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疏忽失重寶(下)

字數:4429   加入書籤

A+A-


    驟逢如此大事,便是路寧道心堅定,一時間也有些失措,心中忐忑,“這下卻如何是好?難得如今修為日進,看看已經距離恩師當初要求不遠,卻偏偏出了這等事!”
    “哎,也是我自身失了查點,怨不得旁人,隻是須得趕緊將這些道書與劍胎一同追回才可,不然的話豈不是辜負了當初恩師與雲雁師叔的期望?便是這些東西流落出去,萬一在路節手中為禍蒼生,也是我的罪愆。”
    路寧思來想去,覺得就算繼續留在家中苦修,將修為提升到符合師父要求的境界,失卻了師門心法與法術也是一樁大罪,怕是再難入得師父法眼,因此還須得主動出擊,找到路節將道書劍胎追回才是正理。
    正好舅父大人也自去世,算是了了一樁心事,路寧也是頗為果決之人,故此幹脆借此機會痛下決心,生出了棄家而走,遊曆天下追回道書的心思。
    按理說路家在當地乃是大戶,路寧這一生吃穿不愁,一生榮華,乃是旁人想也想不來的好命,但路寧偏生誌不在此,那旁人羨慕不已的家財,於他來說反而是修道路上的阻礙,此番雖然出事,卻也更加堅定了路寧跨越這些阻礙的決心。
    想通此節後,路寧更不遲疑,當夜便收拾了東西悄悄離了家中,隻留下書信一封,說舅父之死讓自己心有所動,覺得人之一世生死無常,下了決心外出訪仙求道,家中之事拜托舅家石氏表親照看,讓人不必尋找雲雲,然後便瀟瀟灑灑出了太平縣城,從此魚龍入海,一去不回頭了。
    路寧離了家中,覺得當真是頓開金籠飛彩鳳,砸斷金鎖走蛟龍,頗有些天廣地闊之感。
    換了往日,隻怕就得四下遊玩,一邊修煉一邊遊曆山川,增長見聞,開闊視野了。
    不過此時他卻沒這個心情,一來舅父新喪,二來路節如今下落不明,三來離師父當初的約定又隻餘一年之期,路寧焉能還有悠閑遊玩的心思?
    早在離家之前,他便已經定下了行止,決定不管路節去了何處,總要先往其老家一行,看看有無什麽蹤跡可以尋訪。
    路氏一族乃是太平縣當地大戶,那路孝雖然跟隨了路家幾代,卻不是本地人,乃是與太平縣隔了兩座大山外的另一處地方,名曰五穀縣同慶莊。
    那五穀縣山勢崎嶇,縣中有五座大山穀,故得名五穀,同慶莊深處其中一處穀內,偏遠非常,極少有外人往返,因此路寧覺得路節雖然竊得重寶,卻未必不會先回家一趟,因此便想著先去同慶莊探看一番。
    要說太平縣與同慶莊之間隔著路途不近,換成尋常人,就算雇了車,隻怕也要走上個三五天。
    不過路寧當初雖然不重法術,將術法秘要都丟在家中,不曾加以修煉,但閑暇之時也曾將這本道書翻看了幾遍,他人又聰慧,早將其中文字記住,隻是未曾試手罷了。
    如今著急趕路,路寧便想起當初道書中有一種法術,名曰甲馬法,乃是用兩道神行符畫在腿上,口誦縮地咒,便能日行數百上千裏,乃是道門符法初步,正合如今之用。
    當下路寧便存了試一試的心思,照著當初道書上所載,用指頭聚了天地元氣,在雙腿上畫了兩道神行符,然後口誦縮地咒,果然便覺得足下生風,自有一股勁兒催著雙腿要走。
    待得他放開腳步行去,一步便勝過平日百步,遇地自縮、遇山山平,見了人也不用路寧去躲,自然而然就閃在一邊,更妙的是旁人看來絲毫也瞧不出端倪來,並不覺得有異,端的是趕路良方。
    若非有些費鞋,怕是此法一傳出去,通天下的馬車行和轎夫們便都沒了生意。
    這可不是路寧天賦異常,學什麽法術都特快,一見便能隨心運用,實際上這些法術都是不成體係的通法,要是換了修為淺薄之人來學,比如路寧剛下龍華山之時,隻怕整整三年時間也才剛剛夠將書中法術練會一小半,還隻是勉強能夠運用罷了。
    但如今路寧早將玉鎖金關決心法練到十五重天的地步,一身天地元氣淬煉有成,渾厚精妙處勝過當年也不知道多少,再回過頭來修煉這些法術,便如登山一般,已經攀上了百丈高山,那旁邊的些許小土坡自然也就不覺得高了。
    因此路寧才會一蹴而就,略用心琢摩一下,就能將甲馬之術施展出來,如同練了許久一樣。
