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年貨

字數:3154   加入書籤

A+A-


    臘月二十六的望山村,仿佛被浸泡在一壇陳年老酒裏,連空氣都醉醺醺地透著濃得化不開的年味。
    家家戶戶屋頂上炊煙嫋嫋,與冬日清冷的空氣纏繞在一起。
    空氣中彌漫著複雜的香氣——鬆枝燃燒的煙火氣、滾油烹炸食物的焦香、還有蒸籠裏透出的糯米甜香,交織成一張無形的、誘人的網。
    孩子們興奮的尖叫聲和鞭炮零星的劈啪聲,像跳躍的音符,在這張網上彈奏出歡快的樂章。
    而在村尾那棟嶄新的、白牆灰瓦的江家小樓裏,這份熱鬧與忙碌更是達到了頂峰。
    與往年不同,今年江家的年貨準備,陣仗堪稱“史詩級”——不僅全家老小齊上陣,還加入了不少摩拳擦掌、興致勃勃的“外援”。
    總指揮自然是德高望重的江月娥。
    她身穿一件藏青色罩衣,外麵係著那條洗得發白卻漿洗得幹幹淨淨的舊圍裙,花白的頭發在腦後挽成一個一絲不苟的髻,整個人顯得利落又精神。
    此刻,她正像一位經驗豐富、運籌帷幄的老將軍,目光如炬地掃視著她的“戰場”——從熱氣蒸騰的廚房,到擺滿各色食材的院子。
    “桂香!”江月娥站在廚房門口,雙手在圍裙上擦了擦,聲音洪亮得能穿透整個院子的喧囂,“那豬肉糜可得剁細嘍!顆粒要均勻,今天咱們任務重,得把麥油脂的餡料一口氣都炒出來!這可是重頭戲!”
    廚房裏,吳桂香正圍著那張厚重的柏木案板奮戰。
    兩把厚重的菜刀在她手中仿佛有了生命,隨著“咚咚咚、噠噠噠”富有節奏的聲響,在粉白的豬肉上起落翻飛。
    汗珠從她的額角滲出,順著臉頰滑落,但兩人的臉上卻洋溢著發自內心的笑容,那是一種參與創造的滿足感。
    “放心吧!”陳愛菊頭也不抬地應著,手下動作更快了幾分,“保管給你剁得跟沙粒一樣細,絕不影響口感!”
    院子裏,景象更是壯觀。
    一個臨時用磚頭壘起的土灶雄踞中央,灶膛裏,幹燥的鬆木柴燒得劈啪作響,跳躍的火舌將鍋底舔舐得一片通紅。
    灶前,林海的父親——那位平日裏不苟言笑、頗有威儀的退休老幹部,此刻正毫無形象地挽著袖子,手裏拿著一根燒火棍,神情專注地調控著火候,臉上竟帶著幾分孩童般的興致。
    林媽媽則笑眯眯地在一旁打著下手,及時將劈好的柴火遞過去,老夫妻倆配合得默契十足。
    那口架在土灶上的巨大鐵鍋,平日裏難得一見,此刻正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滾熱的菜籽油在鍋裏冒著細密的青煙,江月娥親自掌勺,手持一把幾乎像小鏟子一樣的大鐵勺,正在奮力翻炒著鍋裏的餡料。
    隻見切成均勻細絲的白蘿卜、黃澄澄的豆腐幹、嫩白的冬筍、肥瘦相間的五花肉,與泡發好的黑木耳、金黃的豆麵混合在一起,在熱油的作用下,發出誘人的“滋啦”聲。
    隨著鹽、醬油、黃酒等調料依次撒入,一股複合的、極其霸道的鹹香瞬間被激發出來,如同無形的鉤子,勾得院子裏所有人都不自覺地吞咽著口水。
    這便是臨市人過年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靈魂——麥油脂,也稱食餅筒的餡料。
    “阿太,好香好香啊!什麽時候可以吃呀?”雙胞胎江沐軒和江沐彤像兩隻不知疲倦的快樂小蝴蝶,在院子裏穿梭。
    江沐彤使勁踮著腳尖,扒著灶台邊緣,烏溜溜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那口魔力大鍋,小鼻子不停地吸著氣。
    江沐軒則肩負著一項“重要使命”,他提著一個小巧的竹籃,小心翼翼地將竹匾上那些已經炒好、正在晾涼的番薯慶糕(將紅薯切片曬至半幹後蒸製而成的傳統甜點)一塊塊撿到籃子裏,然後邁著小步子運回屋裏,那小臉上滿是與年齡不符的認真和責任感。
    真正的力氣活,落在了林海和徐軍這兩位“壯勞力”身上。
    院子一角,古老的石臼和木槌被請了出來。
    蒸得熱氣騰騰、晶瑩剔透的糯米被倒入石臼,林海和徐軍便輪流上陣,高高舉起那沉甸甸的硬木大槌,口中喊著“嗨喲!嗨喲!”的號子,鉚足了勁兒一下一下捶打著臼中的糯米。
    這搗年糕可是個實打實的技術活兒,講究的是趁熱打鐵,力度均勻,才能捶打出那種軟糯拉絲、口感極致的年糕。
    沒幾下,兩人額頭上就冒出了細密的汗珠,厚外套也早就脫在了一邊,但臉上卻洋溢著一種酣暢淋漓的笑容,仿佛在這原始的勞作中,找回了久違的童趣和純粹的快樂。
    相比之下,覃藝雯、周琦和張雪這幾位來自大都市的女明星和白領,則被安排在了相對“文雅”的流水線上——包粽子和做垂麵飯。
    看著江月娥那雙布滿老繭卻異常靈巧的手,拿起兩片碧綠的粽葉,一折一繞便形成一個漏鬥,填入浸泡好的糯米和餡料,再覆蓋上糯米,手指翻飛間,用細麻繩左纏右繞,一個棱角分明、飽滿緊實的粽子便神奇地誕生了。
    覃藝雯和周琦看得眼花繚亂,依樣畫葫蘆,結果不是粽葉散架、糯米漏了一地,就是繩子捆得歪七扭八,活像一個個“傷殘人士”,引得周圍一陣善意的哄笑。
    張雪倒是沉得住氣,細心觀察,慢慢模仿,雖然速度慢些,但好歹包出來的粽子有幾分模樣了。
    而做垂麵飯,一種對麵條手工拉製技藝要求極高的湯麵,則更是讓她們大開眼界。
    隻見江月娥取出一塊醒好的、光滑柔軟的麵團,在手中反複抻、拉、甩,那麵團在她手裏仿佛有了生命,如同變魔術般,越來越細,最終變成千絲萬縷、細如發絲卻韌而不斷的銀絲麵。
    覃藝雯幾人驚歎得合不攏嘴,輪到自己上手時,卻怎麽也使不上那股巧勁兒,麵團在她們手裏不是扯斷就是粘在一起,變成一團麵疙瘩,無奈又好笑的表情再次逗樂了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