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致我們年少燦爛的青春

字數:7682   加入書籤

A+A-


    這個年代,車馬太慢。
    縱然《憫農二首》振聾發聵,字字珠璣。
    但傳頌士林,也需要時間。
    裴崇青收到信件,再呈給河南布政史李端。而後李大人打算將崔峴,推薦給自己的師兄東萊先生一事,已是在三日之後。
    且說當日。
    葉懷峰縣令將趙誌押解回南陽縣城。
    百姓們歡呼跟隨,一路護送。
    因有縣學讀書人先一步乘車返回,如今南陽城裏,已有大量百姓收到消息。
    趙誌伏法,被縣太爺當場緝拿!
    那群揠苗助長的小先生們,非但沒有鬧出笑話,反而是大大的功臣。
    尤其是《虹貓》《詠鵝》的作者,八歲神童崔峴。
    不僅找到了趙誌兼並土地的證據。
    還當場作詩《憫農二首》,引得無數百姓含淚共情,齊齊懇求縣太爺嚴懲趙誌。
    每一個聽說此事的市井百姓,都眼含激動,神往不已。
    直言後悔自己竟沒有去跟著湊熱鬧,見識一番‘小神童當場作詩懲奸除惡’的風姿。
    大梁王朝重文輕武,百姓們也對讀書人格外推崇尊敬。
    尤其是,當有人在大街上,把《憫農二首》念出來以後,許多百姓都聽得十分動容。
    生平頭一次,大字不識的他們,竟讀懂了這兩首詩。
    兩首詩,八句話,漫漫一生心酸苦難啊!
    因此。
    當縣太爺的轎子,和崔峴等一群‘小先生們’回城後,無數聽聞此事的百姓們前來夾道相迎。
    “青天大老爺威武!”
    “狗官趙誌,你總算完蛋了,老天開眼啊!”
    “快瞧,那群小先生,一個個機靈聰明,看著就有出息哩。”
    “哪個是小神童崔峴?”
    “被小先生們圍在中間位置,最白皙俊俏的那個。”
    “哎喲,果真俊俏!以後怕不是要做狀元公咯。”
    百姓們爭先恐後踮起腳,隻為目睹‘小神童’的姿容。
    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仲景巷的一些鄰居,以及崔老頭。
    暫不提瞠目結舌,向周圍人激動驕傲介紹‘那小神童崔峴住在我家巷子’的鄰居們。
    且說崔老頭。
    他本意是想等來老崔氏完蛋的消息,卻不曾想,趙誌那般厲害人物,竟然被捉拿了!
    而且,老崔氏家的小孫子,還成了‘捉拿趙誌’的神童英雄。
    尤其是當縣太爺的轎子經過,受無數百姓歡呼的葉縣令,探出頭來跟眾人招手的時候。
    崔老頭懸著的心終於死了。
    娘嘞,這不是當日去給老崔氏家送禮的那個青年嗎?
    此人竟然是縣太爺,難怪自家女婿會突然下跪。
    完了!
    全完了啊!
    崔老頭嚇得一屁股坐在地上,渾身哆嗦。
    但,此時所有人都在歡呼慶祝,無人在意他。
    長街上。
    走在一群小學子中的裴堅臉色漲紅,被誇得暈暈乎乎,隻覺得舒爽到頭皮發麻。
    他傻笑著朝四周圍拱手。
    見身邊李鶴聿身量太高,遮擋住了自己,還不滿道:“鶴聿,你能不能走遠一些。沒聽到周圍百姓誇讚少爺我俊俏,都在看我呢。”
    李鶴聿聞言大怒:“胡說八道,大家分明都是在看我,在誇我俊俏。”
    其餘小學子們都跟著哄笑。
    崔峴無奈扶額,笑看著兩位活寶鬥嘴。
    但不得不說,今日他們是真風光呐!
