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會推閣臣
字數:8516 加入書籤
                    晚上。
    結束了一天的公務,蘇澤拖著疲憊的身體返回家中。
    “夫君辛苦了。”
    趙令嫻看向丈夫,也露出同情的神色。
    蘇澤入仕之後,何曾過過這樣辛苦的日子!
    無論是清貴翰林,還是詹事府,蘇澤每個月的主要公務就是上奏書,就連辦報這件事也就是忙了一小陣子,上了正軌以後都是交給羅萬化的。
    但是現在這個職位不同。
    中書檢正官,掌管中書門下五房,是內閣的襄佐機關,注定是個忙碌到極點的衙門。
    蘇澤總算是明白“作繭自縛”這個成語是什麽意思了。
    這些日子,他每天都要在閣老們之前來到中書門下五房,領著五房的主司先開一個晨會。
    晨會主要就是對前一天的工作進行總結,布置前些時間沒有完成的公務,然後確定今日的公務。
    蘇澤還要聽取手下的匯報,比如沈一貫在推動保生醫局遇到什麽問題,他就要出手幹預,以中書門下五房的名義行文有司督問,這才將各地設立保生醫局的事情推動了下去。
    中書門下五房還要負責內閣公文的流轉。
    以往具體政務的執行都要依靠聖旨,內閣說白了就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機構。
    就是強勢的內閣,也要靠著聖旨的名義為虎皮,推動自己的政令。
    現在不同了。
    既然內閣有了職權,也有了相應的輔佐機構,那內閣的命令會形成公文,由孔目房起草後,發往六部九卿衙門。
    這些公文在朝堂上被稱之為“堂帖”,這正是唐宋宰相簽押下發文件的名稱。
    而所有的堂帖,在羅萬化負責的孔目房負責起草完畢,都要經過蘇澤的過目,然後蓋上內閣的印章和中書門下五房的印章才能生效。
    蘇澤有時候在想,唐宋的聖旨需要政事堂蓋章才能生效,大明的內閣什麽時候能走到這一步?
    如果到了那時候,是不是內閣的命令,也要中書門下五房蓋章才能生效?
    什麽套娃中的套娃?
    這些日子,蘇澤還要過問中書門下五房宿舍的施工進度,還要應對六科給事中的督查,可以說是身心俱疲。
    見到丈夫忙碌到一句還不想說的樣子,妻子趙令嫻也十分心疼。
    她接著說道:
    “夫君,今日有你的一個弟子上門求見。”
    “弟子?”
    趙令嫻拿過朱俊棠的拜帖,看到之後蘇澤連忙問道:
    “他還在嗎?”
    “在,妾身聽夫君說過這個名字,就讓他晚點再來,算算時間應該快到了。”
    果然,門房管事來報,朱俊棠又上門求見了。
    “帶他去書房見我。”
    “夫君不先吃飯嗎?”
    “在中書門下五房已經吃過了,先替我寬衣吧。”
    ——
    一路上,管事的都在偷偷看身後的朱俊棠。
    隨著蘇澤的地位越來越高,能夠讓蘇澤在書房會客的客人越來越少了。
    一宅的書房,是戒備最森嚴的地方,隻有最親近的朋友和門生弟子才能在這裏見客。
    這年輕郎君能讓老爺在書房相見,那就真的是老爺的弟子了,那自然值得多注意幾分。
    朱俊棠此時則是滿腦子的興奮。
    他在國子監接受過蘇澤的指導,但是並沒有正式拜師,這師徒名份沒有坐實。
    今天他以弟子身份送上拜帖,得到了蘇澤的接見,這也就意味著蘇澤承認這段師徒情分了!
    朱俊棠如何不知道自己這位恩師的能量。
    能和蘇澤認下師生關係,日後他在倭國通政署開展工作,也有極大的裨益!
    更何況朱俊棠也想著什麽時候能完成倭國的差事,調回國內任職,那就更需要蘇澤這位恩師幫忙了。
    見到蘇澤後,朱俊棠連忙行了一個弟子拜見老師的大禮。
    蘇澤任由他行禮後,這才歎道:
    “那日在國子監一別,後聽沈司業(沈鯉)說朱郞罹遇海難,我還傷心不已。”
    “後來聽說你和黃博士流落到倭國,成就了一番事業,蘇某為你們高興。”
    “講一講你在倭國的見聞吧?”
