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東鄉堡的設想

字數:6319   加入書籤

A+A-


    李原的午飯。
    自然不會和這些女工一起擠飯堂。
    翠娘在李原的老宅,已經讓人單獨備好了酒菜。
    許久未回自己老宅,李原還有些想念。
    自家的宅院變化不大,隻是收拾的非常幹淨。
    屋頂的茅草和土牆也經過了仔細的修繕。
    在小院的飯桌之上,擺著翠娘為李原準備的飯食。
    共有四葷四素一湯。
    看著很是豐盛。
    李原滿意的點了點頭。
    對門口的福叔吩咐道。
    “你去將老村正與薛百長,請到這裏來。”
    “就說到我家喝酒。”
    那邊福叔答應了一聲,就奔了出去。
    不多時,自家的院門一開,老村正和薛百長就走了進來。
    聽聞青原伯有請,兩人都是不敢耽誤。
    李原請二人入座,三人把盞共飲。
    看著眼前意氣風發的李原。
    村正與薛百長都是不由得心中感慨。
    這位李郎君,幾個月前還隻是一名普通的兵戶伍長。
    然而現在,已然有了大梁縣伯的爵位,年紀輕輕就有如此的能力氣運,真是讓人羨慕。
    他們兩人對李原,已經有了敬畏之心。
    李原請老村正和薛百長。
    其實是想與二人商量一下,這東鄉村日後的規劃。
    行過縣伯的授土授民之禮後。
    這東鄉村大概率也是自己的食邑封地。
    東鄉村的這些兵戶,是李原目前最可靠的人手。
    而村中的工坊又是李原的主要財源。
    所以對東鄉村,李原必須要徹底掌控的。
    李原的計劃就是改東鄉村為東鄉堡。
    聽聞要改東鄉村為東鄉堡,老村正和薛百長都是吃驚的對望了一眼。
    隨即村正輕聲問道。
    “但不知,伯爺想如何修建這東鄉堡。”
    李原直接從懷中,拿出了幾張圖。
    這是他在路上無事時畫的,正是李原設想中的東鄉堡。
    圖畫的並不複雜,兩人又都很了解東鄉村的地形。
    很快就看出了個大概。
    不過看著李原畫的圖,兩人都是有些吃驚。
    薛百長問道。
    “伯爺,可是真要修這麽大?”
    “是。”李原點點頭。
    “東鄉堡東西方向擴展到一百七十丈,南北方向擴展到一百三十五丈。”
    “是現在東鄉村麵積的八倍,可容納人丁六百戶。”
    “現在修的那個莊牆肯定是不行的,在這裏重新建。”
    “外牆至少要高三丈,牆寬一丈,基座使用條石,外部盡量包磚,牆上設垛口。”
    “東鄉堡四角要各設角樓,外牆每隔二十丈設敵台一座,牆外在挖護城壕。”
    “此外,堡內的各處也要重新規劃。”
    “這裏是十字大街,店鋪,工坊區,倉庫糧倉.....。”
    看著李原規劃的東鄉村,或者說是未來的東鄉堡。
    此時的薛百長與老村正已經是呆若木雞了。
    過了許久,見李原說的差不多,老村正才囁嚅的問道。
    “這.....這得至少上千貫錢才行吧?”
    李原搖了搖頭回道。
    “我估算過。”
    “至少得兩千四百貫才夠。”
    聽到這個數字,兩人對視了一眼,臉上盡是吃驚之色。
    看到倆人吃驚的表情,李原一笑,朗聲說道。
    “二位放心,修建東鄉堡的錢糧,自然都是由我出。”
    李原作為縣伯,不可能老是用西河堡的車馬店當自己的行院。
    需要盡快修建自己的縣伯府。
    東鄉村地處青原縣居中的位置,周圍土地肥沃,水源充足。
    可算是一塊寶地,在此修建軍堡安置自己的縣伯府和兵營很是合適。
    更何況,李原心中還有更遠的規劃。
    比如,現在忘憂漿的需求這麽大。
