王叔都叫過來,喝杯喜酒。
    說好的請客吃飯,之前隻是喝茶,這次他可是認真的。
    龍案上,是未來皇後的畫像。
    朱棣的這個外甥女,也算長的不錯了,但跟個別宮女相比,依然有瑕疵。
    估計燕王也是大大費了一番周折的。
    誰讓朱允熥要他外甥女呢,隻能從矮子裏頭拔高個兒了。
    “陛下,臣擬了很多皇後的封號,為首一字,當取‘孝’字,意為忠孝、仁孝,第二字為‘惠’,意為賢惠,這第三字該有陛下來定奪,臣不敢僭越。”
    “就定‘安’字吧,安者,平安吉祥、國家安定、百姓安康。”
    “陛下聖明。”
    “立後當天,交給你來主持,皇後寢宮,也歸你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