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誰說不能用測輻射的方法鑒定古董?

字數:5057   加入書籤

A+A-


    物證室。
    長案圍成一圈,五位教授帶著助理,各據一角。
    正鑒的仔細,門外傳來一陣騷動:關興民推著林思成進了門。
    王齊誌緊隨其後,看熱鬧一樣。
    還邊走邊吵:
    “關主任,靠肉眼檢測射線,你這不是為難人?”
    “我不為難你,領導就得為難我。再說了,又沒說不讓你用儀器?”
    “那我測和別人測有啥區別?”
    “反正不一樣!”關興民壓低聲音,“來都來了,幫幫忙:你哪怕是走個過場!”
    推推搡搡,硬是推到了長案邊,林思成格外躊躇。
    估計領導頂多算是隨口一提,而關興民怎麽也說是內行,還真就一絲不苟的執行?
    不誇張,傳出去,真能讓懂行的人笑掉大牙。
    他無奈的比了個大拇指:“關主任,你這執行力,是這個!”
    “廢話,要不我能是主任?”
    林思成歎口氣,又看看王齊誌,王齊誌笑著點點頭。
    上麵動動嘴,下麵跑斷腿……你不跑一個試試?
    就像關興民說的:哪怕是走個過場。
    林思成隻能戴上手套,又拿起手持輻射檢測儀。
    學名蓋革計數器,α、β、γ、x等射線都能檢測。操作特簡單:開關一開,小屏就顯數字。輻射超過安全值,就會報警閃紅燈。
    然後,林思成就跟傻瓜似的,拿個掌機,對著長案上的文物不停的照。
    物證科科長和一位女警一左一右,捧著文件夾,記錄的賊仔細。
    就問這個架勢,正不正式?
    助教們暗暗撇嘴:古董測什麽輻射值?這不就是濫竽充數混功勞?
    確實不怎麽測,關鍵是沒什麽用。
    搖搖頭,又歎口氣,幾位教授各司其職。
    確實挺簡單,閑著也是閑著,王齊誌又問了問:“那樽倒流壺,是怎麽騙過碳十四和熱釋光等測年儀器的?”
    “利用原子同位素的輻射衰變特性!”
    王齊誌點點頭:“原理我懂,我問的是文物販子怎麽瞞天過海的?”
    林思成搖搖頭:“我不知道!”
    王齊誌半信半疑:“你不知道?”
    你不知道,你敢掄起凳子就砸,把兩個“香港客商”打進醫院?
    林思成確實知道,但他不能說,因為技術過於超前,特別是熱釋光。
    說簡單一點:瓷土中的石英、長石、方解石等晶體都具有吸收射線能量的特性,但溫度達到800度以上,輻射能量會全部釋放。
    等於入爐燒過之後,瓷器中的所有射線能量歸零重置,然後,礦物質晶體中又會以恒定速率吸收。時間越久,吸收的越多。
    熱釋光就是利用這一特性:取樣加熱,溫度控製在500左右,使晶體緩慢釋放能量,然後檢測射線能量總和,繼而計算瓷器的燒製年代。
    贗品是剛燒的,其中自然沒有什麽射線能量,那怎麽騙過儀器?
    加一點正處於衰變期的礦物元素就能搞定,比如貧鈾。加的越多,儀器計算出的年代就越久。
    但有技術門檻,而且非常高,國內懂得人不多,幹的人幾乎沒有。
    所以林思成懷疑,那樽倒流壺十有八九,是國外哪個實驗室的產物。
    不奇怪,這樣的東西,以後隻會越來越多:大概到15、16年,唐三彩、元青花整船整船的往進拉……
    王齊誌再沒有追問,林思成有條不紊的走著過場
    “清康熙仿明永樂‘胡人樂舞’馬掛瓶,輻射值0.09微……”
    “明周文靖《古林寒鴉圖》,0.005……算了,忽略不計……”
    “清鹹豐春梅報雪硫璃碗,0.12微……”
    大致測了二十來件,林思成就沒什麽耐心了。看到幾位教授已鑒了個七七八八,他轉轉眼珠:
    “關主任,要不下午再檢?”
    等下午,林思成早跑了?
    “再檢幾件,再檢幾件……”關興民哄小孩一樣,“晚上唐樂宮,你不感謝一下王教授?”
    林思成愣了愣:搞了半天,還得我掏錢?
    算了,幫人幫到底。
    林思成繼續:“宋磁州白地黑花筆洗,0.14微……”
    “元代和田玉白獅子鎮紙,0.001,忽略不計……”
    “遼金藍璃琉鏤空薰爐,0.17微……”
    “北宋神宗元豐通寶,一箱……忽略不計……噯,等等,機器壞了?”
    都已經走了過去,林思成“咦”的一聲。
    關興民和王齊誌以為是那箱銅錢有什麽問題。但再看輻射儀:0.001……確實可以忽略不計。
    再者這是銅錢,又非礦物晶體,還長滿了鏽,輻射值小不是很正常?
    那是哪裏不對?
    正一頭霧水,林思成倒了回去:
    遼金藍璃琉鏤空薰爐,0.17……
    元代和田玉白獅子鎮紙,0.001……
    宋磁州白地黑花筆洗,0.14……
    林思成看著輻射儀的屏幕,“哈”的一聲。
    剛說什麽來著?
    礦物質晶體會以恒定速率吸收射線能量,不說之前,從元至今七八百年,這塊玉吸收的射線能量哪去了?
    兩人跟了過去:“怎麽了?”
    “和田玉,0.001?”
    還有些醉,王齊誌還在琢磨,和田玉和0.01有什麽關係,關興民眼睛一突。
    連明代的古畫都有0.005,元朝的玉獅子才是0.001?
    前者隻是紙,後天加工,後者卻是玉,天然雕琢。但紙畫的輻射量,卻是玉的五倍?
    這比讓林思成拿肉眼鑒放射源還搞笑……
    正覺得的荒謬無比,林思成從女警員手中接過文件夾:
    物品:玉白獅子鎮紙。
    年代:元。
    材質:和田玉。
    出土地點:YL市橫山縣元代古墓(待審)。
    鑒定單位:省廳鑒證中心,市局鑒證中心……
    鑒定成員:……
    繼續往下翻,第二頁:
    複鑒單位:西大文化遺產學院指導組。
    複鑒專家:餘子健。
    最後一行,霍然就簽著餘教授的大名。
    林思成皺起了眉頭。
    這樽玉獅子肯定是假的,這毋容置疑。問題是,省廳、市局都沒鑒定出來。
    關鍵在於:學院的石刻、玉器專家餘教授,也沒鑒定出來。
    現在怎麽辦?
    王齊誌反應了過來,眼睛瞪的溜圓:誰說不能用測輻射值的方法鑒定古董?
    這不就鑒出來了?
    輻射值這麽小,根本不用懷疑:這樽玉獅子絕對有問題。
    問題是,餘教授這個簽名,以及這份鑒定報告怎麽辦?
    正想著主意,林思成眨了眨眼睛:“還沒蓋章!”
    廢話,章還在我包裏呢?
    還想著這小子什麽意思,林思成默默的打開卡扣,把第二張,也就是餘教授那張複鑒報告給抽了下來。
    加王齊誌、關興民、科長、女警官,四個人八隻眼睛,可稱眾目睽睽。林思成以無比淡定的姿勢,把那張紙塞進了褲子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