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內閣又出缺

字數:8335   加入書籤

A+A-


    因為直沽還有疫情,雖然接種了牛痘,朱俊棠還是不太放心。
    他沒有選擇正常的路線,從海上進入直沽再入京,而是直接從萊州前往大明府,利用運河漕運入京。
    其實這條路才是以往入京常走的路線,隻不過這幾年的時間,大家已經習慣了海運的便利和迅捷,越是這樣,就也是無法忍受坑坑窪窪的陸路了。
    山東的道路已經算是最好的了。
    山東是最早開征商稅的地區,地方官府普遍都很有錢,地方上商業繁榮需要有更好的交通,“想富先修路”的口號也開始喊出來。
    地方官府都會整修一下道路,畢竟這也算是政績。
    就是地方衙門手頭緊的,當地士紳也會慷慨解囊,一個地方商業繁榮,士紳們也能賺到更多的錢。
    如果是海路,從萊州到直沽隻要三四天,然後一兩天就能入京了。
    可從陸路到大明府,這還是朱俊棠是孤身前往,沒有攜帶商品貨物的情況下,足足用了十天時間。
    等到了大明府的時候,朱俊棠又聽說消息,運河已經凍上了,他要沿著運河古道繼續陸路進京了。
    等到朱俊棠抵達京師的時候,已經要到十二月了。
    被顛簸到身體都要散架,朱俊棠暗暗發誓,這輩子能坐船的時候堅決不走陸路了!
    不過等到朱俊棠來到京師城門前的時候,還是被寒冬的京師嚇了一跳。
    自從房山鐵路開通以後,煤炭價格大跌,普通百姓也開始燃煤取暖。
    城外的工廠,城內的取暖,每日這麽多的煤炭燃燒,讓整個京師的空氣中都帶有灼熱的感覺。
    這讓最近都住在堺港這個海濱城市的朱俊棠十分的不適。
    但是京師百姓,似乎已經習慣了這股氣味,朱俊棠在同行商人的提醒下,找到了出租馬車。
    如今朱俊棠也已經有官身在了。
    倭國通政司,比朝鮮通政司低一等,但也是是妥妥的從五品衙門。
    主司黃文彬,就是從五品,朱俊棠這個副主司,就是正六品。
    朱俊棠也不理解,自己一個舉人,本來是要去澎湖訪友的,怎麽就一下子成了正六品的官了?
    這次朱俊棠返回京師,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前往通政司,拿回有關倭國通政署的相關印鑒,以及自己和黃文彬兩人的官袍。
    除此之外,朱俊棠還要向通政使李一元匯報倭國通政署的情況,完成這兩年的述職匯報。
    朱俊棠想了想,反正朝廷也沒有規定自己述職的期限,現在這幅風塵仆仆的樣子,萬一給通政使留下不好的印象,他幹脆決定休整一天,等明日再去通政司。
    但這個時候住在哪裏,就是一個問題了。
    朱俊棠原本是國子監生,但是自己離開這麽久,國子監應該已經將自己除籍了。
    而且現在回國子監也不合適。
    好在同行的商人,給朱俊棠指了一條路。
    “商館?”
    “是啊,聽口音,郎君是山西人吧?山西商人眾多,現在京師也有不少商館,很多都是你們山西人建的,隻要給錢就能提供食宿。”
    “這不是會館嗎?”
    “和會館還是不太一樣吧?商館是隻要有錢就能住,不管你是哪裏人,而且隻要郎君出得起價錢,多少錢的商館都有。”
    “聽說最好的商館也是你們山西人開的,就在山西會館邊上,請的廚子都是從官府迎賓館挖的大廚!”
    朱俊棠摸了摸口袋,他這次返京述職,黃文彬給了他一大筆錢。
    但是朱俊棠還是不準備在吃住上花太多的錢,打聽了一個距離通政司比較近,又能洗熱水澡的商館之後,朱俊棠就坐上四人馬車,前往這家商館。
    馬車十分的趕緊,車上也提供當日的報紙。
    為了保暖,車主還在馬車上安裝了小炭爐,炭煙還被鐵管導出車外,讓車內隻能感覺到暖意,聞不到難聞的味道。
    朱俊棠想到自己在堺港的時候,出行隻能夠乘坐人力轎子。
    倭國的轎子都是兩人抬的滑竿轎子,坐之前千萬不能吃東西,不然就等著將所有東西都吐出來吧。
    京師的道路方正,馬車也是安裝了減震的彈簧的,等到馬車動起來的時候,朱俊棠感覺就和坐在房子裏一樣,如果不是看著窗外倒退的街景,還真以為馬車沒動呢。
    京師都這麽方便了啊。
    朱俊棠再次感慨,他們在倭國的時候就無比思念京師的繁華,如果讓黃主司知道京師現在的樣子,他不會更加思念京師?
