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倭刀
字數:3229 加入書籤
借著煙霧掩護,小隊成功突圍。眼看城牆已在不遠處,一支冷箭卻突然從暗處射來,直取陸淮安後心!
千鈞一發之際,一個黑影從側麵撲來。"噗"的一聲,箭矢深深沒入那人肩膀。
"王五!"陸淮安認出了自己的副手。
"百戶...快走...”王五咬牙拔出肩頭箭矢,臉色煞白,"我斷後..."
陸淮安豈肯丟下戰友,一把架起王五繼續撤退。追兵越來越近,就在他們即將被合圍時,前方突然響起震天的喊殺聲!
"殺——!"
火光中,戚繼光親率五百精騎殺到,如一把尖刀插入倭寇陣中。俞大猷一馬當先,長劍如龍,所過之處倭寇如割麥般倒下。
"上馬!"戚繼光衝到陸淮安身邊,伸手將他拉上馬背。
"將軍怎麽來了?”陸淮安又驚又喜。
戚繼光冷笑:“莫天雄派人送信,說要拿你的人頭祭旗。”他揮刀砍翻一個撲來的倭寇,鮮血濺在鎧甲上,"我戚繼光的人,豈容他人染指?"
騎兵隊來去如風,轉眼就撤回城中。倭寇追至城下,被守軍箭雨射退,隻能對著緊閉的城門無能狂怒。
城樓上,陸淮安清點人數。二十人出擊,回來了十六個,四人永遠留在了敵營。王五雖中箭但軍醫說未傷及要害,休養月餘便可痊愈。
"是我的錯。“陸淮安一拳砸在牆磚上,指節滲出血絲,”我該想到汪直會有防備。"
戚繼光搖頭:“不,是我的失誤。莫天雄既與倭寇勾結,必然將我軍情報盡數告知。”他望向城外火光衝天的倭寇營地,眉頭緊鎖,"我擔心的是,他們接下來會如何應對。"
正說話間,俞大猷匆匆趕來,臉色異常難看:"斥候來報,倭寇正在連夜趕製攻城器械,看樣子要趁我軍疲憊之際強攻!"
戚繼光沉思片刻,突然轉向陸淮安:"陸先生,若依你之見,此時當如何應對?"
這個稱呼的微妙變化沒有逃過陸淮安的耳朵。從"孫掌櫃"到"孫先生",再到現在的"陸先生",戚繼光對他的認可正在逐步提升,但同時也意味著更大的責任和考驗。
陸淮安走到城垛邊,仔細觀察敵營布局。月光下,倭寇的調動清晰可見——主力集結在東門,顯然是準備主攻;左翼有一處高地,目前隻有零星守衛;戰船則停泊在離岸半裏的淺灘,隨著潮水輕輕搖晃。
"倭寇新勝,士氣正旺。若固守不出,正中其下懷。“陸淮安轉身,眼中閃爍著危險的光芒,“不如主動出擊。"
"出城迎戰?"俞大猷拍案而起,"倭寇勢大,我軍不過三千,如何能..."
“不是正麵決戰。"陸淮安指向城外那處高地,"那裏是倭寇左翼的製高點,若以精銳占據,架設虎蹲炮,火力可覆蓋整個戰場。同時派小隊繞後燒其戰船,斷其退路。倭寇必亂。"
戚繼光眼中精光一閃:“置之死地而後生?妙計!但誰去守高地?那將麵臨倭寇主力猛攻,九死一生。"
"我去。"陸淮安毫不猶豫,“隻需三百精兵,二十門虎蹲炮。"
"太危險了!”俞大猷額頭青筋暴起,“一旦被圍,插翅難飛!”
戚繼光卻突然笑了:"大猷,你還看不出來嗎?這正是陸先生的風格——險中求勝。"他重重拍了拍陸淮安的肩膀,力道大得讓人生疼,"我給你五百人,三十門炮。記住,堅持到午時即可,我會率主力從正麵突破。"
陸淮安鄭重點頭。當夜子時,他率領五百死士悄然出城,借著夜色掩護向高地進發。與此同時,三十名夜不收隊員在俞大猷親自帶領下,向海邊倭寇戰船摸去...
寅時三刻,陸淮安率領五百死士悄然抵達無名高地。這座土丘高約二十丈,三麵陡峭,隻有南側一條蜿蜒小路可通山頂,堪稱天然的防禦要塞。
"快,把炮架在這裏。"陸淮安低聲指揮,指著北側一處凸起的岩石,"第一隊挖壕溝,第二隊設置絆馬索,第三隊準備滾木礌石。"
士兵們無聲地忙碌起來。陸淮安跪在潮濕的泥土上,用手指在掌心畫出防禦布置:"三層火力網——最外層虎蹲炮覆蓋中距離,中層強弩壓製衝鋒,內層刀盾手近戰絞殺。"
王五包紮著肩膀的傷處,湊過來問:"百戶,倭寇真會主攻這裏?"
"一定會。“陸淮安望向東方漸白的天際,”這是他們的軟肋。丟了高地,整個營地都在我們炮火之下。"
隨著天色漸亮,陸淮安的布置逐漸成型。三十門虎蹲炮呈扇形分布,炮口俯仰角度經過精心調整;兩百名弩手埋伏在挖好的戰壕裏,每人身旁放著三張已上弦的強弩;一百名刀盾手作為最後防線,清一色配發了從倭寇那裏繳獲的精良倭刀。
辰時剛到,山下傳來一陣騷動。陸淮安趴在岩石後觀察,隻見倭寇營地如沸水般翻騰起來——他們發現高地失守了。
"準備戰鬥!"陸淮安的聲音傳遍山頭。
最先出現的是一隊約三百人的倭寇步兵,揮舞著各式兵器向山坡衝來。他們顯然沒把山上的明軍放在眼裏,連基本的陣型都沒有,亂哄哄地往上湧。
"放近到五十步。“陸淮安冷靜下令,”火炮準備。"
倭寇的嚎叫聲越來越近,甚至能看清他們猙獰的麵容。當先鋒衝到預定距離時,陸淮安猛地揮下手臂:"放!"
"轟轟轟——!"
三十門虎蹲炮同時怒吼,鉛彈如暴雨般傾瀉而下。衝在最前的倭寇瞬間被打成篩子,殘肢斷臂飛上半空。後麵的敵人還沒反應過來,第二輪炮擊又至,山坡上頓時血流成河。
"弩手!"陸淮安再次下令。
兩百張強弩齊射,箭矢破空的尖嘯聲令人頭皮發麻。幸存的倭寇轉身就逃,卻在山腳下被督戰的武士砍翻幾個,不得不硬著頭皮再次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