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李二這皇帝,到底是不是他在當?

字數:17063   加入書籤

A+A-


    “吱呀……”
    就在李君專心致誌地作圖時,院門被推開。
    “乖孫!”
    李淵走了進來,身後跟著李世民和長孫皇後。
    李君放下筆,探頭一看,看到李淵,趕緊擦了擦手走了進去。
    “爺爺,你來了。”
    李君上前打招呼,同時注意到李淵身後的長孫皇後和李世民。
    “娘,你也來了,”
    “這位是……新嫁的那個……叔?”
    李君有些不知如何稱呼。
    他沒有想到母親竟然帶著自己的夫君一同前來,心中不由得打量起李世民。
    李君想了想,自己已經不是小孩子了,按理說應該叫爹,但以他的立場,稱“叔”似乎更合適一些。
    李君微微一笑,心中暗暗佩服母親的眼光,李世民看上去確實是一個有福之人。
    “娘的眼光真好,嫁給他,後半生一定會幸福。”
    但轉眼間,他又想到自己從未謀麵的親生父親,心中不禁有些感傷。
    “這……是……”
    長孫皇後看到李君的表情,便知道他心中所想,忍不住苦笑著點頭。
    李淵已經事先跟她們說清楚了自己的“身份”。
    長孫皇後回憶起當時李世民那“自閉”的表現,也有些無奈。
    她自己也是完全沒有預料到,會這麽快就嫁給了李世民。
    “君兒,這幾天過得如何?”長孫皇後凝視著李君,輕聲問道。
    李君微笑著擺擺手,盡力讓自己看起來無所畏懼。
    “沒事,沒事。”
    “我早就習慣了一個人生活。”
    “娘,快坐,坐吧。”
    李君輕鬆地揮揮手,讓母親和李世民坐下。
    這句話深深刺痛了長孫皇後的心,眼圈微紅。
    “這孩子……這些年,真是怎麽過來的呢?”
    她心中充滿了憐惜,想必李君這些年過得一定很孤單吧。
    李世民一直默默注視著李君,眼神中充滿了複雜的情感。
    李君和自己實在太像了。
    尤其是那雙眼睛,簡直如出一轍。
    李君為三人斟茶,坐下後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臉。
    “叔,看什麽呢?”李君笑了笑。
    李世民被驚醒,微微一愣,隨即笑道:“好小子,果然長得英俊。
    我常聽你娘提起你,果然,隨你娘,俊啊。”
    李君輕輕笑道:“過獎了,我怎麽能比得上娘。”
    “娘才是端莊大氣呢。”
    “叔啊,你娶娘,真是娶對了人。”
    李世民笑了笑,看了眼長孫皇後,點頭:“緣分。”
    李君心中暗笑,卻沒有多說。
    李淵在旁邊清了清嗓子,故意挑釁地望向李世民。
    “乖孫……”
    李淵笑著喊道,心裏卻有些不滿李君與李世民聊得如此愉快。
    “春香那個小丫鬟呢?”
    “怎麽不在家?又去鹽場了?”
    “沒有,我讓她去買地了。”李君輕鬆答道。
    “買地?”李淵愣了一下,“是該買地,成家立業,地是不可缺少的。”
    “不過現在買可能貴些,最好等到秋收之後。”
    李淵思索著說道。
    李君點了點頭,繼續解釋:“那時候買地確實貴些,但時間緊迫,我還需要栽種莊稼。”
    李淵皺了皺眉:“這些莊稼不都在地裏嗎?”
    長孫皇後和李世民也顯得有些困惑。
    “這些莊稼太差了,我要全都撅了,重新栽種。”李君直言不諱。
    李淵和李世民都愣住了:“重新種?”