    這可惜兩人都是朝廷任命的官員了,恩師也親自寫信給黃文彬,說明倭國通政署的重要性。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黃主司是不要想歸鄉了。
    看看另外幾個海外通政署,他們派遣的年份都要更久,不也都在異國他鄉待著嗎?
    想到同僚們的“奉獻精神”,黃文彬和朱俊棠更是不好意思開口提調回來的事情。
    朱俊棠上車之後,見到了一個清瘦的少年也上了車,他手裏捧著一本科舉的書,而目的地則是國子監。
    是新人嗎?
    朱俊棠在國子監也算是名人,國子監的老人他基本上都認識。
    朱俊棠起了好奇心,正好車夫也在招徠顧客,要湊齊四人才能發車。
    閑著無聊,朱俊棠問道:“郎君是在國子監讀書嗎?”
    孫文啟看朱俊棠也是讀書人的打扮,他也不敢撒謊,連忙說道:
    “在下學業淺薄,隻是在國子監預科讀書,郎君是高看我了。”
    原來是預科啊,怪不得不認識。
    朱俊棠離開京師的時候,就聽說過預科的事情。
    和武監預科一樣,國子監預科也是給有誌向升入國子監的少年讀書人準備的學校。
    有了國子監這個話題,朱俊棠很快就將話題轉移到了科舉上。
    在一番交談之後,朱俊棠對於孫文啟的水平也有了判斷。
    孫文啟雖然聰明,但是開蒙還是晚了,在一番苦讀下,他目前大概是秀才的水平。
    其實也相當不錯了,很多國子監生剛剛就讀的時候,也就是秀才的水平。
    能有秀才的水平,在國子監預科也算是不錯了。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孫文啟在國子監預科中也算是成績優異了。
    讀書這件事,還是最看天賦的。
    孫文啟開蒙晚,但是學業進步迅速,就連國子監來授課的老師,也經常誇讚孫文啟。
    當然,秀才不過是科舉之路上的開始。
    秀才之後還有舉人,當年朱俊棠多少同窗就是考不上舉人,最後放棄學業了。
    舉人之後還是進士,進士還要二甲才能參加館選成為庶吉士。
    科舉之路的頂點,就是自己的恩師蘇澤那樣的。
    看著剛剛踏上科舉之路的孫文啟,朱俊棠還是說了幾句老登味道十足的勸學話。
    他這些話也是真心實意,朱俊棠科舉之路已經斷了,隻能勉勵後輩了。
    等到車廂的人齊了,朱俊棠停止了交談。
    他身份敏感,又不能向孫文啟透露自己的身份,再聊下去也沒什麽話題了。
    朱俊棠準備述職完畢,再去一次國子監訪友。
    ——
    次日,在商館休息完畢的朱俊棠,好不容易才從溫暖的被子中爬起來。
    實在是太舒服了!
    入住的時候,店小二就介紹過商館的寢具,還特意說這被套是用最新的長絨棉織成的,被芯也是用的高檔棉花製作的。
    等用了以後,朱俊棠才知道什麽叫做享受!
    相比之下,自己在倭國住的就是狗窩。
    梳洗完畢之後,朱俊棠終於來到了通政司。
    送上了拜帖後不久,經曆官徐叔禮就過來,帶著朱俊棠前往通政使李一元的公房。
    朱俊棠心中忐忑,通政使可是大九卿級別的重臣。
    而且故地重遊,當年自己和父親逃出京師,父親被害後,自己來到通政司敲響登聞鼓,那個場景曆曆在目。
    時過境遷,自己竟然也成了通政司的官員。
    難道這就是造化弄人?
    朱俊棠見到了現任通政使李一元。
    接下來就是正常的程序了。
    李一元先確定朱俊棠的身份。
    朱俊棠之前在國子監讀書,黃文彬原來就是通政司官員。
    確認流程十分的迅速,等明確身份後,李一元笑著說道:
    “官袍印鑒,通政司已經準備好了,朱司副過會兒去簽收帶回倭國。”
    “遵命!”
