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逐漸參與朝政的太子
字數:3975 加入書籤
深夜時分,公館內海瑞手持江西省水脈走勢圖仔細觀摩著。
“大人,下官奉命探測河床、水紋、水脈走勢完畢,前來複命。”
一名身著青袍的青年官員站在門外正躬身行禮。
“探查結果如何?”
“啟稟大人,根據河床情況,還有今年年初降雨以及受災地區的實地勘察。
可以確定,去年吉安府確實遭受了水災。但規模絕對不及下麵上報的那般嚴重。
且本地水係脈絡眾多,寬且淺,流速不夠,地勢又相對平坦,上遊與下遊幾無落差。如果僅僅是去年記載的降雨程度,若無人故意蓄洪,這區區幾條河水絕無可能衝出河床,醞釀成災!”
江西省本來就是水患大戶,各府州對於水患那也是嚴防死守。
在洪澇災害的鞭策下,小規模的水患不足以造成如此大麵積的田畝損失和人員傷亡。
海瑞將手裏的水脈走勢圖重新卷好,沉聲道:“此事不要聲張,靜待其他各府人員消息便是。
還有,你這幾日去探查勘測,可有人注意到你?”
“回大人的話,下官是趕在大人蒞臨前五日便喬裝混在糧商隊伍裏過來的。
就連勘測一事也是在夜間悄悄進行,斷然不會打草驚蛇。還請大人放心。”
“好,剩下的時間,咱們該查賬查賬,該安民安民,等待消息便是。”
海瑞過來前,特意從工部借調了一批有過治河、水利方麵經驗的官員。
海瑞不但要核實受災人口,糧食的數目,他還要勘察去歲災情是否屬實。
為了將對方的目光全部吸引在自己身上,這段時間海瑞沒少吊著對方的眼球。
“既然災情一事有所蹊蹺,那恐怕災後田畝核對統計的數目,也會有問題。”
既然如此,明日便查!!
……
乾清宮內,正德帝看著身姿挺拔、威勢日盛的朱祐鍾心中很是滿意。
“太子近日讀了哪些書?”
“回父皇的話,兒臣依老師布置,正在讀唐書本紀卷六。”
正德帝拍了拍龍榻,示意朱祐鍾坐過去。
朱祐鍾對此也是習以為常,直接坐在正德帝旁邊。
“近年來,我大明天災頻發,加之兵災不斷。雖朝廷盡力減免賦稅,百姓負擔依舊沉重。
是以朕有心輕刑甚法,在今歲末時,大赦天下,休養生息,以養國力。太子以為如何?”
朱祐鍾學習薛虹的模樣沉吟片刻後才開口道:“父皇之意乃聖天子之念,令兒臣拜服。
隻是……以兒臣觀唐書有感,大赦天下非必要之時,不可動用。
一來有損律法威嚴,更易滋長地方不法氣焰。
二來,大赦天下,名為為民,實為買名。
今本朝曆經皇祖父勵精圖治,傳至父皇之手。
父皇在位初年,破東瀛,收三島,複立三衛,武功強盛。
大興教化,輕徭薄賦,百姓無不感念恩德。
威望已盛,何以用此弊大於利之法?”
正德帝臉上漸漸勾勒起笑意來:“哦?太子認為大赦天下是弊大於利之法?”
朱祐鍾麵對正德帝的詢問沒有絲毫的怯場微微抬起頭道:“史臣曰:治亂,時也,存亡,勢也。使桀、紂在上,雖十堯不能治;使堯、舜在上,雖十桀不能亂。
老師也言無萬年時政。
是以兒臣認為,萬事萬物,所用之處恰當,方可利大於弊。
如李唐初辟,連年征戰,百姓離亂,民不聊生。是以太宗大赦天下,以求促增人口,以養生息。如此便是利大於弊。”
“那在你看來,如何是弊大於利呢?”
“為邀清名,而枉顧國家利益,施行大赦天下,便是弊大於利。如李唐武後。”
大赦天下和罪己詔一直以來都是兩個皇帝專屬的,調動民間輿論的手段。
一般情況下,隻要不是腦子有病的皇帝,使用這兩個手段都會比較克製。
非萬不得已,或者特殊情況如登基、大勝、人口不足等等情況不會動用。
但古往今來,有兩位皇帝,把大赦天下當做放屁來使用。
第一位便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昏君,漢靈帝。在位二十一年,大赦天下二十次!理由千奇百怪,荒唐至極。
史學家評價,如此頻繁的大赦天下,反映了當時混亂的政局和皇帝的荒唐。
第二位,便是兆古大帝,武曌武則天陛下!
在位期間大赦天下二十五次(實際是二十九次,我把特殊的、必要的時間點的四次摘出去了。
除了大赦天下外還有一大堆特赦,比如赦免一個縣的全部罪犯。老子在舊唐書本記卷六一個一個數的!)
理由是各種祥瑞,還有小勝吹成大勝。
最離譜的是長個牙,底下獻個祥瑞你也大赦天下?
某太子:你就算天天大赦天下,把你的本紀粉飾的超越魔法禁書目錄,史官也不會記載你是順位繼承的!!這個位子你坐到底,千萬別讓給我!!
大赦天下是除了十惡逆外,全部赦免無罪!!二十五次呀!!(全算上二十九次)
當街鬥毆,失手殺人?赦免!!
攔路搶劫,偷盜擄掠?赦免!!
奸淫婦女,橫行霸道?赦免!!
貪贓枉法,瀆職害民?赦免!!
拐賣人口,逼良為娼?赦免!!
如此頻繁的大赦天下,律法淪為兒戲!朝廷政府的威嚴等同於放屁!
漢靈帝大赦天下二十次,反映了時政混亂,君主昏庸。
兆古大帝大赦天下二十九次,就是與民休息,心懷天下,鞏固李唐江山?
“是以兒臣以為,父皇若要與民休息,不如嚴抓吏治,輕刑甚法為妙。
治國當治吏,吏治清明了,天下自然也就太平了。”
正德帝看著滔滔而談,有理有據的朱祐鍾心底滿意極了,不愧是他的兒子!!
……
次日一早,正德帝降旨,揀選官員以組詹士府,即日起太子正式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