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甲骨文
字數:10930 加入書籤
馬皇後也一頭霧水,搞不清楚馬鈺為何突然講起文字的演變來了。
正疑惑的時候,就聽到宋濂的驚呼響起。
雖然還是不明白,一個字的字型不同有什麽值得驚訝的。
但不妨礙她知道,馬鈺成功拿捏住了宋濂的情緒。
這讓她非常驚訝。
宋濂的修養自不用提,即便是和李善長因為理念不同發生爭執,他也從未如此失態過。
現在竟然被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用三個問題就給拿捏了。
回想馬鈺回答三個問題的過程,她漸漸琢磨了過來。
他一直在東拉西扯,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然後給出一個讓人眼前一亮的答案。
這小子,不按常理出牌啊。
這讓她既高興又無語。
高興的是馬鈺確實是個人才,無語的是打壓的計劃估計要失敗了。
看著情緒激動的宋濂,馬鈺在心裏給自己大大的點了個讚。
成功。
感謝前世的考古工作者,感謝郭店楚簡。
或許有人要問了,不就是一個字的不同寫法嗎,有什麽值得驚訝的嗎?
對大部分人來說沒有什麽影響,但對一小撮搞學問研究的人來說,影響就非常大了。
象形文字有個特點,最早的時候大部分的字,本身就代表著特定的含義。
簡單點說就是,它的字型就是它的字意。
隻是最早的象形文字過於複雜,書寫非常不方便。
在後續的傳播中,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簡化,就變成了我們熟悉的樣子。
在演化的過程中,很多字型和最初已經完全不同。
當然,並不是說簡化不好。
簡化過後的文字筆畫簡單,書寫更加方便,降低了知識傳播的門檻。
這總體來說是一件好事,也是曆史發展的必然。
問題是,很多字在演化的過程中,本意也丟失了。
就好像‘雞鳴狗盜’,最初是個褒義詞,後來就演變成了貶義詞。
有些字詞的意思改變就改變了,影響並不大。
但有些字的改變,影響就非常大了。
比如‘仁’這個字。
孔子最核心的思想就是仁,論語總共出現了一百零九次。
那麽什麽是仁呢?
問題在於,孔子也沒有給出確切的解釋。
而且麵對不同的人提問何為仁,他回答也是不同的。
比如,子張問仁於孔子。
孔子的回答是: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恭寬信敏惠。
等到顏淵問仁。
孔子的回答就是:克己複禮為仁。
大家都知道,孔子針對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回答,是因材施教的結果。
可也造成了一個問題,論語對‘仁’沒有一個統一的確定的解釋。
後來孟子把仁具象化,解釋為‘仁愛’,要求君主愛百姓。
但學界卻都知道,孟子的仁愛,隻是孔子‘仁’的一部分,並不是全部。
那麽孔子的‘仁’到底是什麽呢?
曆朝曆代都有人試圖解釋。
再回頭看‘仁’這個字,是由‘人’和‘二’組成的。
這個字型的指向性就非常明顯了。
‘仁’的本意,就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方式。
這是千年來最主流的解釋。
可是現在‘仁’的字型變成了‘上身下心’。
那它的含義就不再是人與人相處的方式了,而是由內而外,由外而內的一種狀態。
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境界。
仁是個人的內在修養,是一種精神境界,與他人無關。
這也解釋了,為何孔子麵對不同的人提問,給出的解答是不一樣的。
每個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對世界的認知也存在差異。
境界自然也不一樣。
孔子是根據每個人當時的狀態,給出的答案。
既是答案,也是針對提問者個人給出的針對性提升方向。
如果這個猜測是真的,那就意味著,儒家之前對於‘仁’的解釋存在偏差。
對於宋濂這樣的大學者來說,影響有多大可想而知。
這也是馬鈺準備的殺手鐧之一。
宋濂的反應也證明,他的準備生效了。
麵對激動的宋濂,馬鈺肯定的道:“事關重大,我豈敢以此說笑。”
宋濂追問道:“銅器在哪?你家長輩在哪?快帶我去見他。”
看著失態的老師,朱標都被嚇了一跳,連忙說道:
“宋師請冷靜一下,這裏是應天府大牢。”
“而且馬兄的長輩……皆已不在世間了。”
馬鈺適時露出一副悲傷的表情,說道: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那些銅器和長輩的研究結果,也都在戰火中不知所蹤了。”
宋濂如喪考妣,喃喃道:“怎麽會這樣……怎麽會這樣……”
馬鈺心中有些愧疚,別把這老頭給刺激瘋了,連忙說道:
“潛溪先生無需如此,事情還有補救的機會。”
宋濂眼睛猛的亮起,連忙追問道:“你知道銅器的下落?”
馬鈺搖搖頭,說道:“我也不知道銅器的下落,但在戰火降臨前,我家長輩找到了關於疑似殷商文字的線索。”
“什麽?”這下不隻是宋濂,就連朱標都驚呼出聲。
隔壁的馬皇後也差點喊出聲來。
殷商文字?我沒聽錯吧,這怎麽可能?
