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秦良玉、王守仁
字數:4894 加入書籤
夜半三更,聲聲打更驚碎一地碎瓊月色,擾了一縷習習涼風,護得一城好夢。
播州土司府後院主屋內,燈火通明,立焰剪影,映出兩道身影來。
但見一位年約五十的婦人端坐在椅子上。
其體甚偉岸,卻不失女子包容萬物的慈態,眉宇間雖透著英氣,卻更有悲憫。
英武、書卷之氣在這位婦人身上幾乎完美融合。哪怕如今容顏不在,卻依舊驚心驚俗,更驚豔時光。
正是大明唯一的女將,愧煞天下須眉的秦良玉。
堂前一名俊美英武青年恭敬下拜道:“不知母親大人深夜喚孩兒前來有何吩咐。”
秦良玉看著如今已經長的英武不凡的馬祥麟,本就和善的臉上浮現一抹慈愛。
“貞素,你過來了?坐下說話。軍中諸事可安排妥當?”
馬祥麟在母親麵前一改將軍的威武英氣,露出了一個憨憨的笑後坐在椅子上,隨後才匯報道:“三千兵馬俱已召回,府庫中兵刃也俱發放下去。
隻是母親,如今天下太平,當今聖上更是難得的賢主,母親何以至此?”
秦良玉聞言眉頭緊蹙,微微搖頭歎息道:“兒啊,無論是什麽時候,天底下都不會缺乏有野心之人的。
當初我與你父曾助地方鎮壓叛亂,那時還是無上皇當政。
人未亂,心先亂。如今這人心已經亂了,距離掀起災禍,也就不遠了。
咱們播州也難以獨善其身,恐怕又要不太平了。”
馬祥麟對此頗為費解:“當今朝政清明,武德充沛。
對內,施仁政,行愛民。對外行霸道,開教化。
縱使兒子愚鈍,亦知本朝顯中興之像。如此時節,何人敢逆勢而行,倒行逆施?”
秦良玉一邊取出一封信遞給馬祥麟,一邊開口道:“很多。亂起於南,而不在北,更有勾結之勢。”
馬祥麟將信件展開閱讀了起來。
整封信的大致意思是說:如今朝廷已有取代土司之意,湖廣便是前車之鑒。
左將軍在播州聲望極重,手握兵三千,精銳五百,乃川地土司首屈一指,更是大明絕無僅有的女中豪傑。
明明身懷驚世之才,卻屈身於小小播州之中。豈不是明珠暗投?
如今明王奉天心,順民意,內合百姓,外結萬邦,誓要推翻暴明,還天下朗朗乾坤。
同時在信裏還對秦良玉大加許諾,聲稱若舉事可成,願拜秦良玉為忠貞侯,以整個播州為封國,又許以金銀、絹帛等物。
馬祥麟握著信件的手險些一抖將之扔了出去:“母親……這……此信從何而來?乃是黎州土司所送。
不僅僅隻是黎州土司。若真如信上所說,怕不是雲南多地土司,還有貴州部分土司也與這個明王有所苟合。”
馬祥麟猛的從椅子上站起身來:“母親,孩兒覺得此事要趕快上報。不能坐以待斃!
如今天下安定,野心之輩斷然難以成事。
若川地賊人有心出川入貴匯合叛軍,非途經我播州不可。
今母親拒絕賊人,來日必然難以護得治下周全。”
“不錯。早在這封信送到不久後,為母便將此事書寫陳奏,快馬加鞭送往京師。
可路途遙遠,短時間內朝廷難以做出決斷。
我要你明日一早立刻乘輕騎入貴,尋王大人將此間一切說與他聽。
咱們播州與王大人治下相鄰,若能相互照應,就算朝廷短時間難以發兵平叛,也可暫時扼製賊人行動。
若是事不可為,也可遷移治下百姓入貴,也不失為一條退路。”
馬祥麟重重的點了點頭應下:“孩兒領命!”
