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清山匪,收田地,誰讚成,誰反對
字數:3938 加入書籤
“常言道一事不妨二主。本官既奉上命而來,如此大動幹戈,若隻是為了區區山賊流寇之輩,未免說出去讓人恥笑。
到湖廣地方一月有餘,本官清查賬冊,布點丁口。終於查到了山賊輩出,流寇不絕的原因。
是以今日召諸位大人前來商議,以期獲解決之法。”
底下一眾官員依舊不言,陳辰已經將自己的部分猜測和諸位府君通過信了,為的就是避免被薛虹打個措手不及。
見所有人都不說話,薛虹笑了笑,點頭向老馬示意。
老馬立刻從包袱中取出地圖,掛在屏風上。
哪怕隻看這地圖的輪廓,也可以看出這畫的就是湖廣行省。
但奇怪的是,這地圖上至少三分之二的區域都被密密麻麻的墨點圈上。
薛虹一手撫須,一手負後,踱步到地圖前:“諸位請看,這些畫了墨圈便是本官這一個月來命人在各地探查到了,存有山賊土匪的地域。密密麻麻,真是令人觸目驚心啊!
真是想不到如今太平之世,一省之地居然能容納的下如此之多的山賊。
而諸位大人居然還能坐的安穩,真是好修養,好定力啊。”
如此明顯的嘲諷眾人不可能聽不出來。
那些密密麻麻的黑點怎麽可能全都是真的山賊。
還有一部分壓根就是打著山賊的名義,依附於土司麾下,逃避賦稅的流民罷了。
還有相當一部分山賊,根本就是這些知府、知州養的,用起來也是相當順手。
否則僅一省之地,若真是山寨成百上千,那別說地方衙門,恐怕就連京裏睡覺都睡不安穩。
三五人的叫地痞流氓,三五十人的流匪。三五百人那就是強賊,屬於可以上報中央,調兵地方指揮使剿滅的大土匪了。
三五千人的規模,就不該叫土匪了。那tm叫造反!!!朝廷就得正式調兵鎮壓了。
至於像水滸傳那種,一個山寨三五萬兵馬的情況,隻發生在小說中。(梁山泊陸軍60000,水軍5000)
能養的起三五萬兵馬的山寨,那還能叫山寨嗎?那不純純國中之國嘛!
人家漢末曹老板打官渡之戰的時候,手底下才兩萬多人。你一個水泊梁山的土匪手底下有七八萬?
這也就是水滸傳背景是大送,換任何一個朝代,替天行道的旗幟剛打出來,就已經舉世皆敵了。
最後還是劉知庸站了出來開口道:“欽差大人息怒,這確實是下官等人的失職。
隻是欽差大人讓下官召集諸位同僚前來,想必不單單是為了此事吧?”
“本官已經向陛下呈報,要在本省行改土歸流之策,以絕匪徒生存之地。
有勞諸位大人向治下諸位土司通知一番。”
話音落下,堂內立刻發出嚷亂聲。
“欽差大人萬萬不可!!”
“土司之政乃是本朝太祖所立,為的乃是鞏固我大明江山。如今相安無事已有近兩百年,安敢妄動!!?”
“還請大人三思啊!!”
薛虹的目光隻是在堂內一眾官員的臉上掃過一圈後,便已經心知肚明,暗道:“這會兒力倒是向一處使了。
觀眾人神態麵容,並無多少驚異之色。反而像是早有準備……是你嗎?共之……”
薛虹的目光透過眾人落在長沙知府陳辰的臉上,片刻後收回了目光,伸手示意眾人安靜。
“既然諸位認為不妥,便說說看。怎麽個不妥?”
最後還是一眾知府中年紀最大的劉知庸第一個站了出來道:“薛大人容稟。
羈縻之法非本朝所創,乃自古便有。
第一,西南諸省民族雜居,難以牧守。因此以蠻夷治蠻夷,方得安穩。
第二,群山眾多,山林茂密。山多則匪多,若無土司相助,恐怕治理湖廣還需要更多的人力財力。
若是如大人所言,實施改土歸流。
第一,恐怕破壞西南各省之穩定。
第二,土司勢大,不容忽視。若真是逼到極點,恐生大亂。
如此看來,土司的存在於朝廷應是利大於弊的事情。
好端端的,為何大人要行那改土歸流之法呢?”
啪!啪!啪!!
薛虹撫掌輕笑道:“天下英才何其之多。劉府君不愧是這地方的父母官,於羈縻土司製度的優點真是了若指掌,張嘴便來啊。
既然這優點說了,那缺點,勞煩劉府君一並講一講吧。”
“這……欽差大人,下官……”
薛虹也沒有為難他,擺了擺手道:“也罷,既然你不願意講,本官來講。
羈縻製度在一定的時間內確實有其作用。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原本沐天恩,承聖意的土司會逐漸成為一顆顆毒瘤!
對於地方,他們豢養武力,剝削地方。滋養匪徒,甚至官匪勾結,生出不知多少冤假錯案。
本官要是調查的沒錯的話,這湖廣中有幾位土司治下奉行的,恐怕還是三千年前,商朝的那老一套!個別地方甚至保留有食人祭祀的陋習。
無論是漢人、苗人、土人,深受土司統治的荼毒。
對於朝廷而言,這些人手裏掌握著大量的壯丁、土地、人口,卻不納賦稅,不曾產出。
如今,他們更是盤根錯節,阻礙地方的發展。
於法理而言,他們竊取的是陛下的權柄,攫取的是朝廷的威嚴!
教化不沐,政令不通,軍令不達,皇命不尊。
長此以往下去,這些土司治理的地方,還可以算是我大明的天下嗎!!!”
薛虹猛然拍案而起,驚的眾人連忙起身謝罪。
“如果繼續縱容下去,誰知道十年、二十年後,會不會有土司心生反意。
到了那個時候,又該是誰來負責?是你武昌知府劉知庸,還是地方全體同仁們?
隻要你們今天敢說,日後治下有土司反叛者,爾等全族同罪。今日之事本官便作罷!誰敢!!”
滿堂鴉雀無聲。
“當然了,本官自然知道,諸位都是我大明忠君愛國之士,你我眾人之間,政見不合,實屬常態,不必掛懷。
不過,改土歸流一事,本官做定了。現在,誰讚成,誰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