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組隊來搶技術

字數:3880   加入書籤

A+A-


    林雪霽冷著臉說:“你可以來聽課,但是我不會給你績效獎金了。一個人隻有一次帶薪學習的機會。我不可能總花錢讓你混日子。”
    張大媽的臉紅到了耳根:“沒績效也沒關係。我就想好好再學學,以後能上手。”
    林雪霽:“行吧,那再給你最後一次機會。”
    賈大媽一看氣得不行,故意在辦公室外麵把收音機的聲音放得很大,練氣功。
    拍拍打打,用各種奇怪的動作吸取田地之精華。
    林雪霽隻叫人把窗戶關上,把車間的電閘統統拉了,反正也不生產,省得讓這些人揩油。
    賈大媽沒辦法,隻能在辦公室外麵堵人,捉住張大媽的手腕:“都不許參加了。”
    張大媽不服氣:“為什麽不能參加。你有後台,有人養著你,我們可沒有,要為自己晚年考慮。”
    其他人:“就是,隻有人罵別人懶的,沒見過還有罵人太勤快的。”
    “你想偷懶,就哪裏涼快哪裏躺著去。”
    賈大媽一愣神,張大媽就溜了。
    第二天就沒有人陪著賈大媽堵人了。
    本來不去培訓的人就是想偷懶,這會兒更不可能勤快了。
    想想那些坐在會議室學習的,電風扇吹著,又不用曬太陽,舒舒服服還有錢拿。
    她們站在樓下堵人,大太陽曬著,還賺不著錢,除非腦子進水才會那麽積極天天來。
    賈大媽堵了兩天,曬得中暑也沒有任何效果,隻能算了。
    因為武廠長那邊還在學習氬氣攪拌和真空脫氣技術,所以現在中型機床的軌道還沒著落。
    程時隻能接著琢磨別的。
    他這一次研發的中型數控機床,不單單是體積重量比之前小型機床更大,更重要的是,想一步做成五軸的。
    五軸機床聽上去隻比四軸多了一個定位指標,但是技術差別卻很大。
    五軸意味著能從更多角度接近工件,加工更複雜形狀和幾何結構,一次裝夾即可完成複雜三維形狀加工,減少重新定位造成的誤差。
    刀具能始終垂直於工件表麵,可實現更精確切削,能更好控製切削力和切削路徑。所以加工精度和表麵質量更高。非局部化的軸布局使加工靈活性大幅提高,可加工各類複雜結構零件,比如倒扣、斜孔、複雜自由曲麵,加工範圍更廣。
    正因為這樣,所以編程的工作量成本增加。
    為了實現這些功能,相比四軸機床,五軸機床需使用專業CAM軟件,還要增加一個旋轉軸本體、旋轉軸驅動裝置,精度更高的旋轉軸編碼器。
    還需要更多的檢測與反饋元件。比如基本位置檢測傳感器外,五軸機床還要增加檢測旋轉軸狀態、刀具磨損、切削力等傳感器,來實時監測加工狀態,好及時調整加工參數,防止刀具損壞和保證加工質量。
    蛋疼的是,國產的這些元件基本不行。
    舉個例子,國產的旋轉編碼器就沒法滿足五軸機床的要求。
    首先,國產的旋轉編碼器分辨率有限。國產旋轉軸編碼器的刻線技術等相對落後,導致分辨率不高,加工精度難以達到要求。
    其次,受製造工藝和材料的限製,國產的旋轉編碼器測量誤差較大。較大的測量誤差會嚴重影響加工質量,甚至可能導致零件報廢。
    而且穩定性和可靠性方麵也不行。在長時間運行或高負荷工作條件下,容易出現電氣故障,導致加工過程中斷。還有信號處理速度慢、接口兼容性方麵和帶寬不足,都會影響加工效率和產品質量。
    不深究還好,一深究就覺得困難重重,兩眼一黑。
    上次霓虹找麻煩失敗以後,肯定一直盯著程時。
    但凡他再出點成果,這些人肯定又會蹦起來要查他的各種元件。
    所以用國外元件風險很大。
    程時對自己說:不能急不能急,隻能一個一個來攻克。
    他扶著額,在筆記本上把需要攻克的元件一項一項列出來。
    還是跟上一次研發四軸小型機床一樣,先調查國內的產品到底到什麽水平了,才能知道到底怎麽改進。
    講道理,121廠造戰鬥飛機應該會集中全國最尖端的科技,不管是材料,電子,機械還是金屬鑄造和表麵防腐。就連鄭擁軍他們用到的技術都不會有121廠那麽多。
    所以他們應該會進行工業大摸底。
    如果沒有,那他就要提醒他們這麽做了。
    總靠他一個民營企業家來幹這事,第一效率低,第二也不合適,容易讓人誤會是間諜。
    程時這麽想著,給馬常勝打了個電話。
    馬常勝:“我要的東西燒好了?”
    程時:“沒有。燒不過來,你要派個技術人員來守著。我沒時間守爐子。”
    馬常勝:“行,我給你派十個。不過你要把所有技術都教給他們。”
    你這個糟老頭子壞得很。
    說什麽幫我守爐子,就想把我的技術全學走。
    程時心裏萬馬奔騰,說:“行。我有重要的事跟你講。關係到以後我們,乃至整個中國技術發展的進程。”
    想要讓人認真聽,就得給人家一個認真聽的理由。
    所以程時每次說具體事務前都,把對方感興趣的重點拎出來先講。
    馬常勝:“你說。我在聽。”
    程時:“你們有對全國的所有企業,包括國有和民營的,進行普查嗎?看各個廠的產品最新技術達到了什麽水平。”
    馬常勝:“公有製的企業,每年都要報告的。私營的沒有。就算我們叫他們報,他們也不會實話實說。”
    主要是怕被無償收編。
    程時:“你們不能光想著魚上鉤,不給誘餌。”
    馬常勝:“昂?什麽意思?”
    程時:“隻要弄個全類別科技發展基金,不管公有私有企業都能來申請。第一年可能參與的人不多,隻要你們選幾個典型,大把給真金白銀。第二年大家就會把自己最好的產品,哪怕是在研發的,都端出來給你們看。眾人拾柴火焰高嘛。光靠我們,想要把那麽多類別短時間內都做到國際先進水平也不太可能。”
    其實這個法子,跟他出給林雪霽治理副食品廠職工的是一樣一樣的。
    馬常勝:“有道理,有道理。”
    程時:“典型很好選,比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