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籠罩
字數:8709 加入書籤
當那架飛往歐洲大陸的航班引擎開始發出巨大的轟鳴,緩緩地在雷克雅未克凱夫拉維克國際機場的跑道上滑行時,柳如煙感覺他們這場漫長、曲折而又極致完美的冰島史詩,終於要落下帷幕了。那枚象征著鳳凰涅槃的“灰燼之羽”掛墜,靜靜地貼在她的胸口,為這場極致的冰島之旅,畫上了一個充滿了生命力量的句點。
她靠在舷窗上,最後一次凝望著窗外那片黑色的、如同外星般的大地,心中充滿了對這座島嶼的無限眷戀與感激。
然而,就在飛機即將到達起飛點,準備昂首衝入雲霄的那一刻,機艙內所有人的手機,幾乎在同一時間,都發出了一陣刺耳的、急促的警報聲。
柳如煙和陸沉的手機也不例外。屏幕上,一條由冰島氣象局和民防部聯合發布的、最高級別的緊急警報,用冰島語和英語,赫然顯示著:
“緊急警報:雷克雅內斯半島發生大規模火山裂縫噴發。卡特拉(Katla)火山地震活動急劇增強,火山警戒級別提升至橙色。建議所有非必要人員,遠離南部維克(Vík)地區。請隨時關注官方發布的最新信息。”
緊接著,機長的廣播聲響起,語氣中帶著一種前所未有的嚴肅:“女士們,先生們。正如大家剛剛收到的警報,冰島南部火山活動出現重大升級。為安全起見,雷克雅未克空域將進行臨時交通管製。我們的航班已被指令返回停機坪,等待進一步通知。請大家保持冷靜,留在座位上。”
飛機緩緩地,掉頭,滑回了停機坪。機艙內,一片死寂,隨即被一陣壓抑的、不安的議論聲所取代。
柳如煙的心,瞬間提到了嗓子眼。她不是害怕,而是一種複雜的、難以言喻的震撼。他們即將離開的這座島嶼,仿佛用它最激烈、也最壯觀的方式,強行將他們留了下來。
陸沉的臉上,沒有絲毫的驚慌,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近乎於癡迷的、屬於探險家和思考者的光芒。他迅速地打開平板電腦,連接上機場的WiFi,屏幕上,各大新聞網站的頭條,已經被那道在夜色中撕開大地的、橙紅色的岩漿裂縫所占據。
“如煙,”他轉過頭,聲音因為激動而微微有些顫抖,“這不是普通的火山活動。這是裂縫群噴發,而且,它可能引動了冰島最危險的火山之一——卡特拉。那是一座被厚厚的米達爾斯冰川覆蓋的超級火山,一旦它爆發,融化的冰川將引發被稱為‘J?kUlhlaUp’的、毀滅性的冰川潰決洪水。”
他看著柳如煙,眼中燃燒著一團火焰:“我們之前所有的旅程,都是在看‘過去式’。我們看火山留下的痕跡,我們看冰川雕琢的風景,我們看火山噴發後,人們如何重建家園。但是現在,就在我們腳下,一場正在進行時的、創造與毀滅並存的、教科書級別的地質奇觀,正在上演。我們有機會,親眼見證一顆星球,是如何塑造自己的。我們有機會,親眼看到,冰與火,是如何進行一場最壯烈的戰爭。”
“我想,這才是冰島真正想留給我們看的,最後一課,也是最深刻的一課。不是關於風景,不是關於曆史,而是關於這顆星球本身,那最原始、最狂暴、也最壯麗的,生命的力量。這不是旅行,這是一次見證。見證創世。”
他的話,像一股滾燙的岩漿,瞬間擊中了柳如煙的靈魂深處。她所有的猶豫、所有的不安,都在這一刻,被一種更宏大的、近乎於朝聖般的情感所取代。
“我們……要留下來?”她輕聲問,但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我們必須留下來。”陸沉的語氣,斬釘截鐵。
當航空公司宣布,由於火山活動影響,所有國際航班在未來48小時內全部取消時,他們是第一批,平靜地辦理了行李提取手續的乘客。
於是,在所有粉絲都以為他們已經在飛往歐洲的萬米高空時,一條足以載入他們旅行史冊的、充滿了史詩感的動態,在他們的社交平台發布,引來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和討論。
標題充滿了對自然偉力的敬畏與對這次終極見證的決心——“冰島最終樂章:與巨龍共舞!‘往後餘生’終極隱藏篇章,見證卡特拉的蘇醒!”
