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百姓薦官製

字數:3961   加入書籤

A+A-


    表麵上的一百二十人,是各地有名有姓的在職官員,那些沒記錄在冊的,官職卑微,最小的隻有九品。
    朱允熥又問道:“洪武年間大案頻起,科舉一共開了三次,選出官員多達三千多人。可是因各種案件被殺的,卻有兩千九百多人。”
    “陛下,官員懈怠,這也是不可避免的。”
    “說得對,那你知道太祖皇帝殺這些人,隻因為他們貪財好色麽?”
    這個麽,劉璟還真不知道。
    而且在場的十幾個官員也都說不出來。
    在他們內心,是覺得被殺的官員,大多數都牽扯到淮西勳貴的案子中去。
    尤其是胡惟庸案,胡惟庸任丞相期間,學老朱收了不少義子,結黨營私,各地官員也都紛紛投帖,拜在他的門下。
    而這些歸順胡惟庸的人,大多數是沒什麽才能的,全靠‘結黨’和‘攀附’,隻要巴結好了上差,就算一無是處,一樣可以平步青雲。
    科舉換來的官員,隻要官到手,就開始營私舞弊了。
    曆朝曆代的官員都是這樣的,因為八股文中並沒有教誰當官的知識,為官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他們懈怠和無能,讓老朱大為憤慨。
    若是在一個中庸的皇帝手下做事,那就滿朝上下一片太平了。
    隻是他們運氣不好,碰到了朱元璋。
    “請陛下垂訓。”
    “官員的任免,在於職能的分配,想要沒貪官,誰都做不到,太祖皇帝做不到,朕也做不到。朕能做的,就是盡量讓各級官吏的腦袋上都懸著一把看不見的劍。”
    “……”
    眾官員就沒聽懂朱允熥的意思,大家都沉默了。
    “聽旨——”
    眾人一應下跪。
    朱允熥用宣布的口吻說道:“自明日起,朝廷招納五品以下官員,各地官員都由百姓來選舉,先看德行,再看能力。凡選舉的官員,百姓都可以集體上書進行廢除。”
    就是說,官員任免的權利,已經不在皇帝手中,而在民間。
    百姓選出來的官,也可以隨時作廢。
    而一旦被選出,官員的所有行為,都在百姓的監視之下。
    一向沉默的李進此時要開口了:“陛下,這不合規矩啊。”
    “怎麽了?”
    “自三皇五帝到如今,官員的任免,一直都在天子手中,隻有皇權最大,如果將官職的任免交到百姓手裏,那皇權就削弱了。”
    朱允熥哼哼作笑:“李進,難得見你提意見啊。不過朕告訴你,民貴君輕,君尚且輕,何況是官員呢。用屠刀來嚇唬官員,總有官員心存僥幸,覺得自己不會被朝廷給監察到,這種心理讓她們可以放手去的去結黨營私。”
    “可……”
    “如果他們知道自己做錯事,隨時會被百姓給扒拉下來,他們還敢這樣麽?”
    李進又說:“陛下,我朝官員俸祿不高啊,吃力不討好的事,似乎……似乎……”
    他說不下去了,李進突然間感覺自己的話太多。
    一想到朱元璋那雙眼睛,他就渾身發怵。
    朱允熥很理解他:“你的意思是,官員本來就窮,還要賣力地替百姓造福,會導致無人肯做這個官,是麽?”
    “是,陛下聖明。”
    “那朕就再發一道恩旨,所有官員,都可以經商,並允許加入財神閣,所有的生意,都由朝廷來保障。”
    啊?
    官員能經商?
    這種事,貌似隻有宋朝允許吧。
    台階下,十幾個官員差點就要議論起來了。
    朱允熥指著他們:“今天上朝,言者無罪,有什麽話,都可以拿來說。”
    有一人下跪:“陛下,官員經商,這是聳人聽聞啊。不僅僅是本朝,細數唐、元,乃至之前的秦皇漢武,又或者是晉隋兩朝,都是不允許官員經商的啊。官員經商,會大肆濫用職權,導致百姓怨聲載道。”
    “哼,你的記性可不好,朕剛剛說了,官員的任免在百姓,不在朝廷,也不在朕。一旦有官員濫用職權,百姓可以上書,就是說,所有的百姓都是禦史言官,凡是有阻撓百姓上書的,一律處斬。”
    這一點,朱允熥的做法和朱元璋是一致的。
    在這之前,朱允熥重商,設立財神閣,導致一大批人都反對,但事實證明,他的做法是對的,國庫現在越來越充盈了。
    這就是為什麽後來沒人主動提出‘財神閣’不對的原因。
    現在朱允熥又提出讓百姓任免官員,官員還可以經商,皇帝的每一項舉措,都有開天辟地之壯舉。
    一時間,令人無法接受啊。
    “諸位,朕做得對與不對,不在口舌之爭,要看實際效果。如果朕錯了,朕會改,也會下罪己詔。可現在就急著說朕的不對,是不是有些太過心急了呢?”
    底下又沒人開口了。
    主要還是沒有丞相這一職啊,否則,丞相是最有發言權的,也能煽動百官出來一起反對。
    朱元璋廢除宰相製,提出君權集中,的確少了不少麻煩。
    “聽著,中書省立刻把朕的意思給擬好,然後派人下發到各省去。原來的在職官員,百姓也可以上書彈劾。劉璟,你的辛苦辛苦了,接下來的一年,官員的撤換,你們督察院最累。”
    “臣遵旨。”
    ……
    朱元璋一聽到朝堂上的內容,人也懵逼了。
    重商這條路,他忍了,因為國家沒錢,必須走這一步。
    可孫兒現在又把官員任免的權利給了老百姓,還允許官員經商,他一時間難以接受。
    甚至懷疑,縱容朱允熥當這個皇帝是錯誤的。
    但幾杯酒下肚之後,老朱的心思就發生了轉變。
    的確,官員經商是很可怕的,但有百姓在背後盯著,比禦史言官更加厲害,連欽差都省了,這不是好事麽。
    不管誰當官,都得給百姓好臉色。
    官員在作奸犯科的時候,就得掂量掂量自己了。
    這些人和財神閣掛鉤,便免去了他們需要貪汙的想法,變相來說,他們的俸祿比之前多了幾十倍、幾百倍,甚至是千倍。
    “咱半輩子沒想明白的事,允熥居然給想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