    朱俊棠連忙將自己在倭國的見聞說了一遍,蘇澤一直都認真的傾聽,等到朱俊棠說完之後才問道:
    “你是說,那織田信長得到了大明火器襄助,擊敗了武田信玄和足利義昭的聯軍,織田家已經準備上洛了?”
    朱俊棠點頭說道:
    “堺港的消息是這樣的,但是倭國的戰報虛虛實實,黃主司說還要查探確定後再發回通政司。”
    蘇澤點頭。
    曆史果然發生了改變。
    原時空,武田信玄起兵幫助足利義昭,在三方原之戰擊敗織田信長的軍隊。
    織田信長暫時退回岐阜,展開了和武田信玄軍隊的對峙。
    原時空如果不是武田信玄早死,織田信長能不能成為倭國霸主還猶未可知。
    但是這方時空,由於織田信長采購了大量的大明淘汰軍火,特別是大量佛郎機炮的加入,讓織田信長直接就擊敗了武田信玄的軍隊。
    那也就是說,織田信長提前完成了“上洛”,控製了倭國的“京都”,曆史走向就要完全不同了。
    “倭國其他勢力怎麽看?”
    朱俊棠說道:
    “島津家大為驚懼,派人傳信讓我們多采購大明的軍火。”
    “聽說九島的大名準備串聯,共同對抗織田家。”
    九島就是倭國的九州地區,因為九州這個名字太大了,大明的讀書人對於擅自給自己起名九州的倭人不滿,就把倭國九州地區,改名為九島。
    蘇澤點頭,織田信長上洛,其他大名驚懼聯合也是正常的。
    隻是織田信長如此快的上洛,還是讓蘇澤有些憂慮,如果倭國更快的統一,那對大明來說也不是什麽好事。
    朱俊棠說道:
    “黃主司也說了,認為朝廷應該減少對織田家的貿易,轉而支持其他的大名。”
    蘇澤點頭,這黃文彬不愧是楊思忠推薦的主司,果然是個人才。
    維持倭國的分裂,才更加符合大明的利益。
    但是織田信長經過如此大勝,士氣高昂,他們本來就控製銀山,如果要繼續獲得白銀,還是免不了要和織田家打交道。
    朱俊棠又說道:
    “恩師,黃主事還說,如果直接支持織田家的對手不方便,不如支持織田家內部的派係。”
    “哦?”
    朱俊棠說道:
    “倭人一麵強調忠義,但是這些大名又是倭國最不忠的人。”
    “如此的主君,手下又談何忠義?”
    “弟子和織田家的使者多有接觸,織田家中也有頗多野心之輩。”
    “今日之足利氏,未嚐不是明日之織田氏。”
    聽到朱俊棠這麽說,蘇澤露出滿意的表情,看來流落倭國的這些日子,黃文彬和朱俊棠是真的研究了倭國,搞透了倭國人的性格。
    倭國就是這樣的,無論這些大名如何強調其正當性,他們是整個體係的“叛亂者”是無法更改的。
    受製於統治技術的問題,倭國也無法建立類似大明的科層式的文官統治係統,一個大名的地盤大了,必然要將土地繼續分封下去。
    每一個大名內部都是暗流湧動,甚至也會出現互相攻擊和搶地盤的情況。
    原時空織田家的崩潰有其偶然性,但也有其必然性。
    蘇澤滿意的說道:
    “在離開京師之前,將你在倭國的見聞寫下來送到府上,我有空請閣老看看。”
    聽到這裏,朱俊棠感激的看向蘇澤。
    倭國通政署隻是通政司的一個部門,距離內閣太遠了。
    如果能讓閣老看自己的文章,記住自己的名字,對於日後的仕途大有好處。
    朱俊棠知道這是蘇澤在幫自己鋪路,他連忙說道:
    “多謝恩師提攜!”
    蘇澤擺手說道:
    “也談不上提攜,你和黃文彬在倭國也受苦了。”
    “隻是這段時間倭國事務離不開二位,隻能暫時委屈你們留在倭國了。”
    “等事成之日,本官會請奏讓二位凱旋回朝的!”
    朱俊棠連連道謝。
    “事成之日”,“凱旋回朝”,從蘇澤的話中,朱俊棠也領悟到了一些東西。
    看來大明對倭國的要求並不簡單。
    大明對倭國的要求,和以往不一樣了。
    原本朱俊棠還認為,大明對於倭國的要求,就是和朝鮮一樣,返回到大明朝貢體係,奉大明為宗主國那樣進行鬆散的控製。
    但是現在看來,大明是要插手倭國內部的事務,甚至徹底控製倭國!