    將來在東鄉堡建立烈酒交易市場。
    李原又溫聲對老村正與薛百長問道。
    “二位覺得,這東鄉堡中還需要什麽設施?”
    倆人略一沉思。
    薛百長倒是先說了出來。
    “伯爺,我覺得還需要醫館。”
    “咱們身為兵戶,出征作戰受傷都是常事。”
    “咱們青原,隻有縣城才有一座醫館。”
    “如果這東鄉堡中也能有一座就好了。”
    李原聽聞,連連點頭。
    “薛百長說的不錯,這醫館確實該有。”
    說著,李原提筆在圖上圈出了一個位置。
    寫上了【醫館】二字。
    這時老村正也說話了。
    “伯爺,這萬民教化也是要務。”
    “老朽覺得,東鄉堡中應該有一座學堂。”
    李原臉上露出笑容。
    “高伯說的對。”
    “我大梁以文治國。”
    “這教化之事不能馬虎。”
    說著,在圖上又劃出了一塊地,寫上了【學堂】二字。
    李原略一沉吟,說道。
    這館舍好建,隻需投上銀錢月餘便可修好。
    唯獨這合適的醫師與教書先生實在是難找。
    整個青原也就有縣城有一座醫館。
    而縣城裏的那些先生,也不會對去軍堡中教書感興趣。
    所以尋找合適的人才隻能從長計議。
    另一件事,就是修建軍堡所需的磚石。
    老村正看著李原的規劃圖,沉聲提醒道。
    “伯爺,如此規模的軍堡,土石木材所需必然驚人。”
    “土木石材,倒也好辦。”
    “花些銀錢,北邙山中什麽都不缺。”
    “唯獨磚瓦需要提前籌備。”
    “老朽建議伯爺,與青窯村的那些燒磚工提前談好。”
    “將他們所燒的磚瓦提前預訂過來。”
    這青窯村說是村,其實是青原縣內的一處圍繞磚瓦窯形成的聚落。
    除此之外,這青窯村中還匯集著石匠,木作匠等不少和建築相關的工匠。
    縣中的各處軍堡,大多都是他們參與修建的。
    李原要大規模的修築東鄉堡,少不得和他們打交道。
    李原將此事記下,準備有時間親自走一趟青窯村。
    另外便是人口的問題。
    現在的東鄉村,吸收了不少的外來兵戶。
    共計是有成戶138戶。
    此外還有獨身的孤女近七十人,不過都在李原的工坊中做工。
    李原讓二人可繼續招人,多多益善。
    這時,百長薛大成卻是麵有難色的說道。
    “伯爺,現在還有一個問題,便是屋舍不足。”
    “村中閑置的土屋早就分光了。”
    “給伯爺做工的那些女子也隻能睡在工坊中。”
    “兵戶來了卻是無處居住,怕是很難招到人。”
    李原沉吟一下,用手在圖紙上點了點說道。
    “此事不難,咱們可先修些長屋收容投奔者。”
    所謂長屋,其實類似李原麻紡工坊中的那種大屋。
    不過可以修建的更窄一些。
    一間長屋一般長五丈左右,前後寬一丈有餘。
    在裏麵用木板牆做隔斷,就可分成獨立的小間和閣樓。
    這樣一間長屋,住上五六戶都不成問題。
    隻要材料和人手足夠,是很容易修建的。
    最關鍵的,是這種長屋造價很是低廉,五兩銀子足夠造一間了。
    薛百長眼睛一亮。
    “伯爺,妙啊。”
    “這樣話,屋舍不足的情況就可解決。”
    “而且還占不了多少地方。”
    李原說道。
    “這長屋也是應急之策,待東鄉堡造好,還是要修尋常屋舍的。”
    “下午你們便去籌備,若是需要銀子可去找翠娘。”
    “咱們先在村中,造上二十間長屋,用以收容投奔的兵戶。”
    “另外工坊區也造上十間,讓那些女工也要有地方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