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捷報入京東風至
字數:5351 加入書籤
寒風裹挾著戰吼在曠野上炸開,驚起枯枝上的寒鴉。
龜裂的雲層被聲浪撕開罅隙,晨曦漸亮,久違的日光如金箔灑下,天邊的雲層被染成了金色。
將士們黢黑滄桑的麵頰泛著不自然的潮紅。
言語間,幹裂的嘴唇吐出白霧,眼眸卻亮的驚人。
隊伍裏,麵龐略顯稚嫩的小卒,控製不住咧嘴笑了起來,失聲喃喃“我們勝利了。”
“我……”
“我還活著。”
“還活著。”
說著說著,笑著笑著,泣不成聲,哽咽不已。
“能活著回鄉看爹娘了。”
眼淚淌過顴骨上結痂的刀傷,簌簌落在千瘡百孔的盔甲間。
周遭的袍澤,亦是連聲附和“是啊,還活著。”
活著,且是大勝之後的活著,便是漫漫人生裏最幸運、最榮耀的時刻。
此起彼伏的劫後餘生般的欣喜連成一片。
可,在視線觸及滿地瘡痍時,欣喜又齊齊化作悲愴。
前些時日,還嬉笑怒罵的袍澤,倒下的不知幾許。
映入眼簾的暗紅色,本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
如今……
低低的嗚咽聲,取代了方才死裏逃生的驚喜。
這是對生命的敬畏,是對生命消逝的不忍和惋惜。
“清掃戰場。”謝灼聲音沉重。
他做不到讓戰死沙場的英靈,落葉歸根。
但,得能讓他們有葬身之地。
士卒們抬起紫紅色又滿是凍瘡的手,在血泊裏辨認,拚湊著同袍。
其實,很多屍骨早已四分五裂不成樣。
時間,一點點流逝,頭頂的太陽越升越高。
一個個錯落的小丘,那是一座座新墳的輪廓。
偶有寒鴉銜著折斷的箭鏃從屍堆驚飛,掠過呼嘯的北風。
說不清是振翅之聲,還是凍土深處傳來細碎的迸裂聲。
埋於黃土下的勇士,沒有等到來年的春天,沒有看到冰雪消融、萬物複蘇的山花爛漫。
但,他們將勝利、將安寧、將希望、將春天留在裏了北疆。
謝灼看著染血的戰旗,在寒風中高高飄揚,心下說不出的難過和憤怒。
倘若不是顧榮未雨綢繆,妥善又周全的運送來糧草、衣物、盔甲、兵器,北境軍又該如何應對悍勇劫掠的北胡鐵騎。
依靠性命堆砌嗎?
以血肉之軀來抵擋北胡鐵騎的箭矢彎刀嗎?
不,或許,無需北胡出手,北境軍就會因缺衣少食、雪虐風饕而嘩變,自相殘殺,直至潰不成軍。
屆時,北疆防線失守,北胡鐵騎長驅直入。
為人君,怎能因一己之私而置邊軍、百姓的生死安危於不顧。
為人臣,怎能將朝堂的陰謀算計加諸於這些一輩子都沒有機會位列朝堂的兵士身上。
明明,是這些貴人口中“卑微的螻蟻”鑄成了一座座城牆,守住了上京的錦繡風華,很多時候又死的不明不白。
何其可笑啊。
謝灼的神色悲涼的可怕。
他必引以為鑒,絕不能淪落為最可恨之人。
若為君,先為人。
他須得牢牢記住這些時日的種種見聞,深深烙印於骨髓。
“傳令下去,全軍回營休整,犒賞三軍!”
謝灼的聲音在寒風、雪原裏回蕩,久久不息。
沒有人知道,被大雪封了的山路何時能通。
但,他們終於能睡個安穩覺了。
……
上京。
寒意未見半分消退。
然,大街小巷卻漸漸有了年味。
家家戶戶掃塵祭灶,灰絮簌簌落下,在斜照的冬陽裏泛著細碎的金光。
市集上人頭攢動,桃符紅紙,目不暇接,朱紅的門神像,在風裏搖搖晃晃。
貨郎跳著看的擔子裏整整齊齊擺著艾草紮的小老虎和一根根編織精巧的紅繩兒。
賣灶糖的老翁用木槌敲打麥芽糖塊。
一派熱鬧又欣欣向榮的景象。
就在這樣歡喜的氣氛裏,北疆的戰報入京了。
“北疆八百裏加急。”
急促的馬蹄聲和傳令兵扯破嗓子般的喊叫聲,在濃鬱的年味裏摻入了悲壯的血色。
“北疆八百裏加急!”
一聲,又一聲。
長街上,烏壓壓的人群似是滯住了。
想問,又不敢問。
消息靈通的,皆知,今歲冬日,北疆的雪像是不要命般,一場接著一場的下,結結實實的封了進出的路。
內外,不通人煙,不通信件。
更知,貞隆帝下密令,吩咐前兵部尚書將運往北疆的輜重,換成了砂石。
如此情況下,他們不敢想象北疆傳來的戰報上所書內容。
傳令兵騎馬踏過長街,踢踏踢踏聲遠去。
百姓的心卻高高的懸起,自發翹首望著宮城的方向。
萬一呢。
萬一有奇跡出現呢。
有些上了年紀,經曆過當年那場北疆事變的老兵,掩麵嗚咽,生怕再聞一模一樣的噩耗。
忠勇侯府。
顧榮“騰”地一下站起身來,失聲道“戰報入京了?”
聲音裏是小心翼翼的緊張和微不可察的恐懼。
她怎能不擔憂,又怎會不擔憂。
宴尋重重的頷首“入京了。”
“財神娘娘,這是隨戰報和陣亡將士名單一起被驛卒和傳令官送入京的信。”
顧榮手指不受控製的輕顫了下。
信封之上,是謝灼的字跡。
謝灼,還活著。
還活著。
一瞬間,眼淚奪眶而出,模糊了顧榮的視線。
別過頭去,撚起帕子擦拭幹淨淚水,抑住洶湧而至的淚意,接過了信。
這是自大雪封山後,唯一的一封信。
金鑾殿。
銅壺滴漏指向巳時三刻。
喬老太師當著永昭長公主和群臣的麵,緩緩打開信筒。
“北疆大捷。”
“北疆大捷。”
珠簾後,永昭長公主長長的舒了口氣。
“謝小侯爺重整北境軍務,率北境軍斬北胡敵軍八萬,自損三萬八千餘,北胡大敗,倉皇逃竄,王廷有議和之意。”
喬老太師繼續道。
眉宇間,盡是與有榮焉。
大乾已經很久沒有出現過如此大勝了。
自北境軍易主,北胡休養生息,每逢秋冬,肆意入境劫掠,北境軍統帥態度軟弱含糊,打著不宜交惡的旗號,一退再退,北疆百姓深受其害,而北境軍引以為傲的銳氣和鋒芒也一點點泯滅,
謝灼,不愧是謝家的種兒!
這股東風,終於刮到了上京。
至此,再沒有人配成為永昭長公主登基路上的絆腳石了。
百官欣喜之餘,又不免愕然。
略一思索,也陸陸續續想透了這封捷報可能產生的影響。
忠勇侯府、永昭長公主的威望,無人可擋。
在百官心思各異時,喬老太師又打開了陣亡將士名冊。
名冊,很長很長。
長的像是一條看不到盡頭的永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