……
貴陽府衙門前,本該寂靜的街道一片星火點點。穿著不同的人手持兵器、火把將整個衙門圍了個水泄不通。
砰的一聲!隨著一隻大腳踹開衙門的大門,眾人蜂擁而入,直奔後宅。
床榻之上,貴陽知府懷中抱著溫香軟玉,指間一片細膩正睡的香甜。
睡夢之中,一陣喧嘩聲響起。
“王大人!!這個可是狗官?!”
“給我綁了!帶出來!”
眾壯丁立刻掀開被子,露出白花花的一片,將肥碩的貴陽知府直接從床上拽了下來。
砰的一聲,沉重的軀體砸在地上,隨後如同拖拽死豬一樣向外麵拖去。
突如其來的失重感和地磚的冰冷將貴州知府驚醒,下意識便要掙紮。
結果卻被幾個壯丁五花大綁捆在一根抬豬的杠子上,抬了出去。
借著火把的光亮,貴陽知府這才發現,前方領頭之人不正是自己麾下的同知王守仁。
隻見此時的王守仁一身短打,手上還拎著長刀,全然不似平時儒雅模樣,刀身映出人影,更添肅殺之氣。
“王守仁!你是想要造反不成!!竟然敢以下犯上!!”
王守仁沒有理會貴陽知府,而是直接帶著眾人往正堂走去。
到了正堂一看,貴陽知府瞬間瞳孔驟縮。
隻見衙門上上下下,凡是自己心腹官員,全被抓了過來。
“以下犯上,擅自煽動民意衝擊府衙,等同謀反!!
你們這群賤民,知道謀反是什麽罪嗎!那可是全家都要掉腦袋的!你們……”
王守仁把手裏鋼刀遞給身後的一人,抬起左腳脫下鞋子對準貴陽知府肥碩的大臉就是一鞋底子。
“大人,咱們誰是謀反的罪過可還不一定呢!!
你挑撥地方土司和朝廷關係,多次煽動民意。還與邪教頭目有所勾結,意圖攪亂貴州,裹挾民意製造混亂。
這些事兒你認還是不認?行了,不認也沒關係,到了大牢裏你就認了。”
貴陽知府扭動著白花花的軀體,壓抑著恐懼吼道:“王守仁,我可告訴你。咱們貴陽指揮使……”
王守仁默默一指房梁上吊著的身影:“大人您看看,這位是不是?”
隻見此時的貴陽指揮使幾乎被人打的渾身青腫昏死過去,整個人被吊在房梁之上。
王守仁當即派人到四處搜查證據,然後將所有抓捕的官員通通直接扔進大牢嚴加看管。
而自己則立刻到書房起草奏折,將貴州的事情上書京師。
自從王守仁任職貴州宣慰使、兼任貴陽同知以來,致力於教化地方,消除土司治下百姓和大明百姓間的誤會和矛盾。
在幾年的時間裏,王守仁的努力使得地方矛盾得到了極大程度的緩和。並且取得了貴州幾名土司的友誼和當地百姓的信任。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王守仁漸漸發現了些不對勁的地方。
&n有人放火啊??
民族同化本來就困難,你們還幫倒忙?
王守仁第一時間並未急著對峙、聲張,而是耐著性子繼續觀望,以此判斷對方到底是蠢,還是壞。
如果是蠢,那王守仁有對待蠢仁的辦法。
如果是壞,王守仁也有對待壞人的辦法。
王守仁一邊暗中搜查證據,一邊加強和地方土司溝通。
直到不久前,幾名土司將自己收到了白蓮教明王信件的事情通知了他。
加上搜集到的貴陽知府還有貴陽指揮使與白蓮教素有聯係的消息。
王守仁當機立斷,向幾位土司借兵五百人,先是趁夜抓了貴陽指揮使,然後馬不停蹄的兵分兩路。
一部分去城裏抓捕有勾結白蓮教嫌疑的官員,最後一部分是控製貴陽府衙,抓捕貴陽知府。
誰也想不到,平時看起來平平無奇,隻會跑一跑山溝子,耍一耍嘴皮子的王守仁敢玩的這麽大。
毫無防備之下,幾乎一夜間整個貴陽府衙門的權力體係盡被王守仁收攏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