【航班取消?!因為火山爆發?!我是在看《2012》的直播嗎?!】
【天呐!這已經不是旅行了!這是現場科考!陸總和柳總的旅程,永遠在刷新我的認知上限!】
【卡特拉火山!那可是超級火山啊!太危險了!你們一定要注意安全!】
【見證創世!這句話說得太好了!我願意陪你們一起,見證這曆史性的一刻!】
就這樣,他們第八次,也是在命運的親自導演下,無可辯駁地,留在了冰島。他們沒有返回雷克雅未克市區,而是直接在機場,租下了一輛性能最強悍的、經過極限改裝的六輪超級大腳車,然後,毅然決然地,向著那片被警報籠罩的、充滿了危險與未知的——冰島南部海岸線,駛去。
他們的“火山見證之旅”,第一站,並沒有直接衝向危險的區域,而是來到了距離卡特拉火山最近的、也是最著名的小鎮——維克鎮(Vík í Myrdal)。
當他們抵達這座隻有幾百人的小鎮時,立刻感受到了一種與平日截然不同的、緊張而有序的氛圍。鎮上,停滿了來自世界各地新聞機構的轉播車,以及冰島本地的救援車輛和科學家的工作車。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淡淡的硫磺味,北方的天空,即使在白天,也似乎被一層若有若無的、暗紅色的光暈所籠罩。
他們入住的,是鎮上唯一一家仍在營業的酒店。酒店的前台,貼著清晰的民防部公告和緊急疏散路線圖。
他們的第一場“火山直播”,就在酒店的房間裏,背景是窗外那片著名的、風雨欲來的雷尼斯黑沙灘。
這一次,他們的穿著,已經完全沒有了任何時尚元素,純粹是為了實用和安全。他們的臉上,帶著一絲凝重,但眼神中,卻充滿了對即將到來的見證的堅定。
標題也極其嚴肅——“風暴之眼,在卡特拉的陰影下!維克鎮現場直擊!”
第二天,他們決定先從科學和曆史的角度,來了解他們即將麵對的,是怎樣一種力量。
他們來到了位於維克鎮的“冰島熔岩中心”(Lava Centre)。這座互動式的火山博物館,通過高科技的手段,生動地展示了冰島的地質構造,以及曆史上那些著名的火山噴發事件。
他們在一個巨大的模擬裝置上,親身感受了不同震級的地震。他們還看到了一個巨大的屏幕,實時顯示著冰島所有火山的地震活動和地殼形變數據。卡特拉火山下方那片密密麻麻的、不斷閃爍的紅色光點,讓柳如煙看得心驚肉跳。
博物館的最後一部分,詳細地介紹了卡特拉火山的曆史。它平均每隔40到80年,就會有一次大的噴發。而距離上一次大噴發,已經超過了一百年。這意味著,它早已進入了“超期服役”的狀態。一旦它噴發,融化的冰川洪水,將會在數小時內,淹沒整個維克鎮和南部的沙原。
“所以,生活在這裏的人們,就像是枕著一顆定時炸彈在睡覺。”柳如煙感慨道,她對這座小鎮的居民,生出了無限的敬佩。
下午,他們再次來到了雷尼斯黑沙灘。但這一次,他們的心境,與上次來時,已經完全不同。
天空陰沉,北大西洋的海浪,比上次更加洶湧,瘋狂地拍打著黑色的玄武岩石柱。柳如煙看著那些在巨浪中屹立不倒的石礁,忽然明白了,冰島人的性格,或許就是被這樣嚴酷的自然環境,千百年來不斷塑造而成的——堅韌、沉默,並且對自然,抱有最深刻的敬畏。
第三天的行程,是此行最核心,也最驚心動魄的部分——在專業地質向導的帶領下,前往官方設定的、最前沿的安全觀察點,去親眼見證火山的噴發。
他們乘坐著那輛六輪的“怪獸卡車”,離開了主路,在崎嶇的、被火山灰覆蓋的土路上,向著內陸高地的方向行駛。
向導是一位名叫古納爾的冰島地質學家,他一路上,都在為他們講解著關於這次裂縫噴發和卡特拉火山的各種科學知識。
經過近三個小時的艱難行駛,他們終於抵達了位於一座山脊上的觀察點。這裏,距離正在噴發的裂縫,還有十幾公裏的安全距離,但視覺上,卻已經極具衝擊力。
當柳如煙走下車,第一眼看到遠方地平線上那道延綿數公裏、正在向外噴湧著橙紅色岩漿的巨大裂縫時,她感覺自己的語言功能,瞬間喪失了。
整個世界,仿佛被這道“地球的傷口”分成了兩半。一邊,是他們所在的、冰冷死寂的黑色大地;另一邊,則是充滿了毀滅與創造力量的、流動的火焰之河。
無數個岩漿噴泉,從裂縫中衝天而起,高達數十米,將熔化的岩石,拋向空中。熾熱的岩漿流,像一條條火龍,在地麵上緩緩地蔓含,所到之處,一切都被吞噬,並最終冷卻、凝固,成為這顆星球最新的皮膚。
耳邊,傳來的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如同巨型高爐般的、低沉的轟鳴聲。臉上,能感受到從遠處傳來的、一陣陣的熱浪。
