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隻能自己摸索

字數:3670   加入書籤

A+A-


    甘惜年有點恨鐵不成鋼,說:“你先說出來啊。”
    管他有沒有關係,說出來就是。
    就算真的沒有關係,他也會想辦法跟程時扯上關係,逼他解決。
    那人說:“燃料棒跟格架碰撞,導致磨損。”
    甘惜年皺眉:“哪個部位磨損?是燃料棒還是格架?”
    格架的事,其實上次程時就看出問題了。
    但是因為要整改的地方太多,就先關注問題嚴重的地方。
    沒想到,這麽快就出事故了。
    那人:“兩個都磨損了而且還有點嚴重。”
    程時:“可能是裝卸料機械精度不足,現在定位誤差是多少。”
    那人:“正負兩毫米。”
    程時搖頭:“誤差太大,造成摩擦大。而且用的時間越長,這個誤差會越來越大,碰撞會越來越頻繁和嚴重,如果疊加吊籃螺栓疲勞裂紋,就很有可能導致整個吊籃部件脫落,損壞燃料棒。”
    燃料棒劇烈碰撞後,會導致燃料棒外麵包裹的,有良好耐腐蝕性但是抗衝擊能力有限的鋯合金包殼破損,導致包殼凹陷、裂紋甚至穿孔。裂變的放射性產物將直接釋放至冷卻劑中。
    衝擊產生的碎片可能卡在燃料棒間隙中,形成局部流道阻塞,下遊冷卻劑流速下降,溫度急劇上升引發事故。
    那人:“可是就算把格架的精度提高,摩擦力減小,也沒有辦法讓燃料棒的尺寸精度達到那麽高。兩個相對運動的物體,有一個精度不夠,就會造成碰撞。而且燃料棒的腫脹現在還沒有解決辦法。”
    燃料棒腫脹變形是核反應堆運行中最複雜的物理現象之一,本質是燃料芯塊與包殼在中子輻照、高溫高壓、機械應力三重作用下發生的微觀結構演變與宏觀尺寸變化。
    會導致設備失效到釀成核事故。
    程時:“燃料棒腫脹變形這個,不是我專業範疇,我解決不了。不過有限改進機械設計,增加格架支撐剛度。”
    甘惜年:“短時間內沒法重製格架,有沒有更快的辦法能減小摩擦,提高定位精度。”
    程時:“如果有激光測距儀就能把定位精度提升。同時在在格架表麵塗覆二硫化鉬潤滑塗層,能減小摩擦力。”
    甘惜年:“長期呢?”
    程時:“要研發研發彈簧式自補償格架。”
    又有人問:“這個吊籃螺栓疲勞裂紋要怎麽樣提前發現呢?用超聲波嗎?”
    程時:“普通的超聲波可能不行。除非用相控陣超聲設備,實現缺陷三維成像。或者開發電磁超聲技術,無需耦合劑即可檢測高溫部件。”
    那人:“這個是真沒聽過。”
    程時:“相控陣超聲設備暫時隻有國外能生產,要幾十萬美刀一台。我們條件有限,隻能優先培訓人員提升常規超聲檢測水平,如采用雙晶探頭技術。”
    甘惜年:“其實有個大問題。可能是我優點杞人憂天了。我們的反應堆壓力容器采用的是SA508Gr.3鋼。可是我們輻照監督數據不足,還沒有建立中子注量與韌脆轉變溫度的精確關聯。雖然我們已經在加快研發中子通量計算程序,但是不知道這個材料的壽命到底有多長......”
    就怕短到隻有五年十年,在他們發現之前造成重大事故,讓前麵的所有努力都付之東流。
    程時:“這種鋼的銅和磷含量都太高,是造成反應器變脆損壞的主要原因,所以要研發低銅低磷的SA508Gr.4N鋼,來重新做反應器外殼,延長壽命。SA508Gr.4N鋼要用真空脫氣技術,向東市鋼鐵廠,剛好去年年底掌握了這個技術。”
    在場的人都驚喜地說:“真是太好了。”
    “想什麽有什麽。”
    “想不到,向東市這麽個地級市藏龍臥虎。”
    甘惜年說:“向東市鋼廠嗎......廠長武強軍,我認識。三年前我去問,他們還沒有絲毫進展。”
    程時說:“嗯,那是因為,那個時候,他們還不認識我。那個時候向東市也沒有我的空氣分離廠和時運機電廠。”
    現場一片寂靜。
    要是半年前,程時跑來說這話,大家會覺得他吹牛吹太狠。
    現在他們隻會暗自腹誹程時有時候太不謙虛,就算是事實也不能這麽直接說出來打擊人。
    有人小聲說:“我是水處理這邊的。剛才程時同誌說的很多問題,都很精準。我還有一個問題想問。但是現在我們暫時還沒有出現過。”
    程時微微點頭:“你說。我盡量幫你們解決。”
    那人說:“因為我們排放的廢水比周圍自然水體的溫度要高出好幾度,冬天跟夏天相比,溫差更大。”
    程時:“呢。你們這個是壓水堆,冬季溫差應該在3到9攝氏度,夏季應該是4攝氏度以下。”
    那人一愣,跟旁邊的人交換了個眼神:他們都還沒測過,他怎麽知道?
    程時意識到自己說漏嘴,忙說:“我估算的。按照海洋局曆年統計的水溫數據和你們給我看的數據估算出來的。”
    那人點了點頭,又接著說:“所以,就會產生兩個問題。第一,會影響原本的海洋環境。我們現在才運行不到一年,所以暫時觀測不了。第二,因為海洋環境受到影響,所以水生動植物的情況相對於我們之前調研的結果改變了許多。所以反過來動植物肯定也會影響核電站的運行。”
    這些,後來但凡看過科普視頻的人都知道。
    可是在這個年代,還屬於探索階段。
    就算漂亮國這些地方有數據,有經驗,也不會分享給中國人。
    他們巴不得中國的核電站出事,運行不起來。
    就算他們肯分享,不同緯度和位置的海洋,因為水文條件、生態敏感性、人類活動強度
    情況有差別,所以核電站對生態的影響差別也很大。
    所以別的核電站在這方麵的經驗,沒有什麽太多參考價值。
    所以隻能自己摸索。
    他們整天待在核電站都還沒摸清楚,程時都沒來過幾次,也沒有進行過海洋環境研究,肯定就更不清楚了。
    他問程時一句,純粹是死馬當活馬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