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更親近

字數:6810   加入書籤

A+A-


    陳朋眉眼帶笑,早早的伸出了手。
    就那位一直攛掇關興民,想把林思成弄到市局來的副局長。
    旁邊是市鑒的鄭主任,打過好多回交道。
    陳局長居中介紹:“何局,這位是西大的王教授!”
    “我們認識!”
    何局長笑著伸手,“王書記昨天還去過局裏!”
    王齊誌握了握。
    何止是市文物局?
    市文化局,市旅遊局、省文物局、文化廳、旅遊局,他幾乎是挨個跑。
    反正隔三岔五就能見到一回。
    知道王齊誌的來頭大,領導們都挺客氣,而相對於王齊誌,領導們對林思成更好奇。
    因為王齊誌奔上忙下,申遺的古青花瓷器修複技藝的項目主體人,傳承人是林思成。
    資料也都看過,既驚訝於林思成的年齡,也驚訝於影像資料中所展示的極高超的瓷器修複技藝。更驚訝於,市文物公司的那樽倒流壺。
    不誇張,要不是眼前這個年輕人,何誌剛估計已經到哪兒守陵園去了。
    所以,但凡是王齊誌,或是林長青來遞交有關林思成申遺的資料,從上到下的領導的態度出奇的一致:原則內的一概批,稍微超出原則一點點的,基本也批。
    反正幾乎是一路綠燈。
    包括王齊誌自己心裏也門清:好多手續之所以批這麽快,與他“紅三代”的身份還真就沒多大關係……
    和王齊誌握了握,何誌剛抽出手又伸了出去,雙目灼灼的盯著林思成,眼底泛著光:“小林,林思成!”
    林思成靦腆的笑了笑:“局長好!”
    “好……好!一直聽名字,聽了好久,今天才見到人?”
    何誌剛笑著點頭,“上一次還沒來得及說謝謝,這次又得感謝你!”
    林思成怔了怔:“局長言重!”
    何誌剛沒說話。
    言不言重他知道,陳朋(市局副局長)知道,市公安局和市文物局的領導更知道。
    不提倒流壺,就說這次:如果不是籍冊和玉溫明,市文物和公安部門壓根就不知道張安世的墓被盜。
    如果不是第二次的銅鏡和和七星板,公安局也罷,文物局也罷,依然還在按步就班的走程序。
    反正絕不會像現在這樣:省領導親自指示,省廳督辦,市公安、文物、海關、文化等部門聯合成立調查組,要多重視有多重視。
    也幸虧重視的早,各部門一查,全嚇了一跳:短短的一個多月,突然就有大批量的西漢時期的文物湧入黑市。說明盜墓份子正在報複性的發掘,且速度極快。
    然後,公安、海關、文物稽查聯合發力,才沒有使大部分的文物流至省外,更沒有流向海關,乃至境外。
    隻要還在省內,找回來隻是遲早的問題。即便找不回來,損失的也隻是一些相對好轉移、好交易的小型器物。
    像銅器、石槨、車馬器這樣的重器不好運、更不好賣,基本能全部截下來。
    所以,既便最後有些主管領導還是會被問責,但基本都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
    總而言之:若非林思成,又得好多人倒黴,倒黴的也絕不止文物和公安。還得加上文化局、海關、旅遊局……反正一個都跑不了。
    包和他和陳朋,都是主管領導。上次也是,這次更是。
    就挺倒黴。
    所以,試問一下,擱誰見了林思成不親切?
    何誌剛半開玩笑:“弟子服其勞,也別老是讓林教授和你老師辛苦。下次再交材料,你自己來嘛,誰還能不給你辦?”
    林思成露著矜持的笑:“好的局長!”
    “這樣,我電話你存好,能溝通解決的,電話裏講就行,沒必要多跑一趟!”
    “謝謝局長!”
    何誌剛點點頭,又交待了幾句。
    陳朋已經熟的不能再熟,都懶得客氣,拍了拍林思成的肩膀:“我給你安排一個小組,你盡管使喚!”
    看何誌剛有些好奇,陳朋解釋一下:“小林懷疑,張安世墓不在杜陵東,而在杜陵西!穩妥起見,我覺得還是找一下的好……”
    何誌剛怔了一下。
    前天才開過會,省考古研究院、文保研究院,以及從杜陵(宣帝)、陽陵(景帝)、霸淩(文帝)、長陵(劉邦)、茂陵(武帝)等研究所請來的專家一致認為:張安世的墓在杜陵東。
    因為不止一則古文獻中是這樣記載的,所以近期陵區、治安隊巡查,也主要以杜陵東一帶為主。
    突然間,林思成卻說,張安世的墓在杜陵西?
    “小林,有依據沒有?”
    “算不上依據,隻是我根據漢代的讖緯學說和風水資料做的一點推測,所以還需要實地堪查!”
    乍一想,讖緯、風水、推測……就挺不靠譜。但凡換個人,陳朋不帶一點兒猶豫的,就能給他否了。
    但林思成,這可是有過前車之鑒的:就市局的那兩次,玉獅子鎮紙一次,仿宣德爐一次,板上釘釘的案子,硬生生的讓他給翻了過來。
    用陳朋的話說:這小子有些邪性,來一次,市局就免一次大災。加倒流壺和這一次,都四次了。
    不然,陳朋連馬路橛子都沒得站,早去市監看大門了。