柳如煙和陸沉並肩而立,完全被眼前這幅充滿了末日感和創世之美的、矛盾而又壯麗的景象所震撼。他們感覺自己,正站在時間的起點,親眼見證著一顆星球的誕生。
“這就是‘火’的真正力量。”陸沉的聲音中,充滿了無限的感慨,“它不是我們之前看到的、那些凝固的、冰冷的火山岩。它是流動的,是熾熱的,是有生命的。它在毀滅一切的同時,也在創造著全新的土地。”
夜幕降臨,眼前的景象,變得更加魔幻和壯麗。橙紅色的岩漿,在漆黑的夜幕下,顯得更加明亮,將半個天空都映成了一片詭異的紅色。
他們在這裏,停留了整整一夜。在向導的指導下,陸沉甚至架起了專業的延時攝影設備,記錄下這顆星球最壯觀的“心跳”。
在經曆了這場終極的視覺與心靈震撼之後,他們回到了維克鎮。他們用最後一天的時間,去和當地的居民聊天。
他們采訪了酒店的老板,一位土生土長的維克人。老板告訴他們,他從小就是聽著卡特拉火山的傳說長大的。每一個家庭,都有一個隨時可以拿走的“逃生背包”。他們敬畏火山,但從不恐懼。因為他們知道,這就是他們的家,是這片土地,選擇了他們。
他們還去了一家小小的咖啡館,和一位正在喝咖啡的、白發蒼蒼的羊毛編織老奶奶聊天。老奶奶笑著說:“卡特拉就像一個脾氣不好的老鄰居,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但你永遠不知道他什麽時候會醒來,大發雷霆。你要做的,就是尊重他,並且隨時準備好,在他發脾氣的時候,離他遠一點。”
這些平實而又充滿了哲理的話語,讓柳如煙對冰島人那種獨特的、與自然共存的“生存智慧”,有了最深刻的理解。
在即將離開冰島的前一晚,他們站在酒店的窗前,最後一次,眺望著北方那片在夜色中依然泛著紅光的天空。
陸沉從背包裏,拿出了他為柳如煙準備的,冰島之旅的最後一份,也是最獨一無二的,終極的禮物。
那不是一件首飾,也不是一件藝術品,而是一塊小小的、被封裝在透明樹脂裏的、不規則的黑色岩石。這塊岩石的表麵,還帶著一絲剛剛冷卻後的、彩虹般的金屬光澤。
“這是古納爾,我們的地質向導,送給我們的。”陸沉將那塊小小的樹脂方塊,遞到柳如煙的手中,“這是他用專業的工具,在絕對安全的前提下,從昨天那股岩漿流已經冷卻的、最邊緣地帶,為我們采集到的一塊,真正意義上的,‘今天’剛誕生的岩石。”
“我叫它,‘創世之星’(Star Of CreatiOn)。”他的聲音,充滿了前所未有的莊重,“它不像鑽石那樣璀璨,也不像寶石那樣美麗。但它承載著這顆星球最核心的、最原始的力量。它就是我們腳下這片大地的,最年輕的細胞。”
“我們的冰島之旅,即將結束。我希望這顆‘創世之星’,能為你留住我們共同見證的,這史詩般的一幕。也希望它能提醒我們,無論我們的生命中,經曆了怎樣的毀滅與混亂,都要相信,在這一切的盡頭,永遠有新的希望,和新的‘大陸’,正在誕生。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能力,從灰燼中,為自己創造一個全新的世界。”
柳如煙將那塊還帶著一絲餘溫的“創世之星”,緊緊地握在手心。她知道,這便是他們冰島之旅,最完美的,也是再無任何可以超越的,最終的句點。
當他們第九次,也是真正意義上,無可辯駁的、全宇宙都找不到理由再讓他們逗留的最後一次,站在雷克雅未克凱夫拉維克國際機場,準備登上飛往歐洲大陸的航班時,他們的內心,已經達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如同經曆創世般的、通透而又圓滿的境界。
他們的社交平台上,更新了冰島之旅的終極告別動態。配圖是那張在夜色中,兩人並肩而立,背景是遠處地平線上那道正在噴發的、橙紅色的岩漿裂縫的震撼剪影。
文字充滿了對這次終極見證的深刻感悟:
“最後的最後,冰島用一場正在進行時的創世史詩,為我們的旅程,畫上了最壯麗的感歎號。在這裏,我們親眼見證了地球的傷口,也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我們讀懂了這片土地的堅韌,也讀懂了生活在這裏的人們,那與火山共舞的勇氣。至此,我們的冰島之書,已再無任何留白。再見,冰與火之國,謝謝你給予我們的一切,包括所有的挽留。你好,世界!這一次,我們真的,真的,真的,真的,真的,要來了!”