    全城百姓夾道歡呼相迎,這樣堪稱恢弘的場麵,很多人終其一生,也不見得能經曆一次。
    而如今他們這群被稱讚的孩子,平均年紀隻在十歲上下。
    年輕的令人豔羨讚歎。
    莫說裴堅、李鶴聿嘚瑟到無法自持。
    其餘小學子們,哪個不是臉蛋微紅、羞赧驕傲,又帶著傻笑。
    想來十年、二十年、乃至數十年以後,他們都能記得今日這樣盛大的場麵。
    那是他們雖已逝去,但卻永遠忘不掉的絢爛青春啊!
    有道是:人永遠無法同時擁有青春,和對青春的感受。
    而作為穿越者,崔峴對此番話,更是深有體會。
    今日,眼前這群年輕的學子們,出力幫了自己。
    作為回饋,贈送摩喉羅、請吃酒席,是應該的。
    但除此之外,崔峴還想再贈送他們一些別的東西。
    當隊伍走到城中,即將告別的時候。
    “諸位同窗,且留步。今日承蒙諸位傾力相助,我們共同合力,最後才能懲奸除惡,讓奸佞之人伏法。”
    “我知道,方才這一路走來,我們受到了太多百姓們的誇讚、頌揚。”
    “但我總覺得,似乎還缺了些什麽。”
    崔峴喊住一幫年輕的學子,而後在大家激動、驚喜、振奮的注視下。
    他走到吳清瀾麵前,笑著說道:“夫子,你是不是還沒有誇讚我們呢?”
    哦豁!
    就這麽簡單一句話,讓在場無數學子們激動到不行。
    裴堅臉色發紅,當即第一個喊道:“對對,吳夫子,我們今天棒不棒!快快,誇我們幾句。”
    莊瑾也跟著大聲道:“怪不得我總覺得少了點什麽,峴弟一說,我就想起來了。吳夫子你怎麽回事,我們做了這麽多,你竟一句誇讚也沒有。”
    高奇也煞有介事‘批評’道:“是極是極,夫子,你有點太不懂事了!”
    他們是真年輕,也是真嘚瑟啊。
    一個個期盼看向吳夫子,眼睛亮亮的,滿臉寫著‘快誇我’、‘快誇我’。
    若是他們有尾巴的話,估計此刻一個個都已經翹到天上去了!
    結果。
    在眾人期盼的注視下,吳清瀾竟舉起手中的戒尺,嚴肅道:“你們還敢要誇讚?揠苗助長一事,雖說是崔峴萬不得已做出來的。”
    “但你們竟然都沒有提出半點質疑,當真氣煞老夫。”
    啊?
    大家本來還在期盼呢,卻沒想到盼來這樣一個回答,都有些悻悻然的失望。
    結果下一刻。
    便見吳清瀾突然笑出聲來。
    他欣慰的看向自己這群學生,說道:“然,《論語·為政》篇有言:見義不為,無勇也。你們今日,見惡則懲,為伸張正義而戰。以後,當以此為榮。而作為你們的夫子,我亦以你們為榮。”
    “《孟子·公孫醜上》篇有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至大至剛。你們雖年幼,但讀過聖賢書,當如春草破土,雖幼而剛直,養浩然氣於胸,日後必成棟梁。”
    “為師想用《孟子·盡心章句上》篇裏一句話,來告誡你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今日懲奸為達之義舉,而平日讀書則是窮其修身。望你們能如《尚書·周官》篇說的那般,日後功崇惟誌,業廣惟勤!”
    “最後,為師想再次表揚你們。你們今日之表現,善,大善!”
    他洋洋灑灑誇了一大堆。
    周圍百姓們鮮少見過夫子授課,隻能聽懂個大概意思,但卻不影響他們跟著鼓掌叫好。
    裴堅等人被誇到臉色漲的通紅。
    但被這麽多路人強勢圍觀,竟又有幾分赧然羞澀心虛。
    其實……他們也沒有夫子誇得那麽優秀啦!
