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朝堂驚雷

字數:3290   加入書籤

A+A-


    朝堂驚雷
    嘉靖三十五年秋,北京城籠罩在陰鬱的秋雨中。徐階站在文淵閣的雕花窗前,手中那封浸透血漬的密信重若千鈞。信紙右下角蓋著的海獸火漆已經破損,但仍能辨認出嚴嵩私印的輪廓。
    "徐閣老,這封信足以讓嚴嵩滿門抄斬。"俞大猷風塵仆仆的臉上帶著肅殺之氣,"戚將軍囑咐,務必在朝會上當眾呈交聖上。"
    徐階蒼老的手指輕輕摩挲信紙,忽然苦笑:"你可知嚴嵩昨日剛向皇上獻上一對純白海東青?現在皇上眼中,嚴閣老還是忠心耿耿的老臣。"
    窗外驚雷炸響,雨點劈裏啪啦打在琉璃瓦上。俞大猷急道:"難道就任由他..."
    "年輕人,朝堂不是戰場。"徐階轉身從紫檀木櫃中取出卷軸,"這是三日前浙江巡撫的奏折,彈劾戚繼光擅殺百姓冒功。你說,這兩份東西同時擺在皇上案頭,會如何?"
    俞大猷如墜冰窟。他忽然明白,當戚繼光在東南浴血奮戰時,一張更大的網早已悄然收緊。
    台州城外的校場上,兩百名士兵正操練著古怪的兵器。這種長約一丈二尺的鐵槍,頂端分出九根淬毒鐵枝,揮舞起來宛如怒張的荊棘。
    "刺!"陸淮安坐在木輪椅上發令。
    士兵們齊聲暴喝,狼筅組成的槍林猛然前突。用來模擬倭寇的草人被鐵枝勾住,瞬間撕成碎片。圍觀的軍官們倒吸涼氣——這兵器雖笨重,但在結陣推進時簡直無懈可擊。
    "裝填!"陸淮安再喝。
    前排士兵突然蹲下,第二排從他們肩頭伸出改良後的迅雷銃。隨著震耳欲聾的齊射,五十步外的木靶應聲碎裂。這是陸淮安結合三段擊與狼筅陣想出的新戰法。
    "胡鬧!"觀禮台上突然站起個緋袍文官,"堂堂王師,豈能用此等陰毒兵器?"
    陸淮安認得這是兵部派來的李侍郎,嚴嵩門生。他示意士兵繼續操練,淡淡道:"倭寇可曾與我等講仁義道德?上月被屠的漁村,三百具屍體可還泡在海裏。"
    "放肆!"李侍郎拂袖而起,"戚將軍,你就任由這來曆不明之人敗壞軍風?"
    戚繼光把玩著手中倭刀,突然甩手擲出。刀光如電,正釘在操演場邊的木樁上,刀柄猶自顫動不止。
    "李大人不妨問問這把刀。"他似笑非笑,"上月它剛砍下十七個倭寇頭顱。對了,這刀的主人好像叫...小西行長?"
    李侍郎臉色煞白。那個令人聞風喪膽的倭寇頭目,其佩刀此刻竟在明軍手中!
    子夜的欽天監觀星台,陸淮安被神秘老者帶到此處。老者手持青銅羅盤,星輝在銀須上流轉:"建文四年六月,熒惑守心;嘉靖二十一年三月,白虹貫日——都是不該出現的星象。"
    陸淮安心頭狂跳。他記得現代天文學記載,這些天文現象確實存在時間誤差。
    "你不是第一個。"老者突然轉身,眼中精光暴射,"洪武三年的黃河改道,本該在開封決口,卻因某個治河工匠而改道徐州。那人臨終前說過和你同樣的話——"曆史應該改變"。"
    陸淮安霍然起身,輪椅撞翻青銅渾天儀:"他在哪?"
    "屍骨早寒。"老者歎息,"但他留下句話:"當七星連珠時,歸途自現"。"說著指向夜空,那裏七顆星辰正隱約連成直線。
    太和殿內,嘉靖帝斜倚在龍椅上,煉丹後的紅暈未褪。嚴嵩顫巍巍捧著一疊奏折:"老臣冒死進諫,戚繼光私造違禁兵器,其心可誅啊!"
    徐階出列冷笑:"嚴閣老不如先解釋這個。"他抖開密信,海浪腥氣瞬間彌漫大殿,"與倭寇約定"互不侵犯"的,可是閣老筆跡?"
    嚴嵩瞳孔驟縮。那封信本該在汪直戰死後沉入海底!
    "偽造!這是徐階構陷!"嚴嵩突然跪地哀嚎,"老臣侍奉陛下三十載,怎會..."
    "陛下!"殿外突然傳來急報,"八百裏加急!倭寇攻破福州,城中...城中找到嚴世蕃與倭寇往來的賬冊!"
    嚴嵩癱軟在地。他猛然想起半月前那個星夜,東廠提督突然失蹤,現在想來,怕是早被徐階...
    "擬旨。"嘉靖帝緩緩起身,明黃道袍無風自動,"嚴嵩父子,下詔獄候審。"
    ##暗流洶湧
    當京城風雲變幻時,台州港外的無名荒島上,汪直正看著最新密報冷笑。他腳邊跪著個錦衣衛打扮的人,正是失蹤的莫天雄。
    "嚴嵩倒台,倒是省了我們滅口的麻煩。"汪直把密報扔進火堆,"告訴毛海峰,可以動手了。"
    "那戚繼光..."
    "自有人對付他。"汪直望向漆黑的海麵,"聽說他最近格外器重那個姓陸的?正好,我們新到的"客人",最擅長對付這種奇人異士。"
    海浪拍岸聲中,三個身著奇異黑袍的身影從船艙走出。他們手中的羅盤指針,正直直指向台州城方向。
    十月初九,寒露。福州城外的官道上,三十輛囚車在秋雨中吱呀前行。嚴嵩蜷縮在頭輛囚車裏,花白頭發沾滿爛菜葉,昔日權傾朝野的首輔,此刻連個押解小吏都敢朝他啐唾沫。
    "快看!那是不是嚴世蕃?"圍觀百姓中有人驚呼。
    第五輛囚車裏,披頭散發的嚴世蕃突然暴起,鐐銬砸得木欄砰砰作響:"徐階!你不得好死!我在詔獄裏留了..."話音未落,一支弩箭穿透咽喉。
    茶樓二層,黑衣箭手收起重弩,對身旁的青衫文士低語:"公子,尾巴收拾幹淨了。"
    "告訴毛海峰,該收網了。"文士輕搖折扇,扇麵"忠孝節義"四字被血跡染紅半邊。
    同一時刻,台州軍械庫突發大火。陸淮安策馬趕到時,焦黑的廢墟中躺著七具工匠屍體,每人天靈蓋上都插著枚三棱鋼刺。
    "是倭寇慣用的手裏劍。"戚繼光撿起半截焦黑的狼筅,臉色鐵青,"但淬毒手法像是苗疆的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