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惜才
字數:4613 加入書籤
就在這時,一名暗衛來到朱允熥身邊,將一封信送上來。
這封信上沒寫署名,是長春門寫給一個妃子的信。
內容是讓那個妃子再找機會謀害皇帝。
妃子……應該就是林婉兒吧,她已經被發配到浣衣局去了。
林婉兒又是寧王安排進來的人,所以眼前此人和江南的寧王,一直都保持關係。
“這封信,怎麽解釋?”
“不知道,小人沒見過這封信。”
三寶大怒:“放肆!從你們長春藥鋪搜出來的,你居然說沒見過!睜著眼睛說瞎話!”
這種人,朱允熥不想搭理,他起身對趙常吩咐道:“三天之內,讓他開口,隻要人不死,隨你怎麽折騰都行。”
“臣遵旨。”
至於這封信,朱允熥可要帶去給林婉兒看看了。
他命人將信件寫上婉兒的署名,模仿原來筆跡,做的很逼真。
原打算今天不回宮的,現在真得找林婉兒掰扯掰扯了。
朱允熥前去浣衣局,這個時辰,宮女們都睡著了。
職業的太監把她們全都叫醒。
一百多人跪在朱允熥麵前,林婉兒就在其中。
燈火搖曳下,她卸了妝的臉,還是這兒最出類拔萃的。
三寶嚷道:“林婉兒出來!”
“拜見陛下。”
果然是打仗的好料子,累成狗了,中氣還很足。
“其他人都進屋去!沒有陛下旨意,誰都不許出來!”
朱允熥將信丟在地上,就在林婉兒的麵前。
“這封信,是專門寫給你的,那家藥鋪,已經被查封了。”
地上的信,林婉兒隻看一眼,便壓抑的緊閉雙目了。
“朱權讓你來害朕,你是他養的殺手還是別的什麽人?你的將才,朕很看重,如果你願意留在朕身邊,替朕訓練兵卒,朕依然可以赦免你。”
什麽?!
三寶驚訝了,這種女人還能留著麽。
留著就是禍害啊,必須除掉!
“陛下?”
“三寶,朕沒問你。”
“是……”
林婉兒微微抬頭,看著朱允熥帝王的麵孔,她說:“陛下,小女確實是來殺您的,寧王是小女的義父,對小女有再造之恩。小女絕不會背棄父親,若陛下要殺,小女絕無怨言,隻恨自己無能。”
站在林婉兒的角度,她做的沒錯。
站在朱允熥自己的角度,刺客是必須除掉的。
然而,如此懂兵法的女人,就這麽殺了,將是大明的損失。
要不是朱元璋殺了太多的將領,幾乎砍光大明將帥,朱允熥又何必如此糾結呢。
除了燕王手下的人物,朱允熥這邊幾乎無將可用。
也就是剛提拔的兩個寒門侯爺而已。
但對於一個國家和一個君王來說,手下將帥就是有上百也不嫌多。
因為瓦剌和韃靼是兩塊難啃的骨頭。
邊境需要有謀略的人來駐守。
需要足夠的後備將軍。
所以,對這個女人,朱允熥是想殺又舍不得殺。
“三寶,傳朕旨意,讓她回婉妃宮去。”
“遵……旨。”
三寶有氣無力。
林婉兒卻急了:“皇上!既然知道小女的身份,為何不殺?小女是不會侍候陛下的!”
“朕說過要讓你侍候麽?朕富有四海,想要什麽樣的女人沒有?你是不是覺得自己天姿國色,朕非你不要了?”
“……”
“朕是惜才!你跟隨朱權,早晚兵敗,朱權心急叵測,與韃靼勾結,不顧大明百姓存亡,玷汙祖宗,喪權辱國!虧你還是個漢人!”
說完,朱允熥轉身要走。
身後,傳來林婉兒的清楚話語:“小女不是漢人。”
什麽?!
朱允熥再次轉過身來:“你不是漢人?”
“不是。”
“你是瓦剌還是韃靼?”
“皇上,小女的父母都死於你大明將士之手,難道小女不該報仇麽?”
她不是漢人,可謂意外之喜啊。
但就算這樣,依然不可否認她的將才。
其實在朱允熥心裏,大明、瓦剌、韃靼,都是中華子民。
隻是眼下的時代導致多方麵分化。
他緊緊捏著拳頭,對這女人又喜又恨:“三寶,帶她回宮,但不許任何人見她,衣食交給皇後來安排。”
“是。”
“皇上!為何不殺小女?!”
剛才的話全都白說了麽,因為惜才!蠢女人!
朱允熥回到禦書房後,就開始頭疼了。
他開始想燕王朱棣,不知道三通能不能接到人。
……
朱棣在去往應天的路上,經過一個關卡的時候,就被當地府衙給抓了。
因為這個地方,已經是江南,是朱權的勢力範圍。
朱棣喬裝改扮也沒用,所有進出的人,都會被詳細盤查。
就這麽著,燕王被帶到朱權麵前。
親兄弟之間,本應該和和氣氣,但朱棣沒給他什麽好臉色。
有座有茶,朱棣卻冰冷對待。
“四哥,你不該對我這麽冷漠,咱們過去關係一直不錯啊。”
“你想把我怎麽樣,直說吧。”
“四哥,你就忍心看著朱允熥做皇帝?他這個人,年紀不大,城府卻深,早晚有一天,你我二人會身首異處。不如……我全力扶持你做皇帝。”
聽到這裏,朱棣咯咯作笑:“朱權,你說這話,你自己相信麽?你假我名義發討賊檄文,讓我和允熥相互猜忌。你隻是想坐收漁利,你既然有謀反的心思,就不會留我這條命。”
“謀反?哼!”
朱權起身發怒:“四哥,咱倆誰先謀反的?不是你麽?你現在裝好人了?自古以來,凡是謀反失敗的人,誰有好下場?朱允熥那小子,現在是用得著你,他想用你來牽製瓦剌!因為他手下無人可用了!等到他國庫充盈、兵精糧足的時候,就會騰出手來收拾你!我可知道,你手下的謀士姚和尚早就不心向於你了。”
他說的這些事,朱棣想過很多時日。
但最後,都讓父親的那封密信給打敗了。
真正讓朱棣服軟的,還是親爹的手筆,現在百姓安康,謀反又有什麽意義呢。
朱允熥給了他那麽多權利,已經遠遠超出一個親王的範疇,相當於常務副皇帝了。
整個大同,以及大同外圍兩省的文武官員,都歸他調配。
此事天下皆知,那他再造反,不等於不仁不義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