現存最古老的書籍是《周易》,傳說為周文王所寫。
不論傳說是不是真的,都說明一件事情,我們能看到的書籍,成書時間最早的也就是西周時期。
西周之前的書籍是什麽樣的?沒有人知道。
之前的文字是什麽樣的?也同樣不知道。
人們對西周之前曆史的了解,全部來自於西周以後的人編寫的書籍。
如果馬鈺說的是真的,他家長輩發現了殷商文字,那對新生的大明來說,意義可就太重大了。
就這麽說吧,不亞於找到了傳國玉璽。
隻要想一想就知道,殷商文字已經消失數千年,為何不早不晚偏偏在大明創建後現世?
什麽叫天命?這就是。
啥?你說他家長輩發現殷商文字的時候還是元朝?
來人,拖出去夷三族。
還有人說是元朝時期發現的嗎?
總之,如果殷商文字是真的,那必須也隻能是大明建立後發現的。
此時她哪還坐得住,從椅子上站起來回踱步,恨不得衝到牢房去追問事情的真假。
朱樉則一臉懵逼,啥情況這是?
不就是殷商文字嗎?宋濂那老頭激動也就罷了,娘親你為啥也這麽激動啊?
莫非您老人家的先祖,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
另一邊,反應過來的朱標激動的道:
“馬兄,此言當真?”
馬鈺鄭重的道:“真的,根據我家長輩留下的線索,十有八九能找到蹤跡。”
宋濂也顧不上禮儀了,一把將朱標扒拉到一邊,追問道:
“什麽線索?”
看著一個踉蹌差點摔倒的李文,馬鈺差點笑出聲來,幹咳一聲掩飾情緒,說道:
“我家長輩研究發現,那幾尊銅器應當是殷商祭祀用的禮器。”
“由此他聯想到了禮記上的一句話。”
“祭服敝則焚之,祭器敝則埋之,龜筴敝則埋之,牲死則埋之。”
朱標也沒有責備宋濂的意思,他完全能理解對方為何如此激動。
因為他自己也同樣很激動,迫不及待的想要得到答案。
隻是聽到馬鈺搬出禮記中的話,他不禁再次疑惑。
這句話的意思是,祭祀用的禮服破了、舊了,或者用過之後就要燒掉。
禮器加工的時候殘破,使用的時候損壞,或者使用過之後,就集中埋起來。
祭祀用的牲畜,也要埋起來。
這和殷商文字有什麽關係?
宋濂畢竟見多識廣,馬上就猜到了真相,興奮的道:
“你家長輩找到殷商埋禮器的地方了?”
馬鈺不禁暗讚一聲聰明,點頭道:
“如果禮記的記載沒有錯,那就代表著古人會將大量祭祀用的禮器掩埋在地下。”
“而龜甲、銅器一類的東西,可以埋藏千年而不腐。”
“就算桑海桑田,導致大部分埋藏禮器失蹤,也必然會有一小部分遺留下來。”
“有了這個發現,剩下的就是如何尋找古人埋藏禮器的地方了。”
一個驚天發現馬上就要揭曉,宋濂激動的呼吸都變粗了:
“如何尋找?”
朱標也緊緊盯著馬鈺,生怕他說出不知道這三個字來。
隔壁馬皇後也豎起了耳朵,以免遺漏任何一個字。
隻有朱樉非常不爽,這小子磨磨唧唧故意吊人胃口啊,真想衝過去胖揍他一頓。
馬鈺很滿意這個效果,故意停頓了一會兒,將他們的胃口給吊足了才說道: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天是非常重大的活動,一般隻會在京畿附近舉行。”
“我家長輩就翻閱史書,確定夏商的京畿所在。”
朱標忍不住插話道:“可是史書對夏商的京畿,隻記載了一個大致方位。”
“偌大的地方,你家長輩如何能找到埋藏禮器的地點?總不能掘地三尺吧?”
宋濂也疑惑的點點頭,這麽大的範圍怎麽找?
真要是雇傭大量人去掘地三尺,這麽大的動靜不可能悄無聲息。
馬鈺心中暗暗給朱標點了個讚,這個話接的太好了,滿分。
“所以我家長輩就另辟蹊徑,從另外一個地方入手。”
朱標成功化身捧哏,恰到好處的問了一句:
“哦,什麽地方?”
馬鈺說道:“龍骨。”
朱標疑惑:“龍骨?”