    李君點了點頭,笑道:“是的,我不打算浪費時間,必須做得更好。”
    “這不是白下功夫嗎?”李世民疑惑地問道。
    “浪費錢財吧。”
    長孫皇後也有些不理解。
    “你們就不要管了,我自有打算。”李君輕鬆揮手,改變話題:“叔,謝謝上次的幫忙,要不是你,我的鹽場恐怕早就被朝廷強行奪走了。”
    李世民聽到這裏,愣了一下,心中有些愧疚。
    “沒想到大唐朝廷也如此霸道。”
    李君繼續說著,話題漸漸轉向朝廷和官員們的不當行為。
    李世民一時無言,隻能默默點頭。
    李世民心中一緊:
    要盡可能改變君兒對自己和朝廷的看法。
    “那個……這件事我後麵也聽說了。”
    “其實是有些誤會。”
    李世民試圖解釋。
    “誤會個屁!”李淵直接哼了一聲:“這件事我就在場,看的真切,他們看中乖孫發明的精鹽。”
    “乖孫,你是不知道,現在整個長安城,人人都以能吃得上精鹽為榮。”
    “用不了多久,你就會成為長安城最有錢的人。”
    李世民苦笑,看著李淵不滿的眼神,心裏直罵:
    我嘞個爹啊,能不能先不拆台!
    他發現李淵根本不打算讓他和大寶建立什麽良好的‘叔侄’關係。
    “嗯,是啊,君兒,你的精鹽,確實厲害。”
    “一下子就把整個長安的食鹽生意搶了過來。”
    “不過你得小心了,那些世族……可不會讓你這麽發展下去!”
    “這已經觸動他們的根基了。”
    李世民沉吟說道。
    說實話,他真的佩服李君,居然能做到他登基三年都想不到的事,撼動了世族的根基。
    不佩服不行!
    李君聞言,微微皺了皺眉,心裏有些疑惑。
    他不確定李世民說的,似乎有些不對勁。
    難道……自己之前的猜測有誤?
    李世民看似並不完全是世族的人?
    難道是李唐的某個親王?
    李君的思緒轉動了一下,最終沒有再深想。
    反正,他與李世民的關係與這些無關。
    隻要母親過得好,那就夠了。
    他自己豈會求別人辦事?
    不可能!
    “是嗎?”
    “世族這麽厲害?”
    “我做的都是正當生意,世族敢動我,朝廷就眼巴巴看著?”
    “大唐律法呢?”
    “難道,朝廷都保護不了自己的百姓安全嗎?”
    “這也太廢柴了吧。”
    “李二這皇帝,到底是不是他在當?”
    李君聳了聳肩,笑著說。
    說實話,經過這兩件事,李君對李世民這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也有些看扁了。
    就這?
    這還配說什麽千古一帝?
    李世民當即啞口無言。
    李淵在旁邊樂嗬嗬地笑了。
    長孫皇後則有些沉默。
    李君剛才提到朝廷的強買強賣,沒想到又直言朝廷廢柴。
    這爺倆的關係……
    她看著李君和李世民,突然覺得有點頭疼。
    “當然沒問題!”
    “放心吧,隻要他們敢鬧事,大唐律法絕對不會姑息。”
    李世民拍著胸脯,語氣十分堅定。
    可心裏卻有點慚愧。
    剛才自己一時口不擇言,不知不覺地就把世族當成了一個強大的對手。
    但李君的一番話,猛地讓他回想起自己是皇帝!
    大唐的律法才是最強的!
    世族敢動他家人?那他絕對能用大唐律法讓世族臣服!
    “不管他們如何,我們必須有底氣。”
    李世民深吸口氣。
    李君笑了笑,“不過……”
    李世民微微沉默了一下:“君兒,聽你語氣,你似乎對當今陛下有些怨言?”
    “或許,你對陛下有些誤會。”
    李世民心想著,必須為自己洗清白。
    不然,這樣的誤會會越積越多,最後無法化解。
    “誤會?倒是沒有。”
    “我對他的認識,倒是很清楚。”
    “不過那樣的存在,和咱沒什麽關係吧?”
    “過好自己的日子,才最重要。”
    李君並不想多談李世民,他並不在乎。
    “是不是他在當的,我不關心。”
    李君不想深入討論,開玩笑地說道。
    李世民聽到後沉默了一會兒:“說起來,你年紀也不小了,我想把你推薦到朝堂上,做個官職,你怎麽看?”
    李淵聽到這裏,雙眉一挑,但沒有插話,轉而看向李君。
    “當官?”
    “算了吧。”
    李君一揮手,果斷拒絕。
    “等他清理幹淨了這些事,我或許會考慮考慮,現在,不去。”
    他根本不想和世族鬥。
    做自己的地主,過自己的日子不好嗎?