    “多謝夫子教誨,學生等人謹記於心。”
    崔峴拱手道謝。
    而後從一位同窗的書箱裏,借來紙筆,笑著同周圍一幫學子們說道:“諸位,今日一事,雖已落幕。但大家傾囊相助,齊心協力之情誼,必然不會就此落幕。”
    “所以我想請諸位,在此簽下自己的姓名!我們做一本‘少俠懲惡同窗錄’,此錄中記載的每一個名字,都是少俠功臣!”
    “也好叫這本同窗錄,記錄我們燦爛張揚的年少青春!”
    這樣一部‘同窗錄’,雖然沒有實質性的獎勵。
    但這是他們青春、無畏、與勇氣的見證啊!
    “好!”
    “今日我們有幸,能和崔峴兄一起,懲奸除惡。”
    “咱們之間,來日也要互相扶持,如夫子寄托那般:功崇惟誌,業廣惟勤!”
    小學子們激動極了。
    在崔峴的帶領下,眾人一起,神情鄭重的在‘同窗錄’中寫下自己的名字。
    遠處。
    葉懷峰尚且沒有走,他看著站在那群稚童當中,意氣風發的崔峴,心生無限感慨。
    這,便是‘領袖’啊。
    振臂一呼,便有無數人願意呼應,為之搖旗呐喊。
    想來再過些年,這士林之中,必定有南陽學子的一片天地!
    等‘同窗錄’寫完後。
    崔峴拿著那疊手稿,笑著遞給吳清瀾:“夫子,您也來留個名字吧。”
    吳清瀾感慨不已。
    他知道,今日自己也沾了學生的光。《憫農二首》一出,作為崔峴的夫子,他的名聲,也跟著水漲船高。
    得此優秀學生,夫複何求啊!
    吳清瀾鄭重在上麵寫下自己的名字。
    而後。
    在眾多學子們激動的注視下。
    吳清瀾借來紅墨,笑著在‘同窗錄’的扉頁,畫了一朵漂亮的紅花。
    送你一朵小紅花!
    就這麽一朵紅花,讓眾學子開心不已。
    而今日,讓他們開心激動之事,顯然不止這一件。
    葉懷峰縣令笑著走了過來,朝他們道:“這本‘少俠懲惡同窗錄’,且讓衙門中人也摘錄一份吧。本官將命其寫入南陽縣誌,好叫後人瞻仰諸位少俠的懲惡風采。”
    哇!
    一幫小子們高興瘋了,一個個開心的歡呼出聲。
    而後,各位‘少俠’們彼此拱手道別。
    裴府。
    裴老夫人已經在府門外張望許久。
    終於,便見裴堅興衝衝跑回來,隔著老遠便喊道:“祖母,祖母我跟你講,我今日同峴弟一起,幹了一件天大的好事!”
    裴老夫人一把將小孫子抱在懷裏,激動道:“哎呦聽說了聽說了,我的乖孫,太厲害啦!”
    不僅僅裴府。
    高奇家,李鶴聿家,莊瑾家,以及參與此件事的上百個‘少俠’家裏,都在發生著這溫馨一幕。
    崔家自然也不例外。
    回去後,老崔氏,和兩個兒媳婦一起,做了好豐盛一桌哺食。
    堂屋裏點燃起清亮的油燈。
    一家人神情振奮,個個精神抖擻。
    他們是真高興啊!
    甚至老崔氏還破天荒的,打了一壺清酒。
    崔峴、崔鈺兄弟倆,也分到了一小杯。
    一家人笑著齊齊舉杯慶賀:“敬咱們心往一處使的一家子人,敬咱們以後的好日子!”
    老崔氏鮮少喝酒,但因為高興,多貪了兩杯。
    次日,她在一片吵嚷聲中起床。
    一個鄰居在外麵激動喊道:“崔家老嫂子,快起來開門呐!知府大人,同知大人,縣令大人,帶著知府、縣衙數十位官老爺,來您家慰問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