    哦,還有一次,“楊誌高涉黑、敲詐及詐騙案”:好幾個億的案值,陳朋撞狗屎運了。
    所以,林思成如果說“張安世墓可能在市局樓底下”,陳朋搞不好都會讓他試著找一下……
    何誌剛暗暗感慨,又點點頭:“那就找一下,萬一呢?”
    “對!”陳朋點頭,“萬一呢?”
    這麽嚴肅的案子,這樣的公開場合,“萬一”這樣的詞,從這樣級別的兩位領導口中說出來,就挺怪異。
    陳朋又看了看表:“王教授,我和何局得去給領導匯報,先走一步。小林,你有事找老關,找老鄭(市鑒主任)也行,或是直接給我打電話……”
    交待了兩句,都轉過了身,陳朋又想起來:“哦對了,刑偵和稽查又查到一批,昨天剛運過來,麻煩王教授和小林幫著看一看……”
    兩人點頭答應,又握了一下手,兩位局長帶著助理離開。
    東西就在樓下,市鑒的鄭主任陪著王齊誌和林思成下樓。
    剛轉過身,就看到那兩位女博士站在不遠處。四隻眼睛灼灼生光,帶著幾絲愕然、驚詫,以及懷疑。
    任秋玉腦子沒壞,眼睛更沒瞎,恰恰相反,不是一般的聰明。她一眼就能看得出來,兩位領導對王齊誌和他學生的態度:
    雖然對王齊誌也很客氣,不過更多的是公式化的應酬。而對他學生,卻是發自內心的親切?
    特別是何誌剛:兩人明顯第一次認識,但看到林思成的時候,雙眼乍然一亮,不由自主的,臉上露出一絲驚喜。
    驚喜什麽?
    正處級幹部,市文局主要領導,見到個學生,有什麽好驚喜的?
    再想想當時何誌剛說的那幾句話:
    一直聽名字,今天才見到人?
    上一次還沒來得及說謝謝,這又得感謝你!
    我的電話你存好,能溝通解決的,電話裏講就行,沒必要多跑一趟……
    越想越怪,甚至有些無法理解:明明剛認識,但感覺就跟自家小孩說話一樣?
    下意識的,兩位女博士就想歪了:會不會,來曆和王齊誌一樣?
    怪不得剛才對她們愛搭不理?
    兩人迎了上來,任秋玉吟吟淺笑:“王教授,要去物證處吧?正好,一起……”
    王齊誌之前確實沒怎麽留意,隻是覺得任秋玉的性格挺開朗,和他挺說得來。但既然為人師表,林思成又刻意提醒,肯定要注意一下。
    所以,他隻是點了一下頭。
    咦,這怎麽還帶傳染的?
    他學生剛才就是這樣,突然間,王齊誌也是這樣?
    怔了一下,任秋玉笑了笑,再沒說話,靜靜的跟在兩人身邊。
    林思成暗暗歎氣。
    他之前還奇怪:一般搞研究的都比較沉穩,很少有那種詐詐唬唬,毛毛燥燥的性格。
    何況還是女研究員?
    現在知道了:因為王教授就稍微有那麽點跳脫,所以任傅士才會跳脫。
    當王教授不跳脫的時候,這位任博士也能安安靜靜的當淑女。
    這叫設計型人格,就是你喜歡什麽,我就會是什麽。
    很正常,也不奇怪,畢竟研究員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何況王教授還足夠優秀。
    但要說想撬單師母的牆角,那真真是吃錯了藥。
    甚至都不用自己出手:隻要老王同誌腦子轉過彎,清醒一半睡一半,再讓一隻手,都能應付得來。
    發散著思維,幾人到了四樓,進了物證中心。
    人很多,估計是臨時組織的原因,稍有些亂。
    教授和專家門三五個七夥,七八個一堆,盯著長案上的物件指指點點。
    各種機器都已熱好,一眾科員嚴陣以待。
    大致瞅了一圈,林思成正準備湊近點看看,胳膊上被人捶了一下:“你小子可以?偷師都還沒偷會,見了人就裝不認識?”
    林思成忙回過身:“呀,黃主任,我沒看到?”
    廢話,被那倆人來瘋的婆姨一頓調戲,你能看到才怪?
    其實開會的時候,兩人坐的並不遠,但黃智峰不想和任秋玉打交道,就沒過去。
    黃智峰開著玩笑,又和王齊誌打了聲招呼:“王教授也在?”
    王齊誌一怔愣:怎麽誰見了,都是這句話?
    陳朋是這一句,黃智峰也是這一句?
    搞的自己跟多餘的一樣?
    他用鼻子嗯了一聲。
    黃智峰也不在意,繼續和林思成說話:“你好幾天沒來,姚科天天嘮叨:說你不務正業,放著實驗不做,盡往公安局跑。”
    “應該快忙完了!”林思成笑了一下,“那黃主任呢?”
    “省博的研究員大都在省文物局文保院和考古院有兼職,肯定要隨叫隨到。看,陳組也來了”
    黃智峰指了指長案邊的陳芬,“姚科老胳膊老腿,領導就放了他一馬!”
    林思成哈哈哈的笑,又向陳芬揮了揮手。
    陳芬走過來,歎了一口氣:“又是王教授帶你來湊熱鬧的?”
    林思成笑:“真不是!”
    陳芬不相信,瞄了王齊誌一眼。
    王齊誌比竇娥還冤……
    兩個女博士麵麵相覷:王齊誌這學生,怎麽走到哪都有熟人?
    而且感覺,比之前那兩位領導更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