    反正官場已經被世族完全控製了,一個外人進去也好不到哪裏去。
    “那時候,才更麻煩。”
    李君搖了搖頭,毫不留情地拒絕了。
    李世民苦笑:“哎……”
    李淵也沉默了。
    一談到世族問題,李世民就有些無從開口。
    李君說的意思他自然懂,世族的控製已經根深蒂固。
    “合作。”
    “再合作下去,大唐將會成為下一個……也說不準。”
    李淵感慨萬千。
    他對世族的無奈讓他深感沉重。
    “世族從魏晉以來一直主宰天下,根深蒂固。”
    “朝廷,隻有與他們合作才能維持平衡。”
    李淵無奈歎息。
    李君也無奈地歎了口氣。
    魏晉南北朝時期,很多有誌之士都嚐試過改變這種局麵,然而最終都失敗了。
    即使有了楊堅的統一,百姓過了幾十年安穩的日子,世族卻再次出手,導致隋朝覆滅,唐朝建立。
    “可是該怎麽辦呢?”
    李淵的心情也變得沉重,充滿了滄桑感。
    “乖孫,你知道怎麽對付世族嗎?”
    “你這個精鹽已經開始撼動世族了。”
    “你真的是第一個。”
    李淵伸出大拇指,嘿嘿笑道。
    長孫皇後和李世民也都注視著李君,盡管他們並不抱太大的希望。
    李君微笑了一下,眼中閃爍著光芒:“要解決世族,就要了解世族,找到其根本!”
    “我問你們,世族是如何掌控天下的?”
    李君看向李淵和李世民,特別注視了李世民。
    “我不在乎你們的身份,我隻知道,想要解決問題,就必須了解問題的本質!”
    李君的話讓李世民和李淵都愣住了。
    他們沒有料到李君會突然提出這樣的問題。
    他們的世族彼此支撐,緊密連接,像一張巨網,籠罩了整個大唐的各個角落。
    在道、府、州縣的官員中,幾乎大部分都依附於這些世族。
    因此,世族能輕鬆掌控全局。
    李世民緩緩開口說道。
    李淵在一旁默默點頭,表示認同。
    李君再次提問:“還有呢?”
    李世民眉頭一皺,困惑地望著李君。
    他有些愣住了。
    難道不就是掌控朝堂嗎?
    三雙眼睛齊齊注視著李君,目光集聚。
    李君露出一絲笑容,緩緩伸出三根手指。
    “其實,曆朝曆代生存所依賴的,大概隻有三種。”
    “廟堂、文化和經濟。”
    “這三者涵蓋了所有的生活方式。”
    李君從容不迫地說道。
    李世民不禁皺了皺眉。
    廟堂、文化、經濟?
    這是他第一次聽到這樣的分類。
    然而,仔細一想,似乎真的能將天下生活的方方麵麵概括成這三種。
    廟堂,文化,經濟。
    他越琢磨,心中越有了明悟。
    六個字,竟能如此清晰地揭示生活的真諦,包羅萬象。
    一切,都與這六個字息息相關。
    “君兒,繼續講!”
    李世民猛地坐直了身子,眼中充滿了熱切的期待,盯著李君。
    李君見狀,心中暗笑。
    嗬,政治課果然沒白上。
    李君輕輕敲了下茶杯,繼續說道:“世族的根基深厚,已經滲透進社會的方方麵麵,想要動搖它們,就必須要用強力的手段。”
    他意味深長地看了李世民一眼。
    看到了這雙急切的眼睛,他心中一陣暗喜。
    果然上鉤了。
    “什麽猛藥?”
    李世民迫不及待地問道。
    他心中已經充滿了火熱的渴望。
    這些話,他從未聽過,似乎觸及到了某些核心的東西。
    他從未遇到過有人這樣深刻地分析問題。
    “要解決經濟,方法很簡單,藏富於民,讓百姓強大起來!”
    李君繼續說道。
    “如今百姓太過貧弱,隻有當百姓富有,他們才能保護自己的財產,不會任由世族掠奪。”
    “如果我是李世民,我就會推動攤丁入畝。”
    李君心中暗笑。
    反正李世民不可能驗證真假,聽上去就高深莫測。
    但這些話其實並不完全虛假。
    攤丁入畝的改革確實為後來的大唐人口增長提供了基礎。
    這也是讓百姓更有積極性的政策。
    李世民眼中露出困惑。
    攤丁入畝?
