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終於中風了
字數:5269 加入書籤
明禦史欲拉拽兵部尚書的手僵在半空,猩紅刺目的血書打著旋兒飄著。
凜冽的寒風似有一瞬間的靜止。
風未動,血書翩然落在明禦史的掌心。
駭人聽聞的自告話語猶在耳畔。
明禦史垂眸看著掌心的血書。
血書很輕,輕如鴻毛,好似兵部尚書脆弱的命。
血書又很重,承載著令人難以置信,又將引起軒然大波的罪狀。
堂堂天子,行事陰損下作,毫無為君者的氣度,密令兵部尚書斷絕北境軍補給。
此等行徑,無異於是讓北疆淪為孤城,重演悲劇。
重演?
驀地,明禦史腦海裏劃過亮光。
其實,永昭長公主所告之人是貞隆帝吧。
耿直強硬如茅坑裏臭石頭的明禦史,瞬間明悟。
禦史台的史官們張口結舌,目目相覷。
有膽大的上前,探了探兵部尚書的鼻息和脈搏,而後歎息的搖了搖頭。
“兵部尚書乃一品大員,自戕於禦史台,恐怕所有人難脫幹係。”
明禦史攥著血書,橫眉冷對“這是關鍵嗎?”
“骨頭軟,怕死,做什麽禦史!”
爛命一條,不服就幹!
哪怕豁出命去,他也要將真相揭開。
……
兵部尚書府。
兵部尚書夫人立於廊簷下,眼神空洞的望著庭院裏紛紛揚揚的白梅花。
“夫人,老爺他……”
婢女倉皇來報。
兵部尚書夫人緩緩眨了眨眼,一滴眼淚溢出,淌過麵頰。
她的夫君選了最決絕的方式。
死了。
當著禦史們和百姓的麵,自告,以死謝罪。
她知,她的夫君不是勤政愛民的好官。
精於算計,諂上欺下,甚至也一度貪汙受賄。
可,她有時候又覺得他的夫君熱血未涼。
如今的吏治,容不下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之輩。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唯有深知進退行藏才能活下去。
也許,她的夫君曾和光同塵,明哲保身,但水波逐流久了,就真的成了同流合汙。
臨了,又猛然清醒。
皓皓之白,不再蒙世俗之塵。
她的夫君死得其所,死的轟轟烈烈。
她不該悲戚的。
可,再想的通,兵部尚書夫人依舊控製不住的掩麵而泣。
事情真正發生這一刻,悲痛和恐懼就像是決堤的江水,浩浩湯湯,洶湧而至。
……
忠勇侯府。
顧榮的心緒複雜的緊。
其實,兵部尚書無需如此不留餘地的。
有時候,白即黑,黑即白。
可,更多時候,白中藏黑,黑中藏白,真真假假,迷亂不清。
顧榮很是唏噓,幽幽歎息。
比人性,更複雜的是人心。
圓滑世故、見風使舵的人,竟也能血性至此。
“幫襯著尚書夫人處理兵部尚書的後事。”
她能做的,少之又少。
但,她一定不會讓兵部尚書白死。
……
兵部尚書之死,的確驚天下了。
宮城之中。
貞隆帝腦袋嗡嗡作響,眼前一黑,眼歪嘴斜,直挺挺地倒在了地上,嘴角源源不斷淌著口水。
不同於以往的怒火攻心,針灸放血,緩緩便可蘇醒。
這一次,太醫診斷,中風之症。
鍾離皇後聞訊,麵對突如其來的驚喜,險些失態。
天賜良機!
實在是天賜良機。
“承贇,是時候了。”鍾離皇後毫不猶豫。
是時候除掉儷貴妃和二皇子,再發動政變,挾天子得禪位詔書,登基稱帝。
三皇子的麵上沒有一絲一毫的喜色。
低垂著頭,沉默的把玩著茶盞,整個人宛若置身於灰蒙蒙的霧氣中,讓人猜不透他心中所想。
“承贇?”鍾離皇後聲音雀躍的再次喚道。
三皇子力道不輕不重的放下手裏的茶盞,聲音陰沉冷鬱的好似是掠過冰雪山巔上的風“母後,除卻身世,您和承恩公府還有沒有旁的事情瞞著兒臣?”
鍾離皇後臉上的笑意戛然而止,胸口就像是塞著浸滿水的濕棉花,整個往下沉。
“不知承贇指的是哪方麵?”
鍾離皇後神情晦澀,僵硬的問道。
三皇子歎了口氣,緩緩抬起頭,反問“母後以為呢?”
“罷了,兒臣還是說的再詳細直白些吧。”
“自永昭姑母敲登聞鼓,力陳北疆事變的疑點,主張重查舊案時,我的心頭就籠罩上了厚厚的陰霾。”
“是父皇吧?”
三皇子繼續道“當年,父皇登基時日並不長,權柄遠不如後來那般紮實,需要倚仗永昭姑母和謝侯之處良多,並非自斷臂膀的好時機,更沒有到了尾大不掉不得不除的關頭。”
“再者,父皇一人不足以毫無破綻的實施完如此驚人的大計劃。”
“父皇的憑恃又是什麽?”
三皇子眼神直勾勾的望著鍾離皇後“母後,您告訴兒臣,父皇的憑恃是什麽?”
“本宮……”鍾離皇後嘴唇翕動,囁嚅道“本宮不知。”
三皇子勾唇笑出聲來“是不知,還是不敢說、不想說!”
“母後,兒臣能理解您心係譽王,情難自禁,所以哪怕兒臣深陷身世血脈的泥沼,也從未怨怪您。”
“我甚至覺得不是父皇的親子算不得純粹的壞事。”
“但……”
三皇子笑的比哭都難看,擲地有聲“但,當年的北疆事變不同!”
“那是大乾的疆域,是大乾的將士,是大乾的百姓!”
“北境軍的將士們絕大多數背井離鄉,冒著生死風險,領著微薄的餉銀,數年難與至親一見,駐守在風沙肆虐的北疆,抵禦北胡,守土報國。”
“還有北疆的百姓……”
“不僅要擔心北胡鐵騎的燒殺搶掠,還要年年辛苦勞作上繳繁重的賦稅。”
“他們的命不是命嗎?”
“承恩公府助紂為虐時,可曾考慮過這些?”
“我真的以身體裏流淌著鍾離一族的血,冠著父皇親子的名頭為恥!”
原來,禽獸才能君臨天下。
原來,泯滅良知才能位極人臣。
這就是他的父皇和他的外家言傳身教告訴他的。
鍾離皇後的臉蒼白如紙“承贇,那種境地,承恩公府沒得選。”
“過去了,都過去了!”
“已經是十幾年前的舊事了。”
“隻要你繼位後,勵精圖治,賢明仁愛,讓天下百姓安居樂業,就可以彌補罪過。”
“你信母後。”
鍾離皇後的語速越來越快。
似是在說服三皇子。
跟更似是在說服自己。
“承贇,箭在弦上,萬事俱備,你離皇位隻有一步之遙,萬不能在這種時候犯糊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