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春闈

字數:4101   加入書籤

A+A-


    三月上旬時,朝廷派遣知貢舉、監試、主文考試等官,以及大中門官諸司、彌封、謄錄等官,提前進入觀橋貢院,避免與考生有聯係。

    三月十一日,春闈入場的前兩日,有不少的舉子、三學舍生的生員會提前到貢院附近賃房待試,以便就看坐圖。

    這兩日的鋪席買賣十分火熱,俗語謂之“趕試官生活”。

    日高影移,照亮了這片錯落有致的瓦舍。

    與貢院大門那莊嚴而冷峻的氣息截然不同,其下方卻是人聲鼎沸,車水馬龍,男女老少,熙熙攘攘。

    三月十三日,是舉子入春闈科場的第一日。應考的舉子既有白發蒼蒼者,也有不惑之年者,以及慘綠少年,他們或者背著書篋,或者提著書箱。

    知貢舉、監試、主文考試等官,引導考生進入貢院。

    “哥,我沒來晚吧。”

    李持安穿過如潮的人群,走到大哥李持隅身邊停下,身後跟著齊廷。

    李維,字持隅。維,豈也,隅也。是英老國公李昂英的長孫,工部侍郎李燁的長子。

    李持隅年有二十五六,身長玉立,麵容清俊,文質彬彬,溫文爾雅。

    李持隅的目光掠過貢院門口那麵巨大的鼓,而後回道:“還未響鼓。”

    齊廷朝李持隅笑著招呼:“持隅哥。”

    李持隅頷首應答。

    “周總管,”李持安同管家周總管招呼後眼神逡巡一圈,卻沒見他爹,不由得微微皺起眉頭,“爹呢?”

    今天是大哥進科場的關鍵時刻,這麽重要的日子,他竟然不在!

    李持隅指了指貢院大門下的人群,笑道:“在那兒呢。”

    李持安順著大哥的手指望去,隻見父親李燁正站在人群之外,踮著腳尖,抻著身體,伸著脖子,想要看清貢院門口的情況。

    父親那滑稽的模樣,讓李持安忍俊不禁。

    他爹這是有多緊張啊!

    李持隅又問:“皇城司不忙?”

    “我同夏司使調了假。”

    李持隅注意到弟弟今天的衣著與往日大有不同。

    李持安著一身藍底繡紋的交領袍子,襟前繡著大鵬展翅、鴻雁高飛、旭日東升等吉祥圖案,雖然看著繁複,但經過繡人的精心布局和巧妙構思,卻又顯得和諧。

    然而針腳有些粗糙,顯然是臨時趕工繡出來的。

    他這個弟弟為了他還真是煞費苦心,不信怪力亂神,卻又信了些祈福的物件。

    工部侍郎李燁看了四周幾眼,幽幽轉回來,見到幺兒李持安時,火氣登時冒了上來。

    “你這臭小子,你哥進科場,你現在才露麵!”說著,工部侍郎李燁一腳踹過來。

    李持安反應迅速,側身避開了這一腳。

    李燁踢了個空,卻因用力過猛而險些摔倒,幸好小兒子手疾眼快,將他穩穩扶住。

    李持安嗆聲道:“您有力氣訓我,您不如學學我外大父,多拜拜孔聖人,讓我哥取個探花回來,您當年就是個二榜進士,名次還沒我舅高。”

    李持隅聞言,連忙溫聲勸解:“好了,二弟,爹夠緊張了,你還嗆他。”

    父親與二弟這般的父慈子孝幾乎月月都能見到,他早已習以為常。

    此時,貢院門口的大鼓咚咚而響。

    李燁提醒:“維兒,要進去了。”

    李持隅點了點頭,“嗯,爹。”

    “好共大鵬雙奮擊,此行有路到南溟。哥,你定能蟾宮折桂。”李持安拍拍大哥的肩膀,唇上的淺笑如同春日暖陽,“等你回來飲酒慶功。”

    齊廷拱手祝福:“持隅哥,祝你鵬北海,鳳朝陽。”

    李持隅身子微躬回禮,“多謝!”

    應試者排隊陸續入場,李燁揮袖催道:“維兒,走吧。”

    李持隅朝幾人拱手後,提著書箱排隊入場,剛排一會,側首看向門外的爹,隻見父親笑如春風,揮手催著他進去。

    李燁的身體卻如同一灘軟泥般癱軟了下去,雙腿也直接軟了。

    齊廷手腳快,趕忙抓住癱軟下去的李侍郎,“李侍郎,您咋樣?”

    見狀,李持安直接蹲下來,也不打算將父親扶起來,任由父親坐在地上。

    李持安勸慰:“爹,不至於啊,哥都考第二回了。國子監的老師都說我哥的文采斐然,小姨夫也都覺得我哥沒問題,您還緊張個啥嘛。”

    李家祖籍成都,在其祖父李昂英中舉後,便搬來都城,如今已經有五十年了。

    李燁別過頭,不想讓他的幺兒看見一個大男人哭哭啼啼、特別脆弱的模樣。

    “你老漢兒我的青衫烏帽那是考了三次才中的,我老漢兒,你爺爺,考了一次就中了探花,我緊張咋了嘛。”

    “起來,讓你老漢兒起來。”李燁嗬斥,但聲音並不大。

    李持安將老爹扶起來,見老爹一麵整理衣袍,一麵別過頭去同他用官話說。

    “你哥是有才華錦繡,”李燁的聲音微微顫抖,麵上卻是一副波瀾不驚的樣子,“可這科舉之路,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腳踏進鬼門關……”

    大兒子排隊準備入貢院,李燁在來回不停地踱步,一會摩挲手掌,一會抬袖擦汗。

    李持安無奈,呆一邊坐著靜靜地看著。

    齊廷忍不住道:“頭兒,伯父這樣,你要不要去安慰安慰?”

    對於父親的這個德行,李持安也頗為無奈,“不用,這是祖傳的,太祖父送祖父時是這樣,祖父送我爹時也這樣,這回輪到他送我哥了。”

    紀知遠帶著雍陶、季晨等國子監學子,來到貢院,已送過好幾回學子赴考,此刻從容淡定得很。

    紀知遠溫聲道:“看看解牒有沒有帶?試籃的東西是否齊全?”

    諸學子再次檢查後,才回複:“夫子,解牒都帶了,也沒有漏下的東西。”

    “那就好。”紀知遠臉色忽然變得嚴肅,拔高聲量,“正直者,君子之本也,守正直之心,行正直之道,方有好結果。”

    “若有雜念,最好給我摒棄了,不要自作聰明,覺得別人都是傻子,識破了,隻會是作繭自縛,自毀前程。”

    這是提醒學生不要夾帶小抄,被查出來,就是自毀前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