    仔細想想似乎也有道理。
    倭國距離大明太近了。
    東南倭亂就告訴大家,一個不受控的倭國,對於大明是多大的威脅。
    倭國可以威脅整個東北亞的航道安全,侵擾大明最繁華的東南沿海地區。
    隻有將倭國完全納入控製,至少說扶植一個恭順的傀儡政權,大明的海域才能安全。
    明白了蘇澤的想法之後,朱俊棠也在斟酌那份遞交給內閣的報告要怎麽寫。
    既要寫出倭國的威脅,又不能太誇大倭國的勢力,以免讓閣老們不願意插手幹預倭國。
    等送走了朱俊棠之後,蘇澤對這個弟子十分的滿意。
    朱俊棠已經是舉人了,也已經入仕當官,如果用仙俠的說法,他也算是“內門弟子”了。
    “內門弟子”就可以得到“宗門”的部分支持了。
    當然,剛才蘇澤給朱俊棠的許諾,也並非是空頭支票。
    這些都是蘇澤很容易實現的事情,他給朱俊棠許諾,也是希望他能在倭國繼續立功。
    怎麽這麽看來,朝廷裏還真有一個蘇黨?——
    十二月五日,隆慶皇帝終於禦準了殷士儋的辭表。
    至此,教育和保生醫療專務大臣殷士儋,正式辭任閣臣。
    對於這位老臣,隆慶皇帝給予了最高禮遇。
    賜少師,太子太師,這是明確了殷士儋和皇帝父子的師徒名份,這也是致仕官的高級禮遇。
    又賜中極殿大學士,大明的殿閣學士體係,是專門給閣臣加官用的。
    中極殿大學士,也就是以前的華蓋殿大學士,這是殿閣體係的頂點,這是給殷士儋超品官員的退休待遇。
    又多蔭了殷士儋一子,同時禦賜禁衛二十人,賜予殷士儋最高等級的勘合,允許他使用官驛返鄉。
    禦賜的銀元、珍寶就不說了,這份退休待遇也讓京師官員眼熱不已。
    蘇澤知道,殷士儋能有如此的高退休待遇,也是因為他是內閣實權化之後第一個致仕的閣臣。
    同僚的退休待遇,也就是現任的政治待遇。
    殷士儋能享受這麽高的退休待遇,也說明了內閣淩駕於百僚之上的特殊地位。
    皇帝等於告訴群臣:
    想要更好的退休待遇?那就想辦法入閣吧!
    最後皇帝還派遣太子親自在文華門外辭送殷士儋,殷士儋對代表皇帝給他送行的太子行叩拜大禮,又對著皇帝寢宮方向叩拜,老淚縱橫的踏上了歸鄉之路。
    蘇澤站在相送的閣臣後麵,眼看著殷士儋致仕,就連一向強硬的高拱都有些傷感。
    本來和殷士儋就有私交的趙貞吉,更是用袖子輕點眼角,偷偷擦去淚水。
    隻不過等到殷士儋離開京師之後,一刻都沒有因為前閣老的離去傷感多久,新的浪潮已經出現!
    教育和保生醫療專務大臣出缺!
    這一次也是內閣權力加強之後的第一次增補閣臣,很快就在京師掀起了風暴!
    如今內閣的事務已經非常繁重了,殷士儋去職後,高拱立刻上奏皇帝,請求增補閣臣。
    隆慶皇帝自然同意,下詔按照舊例,增補閣臣。
    聖旨到內閣之後,高拱看向蘇澤問道:
    “陛下諭令是按照舊例增補,中書門下五房有什麽看法?”
    張居正也看向蘇澤,舊例是吏部主持九卿和科道的會議,通過廷推的方法確定候選人。
    一般來說,閣臣候選人隻有三個,吏部會推出這個三人名單之後,再送入宮中由皇帝挑選。
    這項製度已經執行了上百年了,高拱突然詢問蘇澤,顯然有別的用意。
    蘇澤說道:
    “請吏房主司宋之韓手持聖旨,前往吏部督辦會推事務,一應過程皆需要記錄,隨會推名單承報內閣。”
    聽到這裏,高拱滿意的點頭。
    中書門下五房自然不可能侵奪吏部支持會推的職權,但是全程監督還是可以的。
    閣臣自然不可能明著插手會推的事情,但是總要對過程心中有數。
    中書門下五房就是內閣的耳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