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勸誡入京
字數:4018 加入書籤
朱高熾急促說道:“這會不會是寧王寫的呢?”
這時,姚廣孝來了。
“哦?軍師來了,軍師!這份檄文,你可看到過?”
姚廣孝點點頭:“王爺,此檄文一定出自寧王之手。”
“本王也是這麽想的,朱權在江南起兵,他擔心我們會配合朝廷,偷襲他的後方,所以想先轉移朝廷的注意力。讓本王進退兩難,還請軍師為本王一決。”
當局者迷,朱棣困惑了。
這東西已經被天下人知曉,他若按兵不動,很可能會被朝廷用兵,要是真的揮兵南下,就落的個不仁不義。
姚廣孝來來回回走了幾步:“王爺,此時您必須做一件事,以示自己的清白。”
“哦?軍師請講。”
“主動去應天,帶上三位公子一起去,隻有這樣,才能消除天下人對您的質疑。”
去南京?!
朱高煦一下否決:“不可!爹,萬一朱允熥相信了這份檄文,咱們去南京就是送死啊,去了可就回不來了!”
朱高燧也說:“是啊,爹,決不可離開大同!這兒天高皇帝遠,朱允熥管不了咱們!他還得靠咱們來防禦瓦剌呢!”
然而,姚廣孝卻說:“二位公子錯了,大同不屬於我們,屬於朝廷。”
“嗬,軍師這話言過了吧?大同全在我們的掌控之中,我們有二十萬兵馬,朱允熥在這兒又沒人,怎麽會是朝廷的呢。依我看,父王就算是在這兒做皇帝,也沒什麽不可以的!”
朱棣心亂如麻,腦子嗡嗡嗡的。
手中的檄文太要命了,將他置於眾矢之的。
姚廣孝摸著胡須,淺淺一笑:“二公子,且聽老朽一言。大同確實是王爺的駐兵之地,但大同地處荒僻,咱們兵馬的糧草,都是由朝廷供給的,如果王爺不能及時表明心跡,那皇上會不會起疑心?會不會斷了咱們的糧草?那時候,我部二十萬大軍就隻能奄奄待斃了。”
還是軍師說的透徹啊。
兵馬再多也是人,是人就要吃糧。
他們剛打過瓦剌,瓦剌人對朱棣痛恨不已,如果再得罪朝廷,他就上天無路、遁地無門了。
更要緊的是,自己的親眷都在北平城中,等於在朝廷、在朱允熥的掌控之內。
他若有不臣之舉,哪怕隻是被懷疑,自己的親眷都會陷入危險境地。
可是……姚廣孝讓他隻身去南京,他自己也怕。
朱允熥現在是皇帝了,皇帝處理事情,和尋常人不一樣。
比如他上一次軟禁了寧王朱權。
而朱棣不想被軟禁。
姚廣孝靠近過來,輕聲說道:“王爺,您若想保全自己,就必須去應天。在下料定,皇上必不會對你怎麽樣。”
朱高煦哼笑道:“軍師,你這話說的未免也太自信了吧?你怎麽能保證朱允熥不軟禁我們父子?哦……我知道了,你是永業皇帝派來策反我們父子的,想把我們騙到南京去,好一網打盡,是不是?”
“……”
姚廣孝對此無話可說。
因為自打他被朱允熥俘虜之後,自己在朱棣這邊的威信就大打折扣了,平日裏都不敢多說話。
朱棣伸手示意兒子住嘴:“軍師跟我們還是一條心的,高煦,你說話要客氣一些。”
“爹,現在都什麽時候了,還談什麽客氣啊。咱們得馬上往大明內地進兵,拿下幾個糧草重鎮,這樣,我們就可以不受牽絆了。”
就是說,還要爭奪天下?
不,朱棣已經已經沒有奪位的心思了。
因為他仿佛看見,老爹朱元璋,一直用那雙嚴厲又蒼白的眼睛盯著自己。
他現在不管做什麽,都不會去謀反。
“行了,你們三個先下去吧,為父要和軍師單獨聊一聊。”
“爹?!”
“下去。”
“可是——爹!咱們……”
“下去!!”
朱高煦憋了一肚子悶氣,他多想當太子啊。
三人離開後,朱棣拍拍身邊的椅子,還擦了擦:“道衍,咱們老哥倆聊聊?”
又是‘道衍’,這個稱呼,姚廣孝好多年都沒聽過了。
“王爺,千萬不可被寧王利用了,您此時出兵的話,朝廷各方麵的兵馬會一起壓過來,瓦剌人也會乘機偷襲咱們後方,糧草再一斷,那就真的什麽都完蛋了,您還要背上千古罵名。”
朱棣眼神無光:“你是想讓本王孑然一身,帶著三個兒子去應天,對朱允熥表明自己的忠誠,可高煦的話也不是全無道理,朱允熥現在是皇帝,他隨便一個想法,就能讓本王招架不住。”
“王爺……”
朱棣眼眶有點紅,拉著姚廣孝的手:“你我是至交啊,生死同依,現在本王隻有你能出主意了。”
姚廣孝黯然的握住他的手:“王爺,太祖皇帝還活著,是麽?”
“你……也是這麽看的?”
姚和尚早就這樣認為了。
因為自打朱棣收到神秘信函之後,整個人就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那個雄心壯誌的燕王,被消磨的不見了。
“王爺,不管太祖爺是否還活著,您現在都不能造反了。朱允熥推出的新政得罪豪門權貴,卻有利於百姓和江山社稷,深得民心。這種情況下,不管誰去造反,都是千古罪人。”
“那本王應該……”
“唉,該說的,在下都說了,至於如何決定,就看王爺您的意思了。你要是留守大同不去應天,就會給人落下話柄,皇上就算再信任您,也得顧及各方謠言啊。”
是的,做皇帝的,需要穩定人心。
朱棣站起來,走到門口處,長歎一聲,盯著天空的白雲:“好,本王信你的,明日就啟程,去應天。”
“王爺,您的三位公子也必須去。”
“這本王懂。”
換做是他來做皇帝,也會希望別人帶著骨肉一起去。
……
燕王來應天之前,先派人快馬加急,給朱允熥送了一封奏折。
依照大明律法,戍邊的將軍或王爺,沒有聖旨是不得入京的,他先走個程序。
朱允熥本想拒絕,因為瓦剌需要有人提防,可信函上,朱棣已經出發了。
他預感朱棣要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