    李淵和長孫皇後也都迷惑不解。
    李君簡單解釋了這個政策。
    簡單來說,就是將稅收從人頭稅改為土地稅。
    李世民若有所思。
    他似乎在冥思苦想,眼前的這個政策真的很有道理。
    百姓開墾土地,人口增加,而不再像現在這樣懼怕高稅收。
    按現在的稅製,一個家庭有兩個孩子就得交四份稅,但如果按照攤丁入畝,交稅就按土地的麵積來,十畝地交十畝地的錢。
    “這……”
    李世民腦海中忽然一亮。
    原來如此,百姓有了錢,人口也多了,負擔減輕了,世族的控製就會大大削弱。
    那時候,百姓將會更加信任朝廷,而朝廷也有機會對付世族。
    李君暗自發笑,看著李世民沉思的模樣。
    這傻麅子,真以為李世民會聽他的話吧。
    “君兒,文化和廟堂該如何破解?”
    長孫皇後急切地問道。
    她雖然有些不太明白,但仍然感到震撼。
    攤丁入畝的改革,確實是前所未有的想法!
    李君微笑著說道:“關於文化,首先要加強教育,推廣私塾,讓百姓有文化,才能開始反思世族的弊端。”
    “如果沒有教育,百姓就會盲目相信世族的說辭。”
    “這方麵可以從細節入手,比如先開設小報。”
    李君詳細解釋了報紙的作用。
    它可以傳播信息,給不同的人提供發聲的機會。
    “當然,短期內,朝廷可以在長安的不同地方設置展示欄,定期更新。”
    “雖然這個方法看似簡單,但其效果巨大。百姓的思考能力會逐漸提高,最終成為朝廷對抗世族的有力武器!”
    李君帶著笑意說道。
    這些展示欄,就像是新興的報刊,能在無聲中慢慢改變百姓的認知。
    李世民聽後震驚不已,瞪大了眼睛,陷入了深思。
    這個方法,似乎真的可以行得通。
    “那廟堂之難該如何破解?”
    李世民急切地追問。
    他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答案。
    這些方法,他真是從來沒有想過。
    說實話,即使讓房玄齡他們絞盡腦汁,也無法想到如此巧妙的策略。
    真是太妙了!
    李世民激動地搓了搓手,迫不及待地想請教最後一個問題。
    沒錯,這已經是請教了。
    廟堂的泥潭,簡直讓他煩透了。
    每次發布政令,哪怕是輕微的變動,都能引發長時間的爭論。
    推行政策進展緩慢,官員們總是步調一致,牢牢守住現狀。
    他們根本不想改變!
    他們隻想保持自己的利益不受威脅。
    然而李世民真的束手無策。
    “廟堂的問題……嗬嗬……”
    “這個計策和文化、經濟的策略息息相關。”
    “隻要這三者實施起來,我可以保證,大唐能延續千百年,毫無問題。”
    李君繼續信口開河。
    反正他也活不到那時候,吹牛也沒關係。
    李世民微微抿了抿唇。
    “請君兒解答!”
    他聲音帶著一絲顫抖,滿心期待。
    “哈哈哈,其實並不難。”
    李君開始擼起袖子,正要繼續解釋,卻突然院門被推開了。
    一群人走了進來。
    為首的是一位中年男子。
    李君微微一愣,李淵、李世民和長孫皇後也都不由自主地轉頭。
    不認識。
    “誰是李君?”那中年男子低聲問道,眼神已經鎖定李君。
    李君微笑著站起:“我就是,何事?”
    “我乃長安曲家的曲長治,特來交接鹽山事宜。”
    “若是現在交接,便可賜予你隴西李氏的姓氏。”
    “這可是難得的好事,快跪謝恩吧!”
    曲長治得意洋洋地說道。
    他受命於李安宰前來討要鹽山。
    通常,這種事不會由五姓七望親自出手,都是交給依附的小世族處理。
    畢竟,這種事不太光彩,世族不必親自沾手。
    交給下屬辦,若出了事,也與自己無關。
    “世族,竟然這麽快就來了?”