    “黃主司和朱副司有關倭國的情報,陛下和閣老們都很滿意,你們的功勞通政司也是一筆一筆記著呢,朝廷不會虧待你們的。”
    “多謝通政使大人,下官和黃主司必定為大明鞠躬盡瘁!”
    李一元臉上的笑容更甚了。
    通政司之所以能夠成為九卿衙門排行第一的衙門,除了整頓天下驛路,掌管公文傳遞通道外,最重要的就是海外通政署了。
    隨著航海時代的到來,大明這頭“巨獸”,總算是開始跌跌撞撞的撲向海洋。
    而等到大明這頭“巨獸”進入海洋後,它才赫然發現,海洋是如此廣闊和美妙!
    海外龐大的利潤,這些都是妥妥的增量利潤。
    在看到這些利潤之後,大明的頂層們開始前赴後繼的加入到這場狂歡中。
    和原本在國內卷存量不同,卷存量就是要在普通百姓手裏奪食,兼並土地就是要和朝廷抑兼並的國策作對。
    而海外增量就沒有這麽多限製了,甚至在海外《大明律》都不適用了。
    大明這些海外的通政署,每年給大明帶回來大量的情報,在本地擁有巨大的影響力。
    這其中一些情報,隻要稍稍透露出去,就能讓人發大財。
    倭國通政署更是如此。
    朝鮮貧瘠,又是大明排行第一的藩屬國,對大明十分的恭順。
    南洋雖然富饒,但是遍布原始雨林,還有使用毒箭的土人。
    倭國就不一樣了。
    這是一個擁有龐大人口,成熟經濟係統,並且擁有龐大白銀和黃金儲量的國度!
    更加美妙的地方,倭國各方勢力為了奪取所謂“天下人”的地位,正在進行血腥殘酷的廝殺。
    倭銀公司壟斷了對堺港的貿易,但是有更多的船隊前往倭國,他們在倭國的其他港口靠岸,換取其他大名手裏的白銀。
    雖然他們沒有特許貿易的優惠,但是這些利潤也可以支持起船隊的往來了。
    倭國通政署的成績,就是通政司的成績,李一元麵對這個給自己刷政績的機構,自然是笑臉相迎了。
    李一元這麽殷勤,還有一個原因。
    殷閣老要致仕了。
    在中書門下五房的輔助下,殷士儋最後這點工作已經完成。
    就在昨天,殷士儋又上辭表,但是這一次他已經閉門不出,不再去內閣上衙了。
    按照流程,殷士儋再上兩次辭表,皇帝就會親自批準他辭職歸鄉了。
    而以如今內閣工作的繁重程度,必然要增補閣臣!
    又到了增補閣臣的時候了!
    李一元作為九卿,也是閣臣的候選人之一。
    誰不想入閣啊,況且是內閣權力大大加強,淩駕於六部九卿衙門之上的今天。
    李一元要入閣,自然要有政績。
    海外通政署就是最好的政績。
    李一元看向朱俊棠。
    作為部門主官,李一元看過朱俊棠的檔案。
    為父鳴冤的宗室子弟,又被皇帝賜入國子監讀書,然後考上舉人,曾經是蘇澤的弟子。
    朱俊棠的履曆堪稱完美,唯一的問題就是學曆差了一點。
    李一元帶著笑容說道:
    “你曾經是蘇檢正的弟子吧?來京以後有沒有拜見恩師?”
    朱俊棠愣了一下,連忙說道:“卑職身負倭國通政署的公務返京,沒有完成公務之前,還不曾去恩師府上拜見。”
    是個懂規矩的。
    李一元說道:
    “倭國通政署幹係緊要,你還是要盡快返回堺港的。不過本官還是能幫你通融一下,讓你在京師逗留幾日的。”
    朱俊棠立刻明白了李一元的意思,高興的說道:
    “多謝通政使大人成全!”
    送走了朱俊棠,李一元再次開始思考,這次如果要增補閣臣,自己最大的競爭對手應該就是吏部尚書楊思忠了。
    想到這位素來就有“識人之明”的吏部尚書,李一元就覺得惡心!
    將自己拉回通政司受罪,就是楊思忠幹的!
    什麽識人之明!不過是打擊報複罷了!
    李一元眯著眼睛,這次一定要搶在楊思忠前入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