馬鈺解釋道:“龍骨是一味藥材,由埋藏在地下的大型動物骨骼製成,埋藏的時間越久藥效就越好。”
到了這會兒,宋濂哪還不明白是怎麽回事兒。
祭天的時候會將卜辭刻在動物骨骼上,用完之後埋藏。
那可不就是效果最好的龍骨嗎。
藥材鋪會大量收購龍骨,百姓無意中挖出古代的動物骨頭,也有很大概率賣給藥材鋪。
馬鈺繼續說道:“我家長輩先確定夏商的都城位置,然後將這個範圍內所有的藥店全都走了一遍。”
“將這些藥材鋪的龍骨一一檢查,最終發現了刻有殷商文字的甲骨禮器。”
“砰。”宋濂激動的一巴掌拍在桌案上,毫不在意疼的顫抖的手,大聲道:
“妙,竟然能想到這種方法。你那位長輩實在是天下最聰明之人,老夫自愧不如。”
馬皇後也驚歎不已,馬鈺的那個長輩實在太聰明了。
完全是憑借想象,在毫無頭緒的情況下硬是找到了線索,最後成功找到殷商禮器。
可惜,如此大才卻未能躲過兵禍,大明損失了一大賢才啊。
可惜,可惜,可惜啊。
然後她就激動起來,就算馬鈺長輩找到的禮器失蹤了,可隻要方法在。
大明完全可以按照同樣的線索,重新去尋找一批殷商禮器。
一想到這裏,她就恨不得馬上結束這次對話,派人按照線索去尋找。
大明實在太需要這個東西了。
與之相比,什麽冒充皇親,什麽孔孟管荀,完全不值一提。
隔壁,宋濂追問道:“你家長輩可找到埋藏禮器的地方?”
馬鈺搖頭道:“沒有,我家長輩剛確定了那批龍骨的來源,正準備去尋找,亂世就來了。”
“他認為亂世之中保全自身尚且困難,何況是一批禮器。”
“前人留下的瑰寶,若在他手中損壞,九泉之下又有何麵目去見列祖列宗。”
“還是繼續讓它們藏在大地之下,等待王道大世到來,再讓其問世吧。”
宋濂肅然起敬:“令長輩高義也。”
換成他,能忍得住不去挖嗎?他不知道。
殷商文字,對他們的誘惑力太大了,很難讓人不動心思。
更何況,第一個發現殷商禮器的人,肯定會青史留名。
不去挖禮器,就相當於放棄了名垂史冊的機會。
這樣馬鈺的長輩都能忍住不動,讓他非常的佩服。
隔壁的馬皇後也同樣心生敬意,馬鈺的那位長輩,真乃有德之士也。
也就在這個時候,她做出了最終決定。
馬鈺必須要得到赦免,重八要是不同意,我就帶著孩子們去鳳陽給祖宗守陵去。
朱標興奮的追問道:“那位前輩可曾將龍骨禮器的埋藏點告訴你?”
馬鈺搖搖頭,說道:“沒有,他怕有不肖子孫拿這個秘密換錢,並未將最後的線索留下。”
“隻是將追尋甲骨的方法留了下來,等王道大世到來,若我家血脈還未斷絕,可依照線索重新尋找。”
“若我家族不幸全部罹難,就隻能等待後人的機緣了。”
宋濂和馬皇後的心情都變得沉重起來,亂世啊,葬送了多少無辜之人的性命。
朱標就沒有那麽多感慨了,高興的道:
“我大明一統天下指日可待,馬兄你還活著……可見天無絕人之路啊。”
馬鈺笑了笑,說道:“你以為我為何要將這個秘密講出來?”
“雖然我不喜歡朱……大明和當今皇上,但他畢竟是漢人。”
“作為漢人皇帝,想來是不敢毀壞祖宗留下的瑰寶的。”
“而我也是將死之人,不能真的將這些秘密帶走吧。”
“雖說早晚有一天上古禮器會重新被人發現,可這中間會有多少被無意中毀壞就不得而知了。”
這也是他選擇將甲骨文的秘密說出來的原因。
前世直到清朝晚期,才有人在龍骨上發現了甲骨文。
這中間不知道有多少被無意中損毀了,堪稱是華夏曆史上最大的文化損失之一。
如果李文和宋濂他們提前得知甲骨文的秘密,想來能早一天進行發掘研究,就能少損失一些。
自己也沒有白穿越這一趟。
馬鈺繼續說道:“在臨死前將這個秘密告訴你們,也算是我們家族為華夏做出的最後貢獻。”
“死後我也能昂首挺胸的麵對華夏列祖列宗了。”
處於興奮中的朱標差點就喊出,我是太子,我娘已經決定赦免你之類的話。
還好理智及時出現,告訴他現在還不是暴露身份的時候。
到嘴邊的話換成了:“你放心,我一定會想辦法救你出去的,請你一定要相信我。”
宋濂也鄭重的道:“若陛下執意要殺你,老夫就算豁出這條命也要阻止。”
馬鈺非常的感動,能認識兩個這樣的朋友,也不枉穿越這一趟。
可越是如此,他就越不能讓對方冒險:
“好意心領了,皇帝殺心太重,為我求情隻會連累你們。”
“何必再多犧牲幾條無辜的生命呢。”
“況且,我也想念另一個世界的親人了,說不定死後我就能見到他們了。”
說到這裏,他神色裏浮現出失落、懷念等等情緒,唯獨沒有恐懼。
這倒不是裝的,而是穿越幾個月沒見過前世的家人,是真的非常想念。
不知道他們現在過的怎麽樣了。
自己莫名其妙穿越到明朝,希望被殺之後有機會穿越回去吧。
不出意外的,他的話成功的誤導了馬皇後、宋濂和朱標等人。
小小年紀就看淡了生死,他到底都經曆了什麽啊。
讓人不由心生同情和憐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