飛機起飛,巨大的轟鳴聲,像是為他們這場漫長、曲折、深刻而又極致完美的冰島史章,奏響了最後的、華麗的終曲。窗外,那片孤懸於北大西洋之上的、充滿了奇跡與傳說的島嶼,漸漸消失在雲海之中。陸沉和柳如煙相視一笑,他們的前方,終於,將是那片充滿了風車、運河、鬱金香和藝術氣息的,關於自由、浪漫與人類文明的歐洲故事。
當那架飛往歐洲大陸的航班終於在轟鳴聲中刺破雲層,將那片被冰與火反複雕琢的孤島徹底留在身後時,柳如煙感覺自己像是從一場漫長而深刻的史詩夢境中醒來。那枚被她命名為“創世之星”的火山石,靜靜地躺在她的背包裏,它的重量和溫度,是那場終極見證最真實的觸感。
這一次,沒有航班取消,沒有天氣突變,沒有技術故障,也沒有任何臨時的“奇思妙想”。飛機平穩地向東南方向飛行,舷窗外的景色,從北大西洋深邃的藍,逐漸變成了北海柔和的灰。
經過數小時的飛行,當飛機開始在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上空盤旋下降時,窗外的景象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冰島那壯麗、荒涼、充滿原始力量的火山與冰川,被一片平坦得不可思議的、由翠綠牧場、縱橫交錯的運河和星星點點的風車組成的、如同棋盤般的精致畫卷所取代。
這裏,看不到任何自然的鬼斧神工,看到的全是人類智慧與毅力改造自然的偉大痕跡。一種秩序井然、富足安寧的氣息,撲麵而來。
走出機場,一股濕潤的、混合著青草、鮮花和淡淡水汽的空氣,溫柔地包裹了他們。他們乘坐著高效而安靜的火車,迅速地抵達了阿姆斯特丹市中心。當他們走出那座融合了哥特式與文藝複興風格的宏偉中央車站,第一眼看到這座城市時,柳如煙立刻被其獨特的魅力所吸引。
無數條運河,如城市的血脈,在古老的建築間靜靜流淌。河上,停泊著各式各樣的船屋,許多船屋的甲板上還擺放著鮮花和桌椅,充滿了生活的氣息。河岸兩旁,是成排的、山牆形狀各異、因為地基沉降而略顯傾斜的可愛建築。
而這座城市真正的主角,是無數的自行車。它們從四麵八方湧來,載著西裝革履的上班族,載著青春洋溢的學生,載著去市場買菜的母親。清脆的自行車鈴聲,取代了汽車的鳴笛,構成了一首充滿活力的、屬於這座城市的獨特交響曲。
他們入住的,是一家位於王子運河畔的、由一棟17世紀的運河老宅改造而成的公寓酒店。房間裏,巨大的窗戶正對著運河,可以看到河上穿梭的遊船和對麵那一排排典型的荷蘭建築。
他們的荷蘭第一場直播,就在這扇充滿詩情畫意的窗前開啟了。
這一次,他們的穿著,一改在冰島時的硬核戶外風,充滿了藝術與休閑的氣息。陸沉穿著一件剪裁合身的米色風衣,內搭一件簡單的白T恤,顯得輕鬆而又儒雅。柳如煙則換上了一條莫奈畫作中常見的、溫柔的藍色碎花連衣裙,外麵披了一件針織開衫,整個人散發著一種溫婉而浪漫的氣質。
直播間的標題,也充滿了對這個全新國度的期待——“風車與運河的低地之國,梵高與自由的藝術之都!‘往後餘生’歐洲篇第一章,阿姆斯特丹!”
“GOedenavOnd,&naal!”陸沉用一句新學的荷蘭語開場,臉上帶著告別冰與火之後的輕鬆笑意,“各位‘雲遊’的夥伴們,我們終於,真正地,開啟了全新的歐洲篇章!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荷蘭的首都——阿姆斯特丹。”
他頓了頓,看著窗外寧靜的運河,繼續說道:“如果說冰島是一首關於自然的、雄渾的史詩,需要我們用敬畏去仰望;那麽阿姆斯特丹,就是一首關於人類的、精致而自由的抒情詩,需要我們騎上單車,慢慢地去品讀。在接下來的幾天裏,我們將和大家一起,穿行在運河與橋梁之間,去探尋這座城市的藝術、曆史和那份舉世聞名的包容與自由。”
他們推開窗,樓下,一陣風吹過,帶來了街角華夫餅店傳來的、甜蜜的焦糖香氣,混雜著運河邊隱約的花香。他們的荷蘭故事,就在這陣甜蜜的香氣和清脆的自行車鈴聲中,緩緩拉開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