    李君也是沒有預料到。
    他以為,世族要等到自己與長安鹽鋪達成協議後才會介入,沒想到他們如此迅速。
    畢竟,世族傳承千年,決不會等著慢慢成長才出手。
    隻要有苗頭,便立即扼殺。
    “這群世族,竟然如此囂張。”
    李世民的臉色鐵青。
    “居然在沒有任何理由的情況下衝進來了,簡直無視大唐的律法!”
    李世民內心憤怒,覺得自己簡直沒法再解釋清楚了。
    “李護衛,殺!”
    他忍無可忍,怒吼道,立即下令行動。
    李君羨早已在門口等候。
    聽到命令後,他迅速拔劍,直衝過去。
    曲家的隨行人員怎麽可能是李君羨的對手。
    沒多久,曲家的人全都倒在了地上,痛苦地哀嚎。
    曲長治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從未見過世族受到如此對待。
    他昏迷前依然感覺這仿佛是一場噩夢。
    “君兒,你在這裏等著,我去報官!”
    李世民看著地上痛苦的人群,怒氣衝天地離開。
    “乖孫,別擔心,我去看看究竟是怎麽回事。”李淵緊隨其後。
    “君兒,放心,一切都會處理好的!”長孫皇後堅定地安慰了一句,隨後也追了上去。
    李君看著他們離去,輕笑著搖了搖頭。
    “真是的,這些人還敢跑來收保護費,腦袋被門夾了。”
    李君心裏想著,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不久後,萬年縣的縣令劉保帶著捕快急匆匆趕到。
    “小郎君,您沒事吧?”
    劉保滿臉擔憂,迅速走上前。
    他現在也有些困惑,但依舊不敢怠慢。
    剛才,他正在縣衙後院陪夫人讀書,突然接到李世民的命令。
    這件事從未遇到過,所以他立刻帶人趕了過來。
    劉保清楚,李君能讓皇帝親自下令,他絕不是一個可以輕視的角色。
    “小郎君,真是失禮了,您一定受驚了。放心,您在萬年縣,沒人敢動您。”
    “有事隨時告訴我,我們會確保您的安全。”
    劉保嚴肅命令:“這些人,全都帶走!押入大牢,擇日審判!”
    曲家的人全都麵如死灰,疼痛讓他們無法忍受。
    劉保的處理迅速而有效,沒過多久,院內一片空蕩,春香走了進來,困惑地問道:“少爺,發生了什麽?”
    李君隨意一笑:“沒什麽,就是一群裝逼不成反被屎。”
    “土地買好了嗎?”他轉移話題。
    春香立刻拿出地契:“一百畝土地都已買好,是莊子前麵最好的田地。”
    “少爺,這些地裏的莊稼長得真高。”
    “哦?長得好高?那走,帶我去看看。”
    李君悠然自得地走出了院子。
    李君和春香很快來到了那片地頭。
    一百畝,整片看去,真不小。
    “少爺,這些莊稼,真的要撅掉嗎?”春香有些不舍地問道。
    李君深吸一口氣,挺直了身子,沉浸在田野的清香中。
    這片土地,真是好啊!
    不過,眼前這些莊稼,看似長得不錯,實際上稀稀拉拉,歪歪扭扭的。
    在後世,哪怕是最不懂種地的人,種出來的莊稼也比這強得多。
    “撅了!”
    “春香,去,馬上去找人!”
    “三天內,把這些地撅完。”
    “對了,桌上的圖紙交給老樂頭,讓他三天內造多少做多少,速度要快!”
    李君下達了命令。
    老樂頭是附近有名的木匠,雖然不入籍,但手藝絕佳。
    他就住在莊子裏。
    春香雖然不願意,但也隻能照辦。
    不久,春香帶著一群莊民來到,大家正值農閑,沒什麽其他活做。
    李君開出的工錢很高,所以這些人願意幫助。
    春香也沒有費多大勁,畢竟,李君向來對百姓很大方。
    “李少爺,我們要做什麽?”
    “李少爺,告訴我們怎麽做?”
    莊民們圍攏過來,爭先恐後地問道。
    李君笑了笑,指著大片田地:“很簡單。”
    “你們把這些莊稼三天內都給我撅掉。”
    “三天後我要重新耕種。”
    莊民們麵麵相覷,完全不敢相信。
    這可是他們第一次聽說,有人要把莊稼給撅掉。
    “李少爺,怎麽可能?這些莊稼現在長得那麽好,怎麽能撅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