    想那同慶莊與太平縣之間雖然隔了兩座大山,道路崎嶇,約莫數百裏之遙,但在道門甲馬之術看來也不過是咫尺之遙。
    畢竟這門法術若是用心練了,能同時在腿上畫四道符咒,日行千裏也是尋常,路寧初學乍練,才畫了兩道,卻也能日行五百裏。
    況且他當初讀書之時便將天下地理熟記於心中,五穀縣隻在太平縣近前,自然道路方向熟稔,不消得一日功夫就趕到了同慶莊上,便是騎了傳聞中的汗血寶馬,在山中趕路也不過如此罷了。
    這同慶莊裏多是姓路的人家,雖然與太平縣路家不是一宗,但也是近支。
    路寧到了此地,想起路孝為自家效力數代,若是探訪消息之際將路節所作所為傳揚出去,於路孝的名聲十分不利,難免傷了老人家之心。
    況且路寧也怕路節尚在此地流連,故此入莊之前又用術法秘要上所載的幻術遮了頭臉,扮作家中一個管事的,方才去了路孝家中,隻裝作是出外辦事路過此處,特地來看路孝的。
    誰想到了路孝家中一問,才知道路節卻是根本沒回來過。
    路孝以及路節的爹娘等都不知道這小子偷了少爺寶貝潛逃之事,還熱情邀請路寧所扮管事在家中多住幾日。
    路寧自然不肯,告別出來後又去了附近幾戶人家問過,結果也都說不曾見過路節回來。
    見事與自家所料不同,路寧也知此行無異於海內尋針,必定十分艱難,因此也不氣餒,便思忖著該往何處探訪。
    偏巧剛要出莊之時,遇上本地一個行商縱馬而來,此人也是姓路的,與路寧所扮管事有數麵之緣,見了便扯住路寧寒暄幾句,恰好問及路寧來意。
    路寧虛應了幾句後,便說前番路節留書回家已有多日,自己恰好路過,怕路孝年老有事,便過來看看。
    卻聽得那行商笑道:“路節?這個小子卻是不曾回來家中。我十日前曾在東升府的府治遠遠瞧見過他一次,初時見其打扮不同,宛如富貴人家子弟一般,還不敢相認,後來偶然聽他呼喝幾句旁邊之人,聽聲音熟悉,才曉得真是這小子。”
    “隻是當時我也有事,不曾上去攀談,怎麽,如今他已經不在貴府當差了麽?”
    路寧聞聽此言,無異於大旱之後天降甘霖一般,頓時喜出望外,連忙拉著行商細細問詢一番。
    行商不明所以,卻也如實回答,路寧好不容易得了路節的行蹤,對那行商自是千恩萬謝,然後方才離了同慶莊,取道徑往東升府治而來。
    如今這大梁朝天下,共分兩京十八州七十六郡,南陽郡在天下之東南,地域十分廣大,東升府與萬昌府同屬南陽郡管轄,相鄰不遠,乃是萬昌府往江南富貴之地的必經之路,其治所名喚作夏城,乃是清河上下最繁華的七座城池之一。
    其實路寧若不逢著那行商,必定會先去萬昌府治所,再往東升府而去,四處找尋線索,如今得了確切的信兒,卻是省下了不少功夫。
    在心中默默計算距離,路寧覺得那夏城距離自己所在的五穀縣也不算太遠,不過尋常人十多日的路程罷了,當夜便在五穀縣中略歇了一宿,第二天天一亮剛開城門,又用了甲馬之術往夏城而去。
    他生怕去得遲了叫路節這小子跑了,也是仗著如今身有道法修為,因此沒走官道,而是抄了一條近路,打算穿越隔斷萬昌府數縣與夏城所在東升府之間的一座銅爐山,如此一來,雖然路途難走些,但以路寧的腳程怕是兩日功夫就能趕到夏城。
    須知那甲馬之術別有一功,憑是什麽山路,隻不是崎嶇到生人難進,也一概視同平路一般,雖則也要繞上幾繞,避開那些真正難行的懸崖絕壁,但卻比凡人攀爬快上太多。
    隻是銅爐山頗大,絕非一日能所通過,因此路寧雖然憑借了甲馬之術走得甚快,能日行五百裏,但天色將晚卻也沒有出得山去,隻得四下亂看,瞧能不能找個宿處。
    紫玄山一脈為道門正宗,非但慧目法眼不凡,望氣之術更別有一功,路寧想起師父修行雜錄中的記載,覺此正合此時之用,於是運元氣於雙目,施展望氣之法四下裏看去。
    這一看,卻剛好見遠處山窪裏有一派佛光瑞氣上衝,又有許多黑氣羼雜,雖然兩股氣息都不甚旺盛、光華暗淡,但在路寧看來卻甚是顯眼。
    (本書未能簽約,轉到番茄首發了,兄弟們抱歉,有興趣的可以去番茄追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