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提高標準

字數:3816   加入書籤

A+A-


    進口的不鏽鋼閥門在高硫原油環境下使用壽命為五年,就隻有國產的鑄鐵閥門壽命隻有一年半。
    國產的閥門是壞的快,泄露嚴重,可問題是,進口的貴得離譜。
    如果相同使用期內,泄露的浪費和更換國產閥門成本比進口閥門的成本低。
    那就寧肯用跟國產的了。
    除非是決定安全和產品質量的關鍵設備,那就沒有辦法了。
    這也是“核心設備依賴進口、輔助設備逐步國產”這個原則的原因。
    程時:“所以要開發耐腐蝕合金材料,這個我去跟鋼鐵廠和材料研究所商量一下。”
    梁廠長問:“關於閥門的密封性不好。程時同誌打算怎麽解決。”
    其實不僅僅是他們廠。
    全國所有需要輸送流質原料,中間產物和媒介的工廠都存在相同的問題。
    程時:“用精密加工的金屬波紋管密封技術和全焊接球閥。再想辦法提升閥門的耐磨性。”
    梁廠長:“這兩個我都沒聽過。”
    程時:“是新技術。”
    梁廠長:“成本大概是多少一個......”
    程時:“主要要看材料的成本。而且不同部位和功用,閥門複雜程度不同,所以價格不好估算。我爭取把成本控製在十萬人民幣以內。”
    相比進口的一個要一百多萬美刀,這個價格簡直是白菜價了。
    關鍵是要看能不能做到跟進口的效果一樣。
    如果隻是比現有的好一點點,就不必費這個功夫了。
    而且新技術是需要用時間檢驗的。
    程時看出了他的顧慮:“我先做幾個出來。你們試試,如果能顯著減少閥門泄露損失,再把所有閥門都換了。”
    梁廠長點頭:“好的。程時同誌想得太周到了。”
    下午一匯總,閥門的泄露果然都很驚人。
    粗步估算下來,光這一項成本就能節約成本百分之十五以上。
    梁廠長越發堅定了試一下試換閥門和葉輪的決心。
    但是閥門和葉輪那麽多,統計也是需要時間的。
    回去的時候,程時就不得不跟段守正他們坐一輛車了。
    程時問段守正:“說吧。你有什麽大計劃?”
    段守正被看穿,幹咳了一下,小聲說:“我們籌劃在湛市新建一個合資煉油廠。現在中國的汽車和各種燃油機械越來越多,煉油廠的產能跟不上。”
    這個事情早就在籌劃,但是因為投資太大,一直沒動。
    程時在港城成立金融公司,讓向東市汽車廠的合資生產線成功建設,就讓很多暫停的項目又動起來了。
    特別像段守正這種,還是金融公司的原始股東,近水樓台先得月,穗省的項目就啟動得更快了。
    他好麵子,所以沒告訴程時,他的辦公桌上,現在堆了厚厚一疊各種項目的啟動申請報告。
    程時點頭。
    段守正:“我們在猶豫到底是搞全進口生產線,還是按照之前的套路來。按照之前的套路,能節省很多初投資,但是國產配件設備的質量......就連最簡單的閥門都這麽多問題。更別說自控係統與在線分析儀器了。”
    這個時候石化行業自控係統市場被霓虹和漂亮國壟斷,國產化率不足5%。而且自控係統采購成本占總投資的兩成多,後麵軟件升級還要支付高額費用。
    就連在線分析儀器精度,國產產品都明顯不足。比如氣相色譜儀,能檢測出的最低值是漂亮國同類產品的10倍,造成實時監測誤差大,嚴重影響產品質量穩定性。
    程時:“這是一個產業鏈的落後,不能著急。”
    段守正:“主要現在是又缺錢又缺人,我想幫忙都使不上勁。”
    程時:“你要實在想幫忙,可以從這幾個方麵著手。第一,促成石化設備國產化基金的設立,對企業科研單位研發,或者逆向研發生產線的關鍵部件設備給予獎勵或者稅收返還。這樣就有人了。這個範圍可以設置寬一點。比如光纖光柵傳感器,高效導向篩板這些看著跟石化煉油生產線關係不大,其實卻用得上的技術,都可以包括進來。這樣做的好處是帶動其他產業鏈一起進步。”
    段守正眯眼看著他:“你要說這裏麵,你一點私心都沒有,我絕對不信。”
    程時這會兒的產值越來越大,交的稅也越來越多。
    程時:“我的好處是順帶的啊。關鍵我做出的貢獻也是很顯著的啊。不能光叫馬兒跑,不讓馬吃草。有好處的時候叫我靠邊站,下次幹活就不要把我推上去。”
    段守正一哽。好想跟這混蛋絕交,但是不行。
    因為現在壓根離不開他。
    程時看了一眼岑雲舒,又對段守正說:“再說,這也不是我一個人受益。”
    他是不是忘了岑家也在受益範圍裏。
    段守正幹咳了一聲掩飾尷尬:“你接著說。”
    心裏忍不住皺眉:完蛋了,被這小子捏住了死穴了。
    程時:“第二,製定新的行業規範,提高標準,與國際接軌。”
    段守正皺眉:“這個聽起來就更沒譜了。行業規範,這東西不就是一紙空文嗎?有人會理財嗎?”
    程時:“不合規範的產品,直接從國企招投標和采購的白名單剔除。他們想做這個生意,自然就會想辦法提高產品的質量。雖然暫時來看有點折騰,但是長遠來說,對企業有好處。以後我們加入國際市場,始終是向國際標準看齊的。”
    “這等於就是讓市場決定企業的生態。不注重研發和質量的,就老老實實做低端生意。讓良幣驅除劣幣。”
    “現在其實有遠見的廠長在采購上已經提高了要求,隻是中國很多時候講人情講關係,如果規範定的低,就給了很多人鑽空子的機會。也讓想要提高采購要求的人難辦。”
    就好比以後湛市的這個煉油廠要采購閥門。
    某個領導的親戚開了家閥門廠,能滿足國標但是遠遠達不到煉油廠的要求。
    對方一定要來參與,而且說自己滿足國標。
    廠長礙於領導麵子不能拒絕。
    可是如果真的用了對方的產品,就會問題不斷。
    提高規範標準,至少能杜絕這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