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針十二原篇第一(五)
字數:6547 加入書籤
有一天,黃帝突然對岐伯說:“岐伯啊,我聽說針灸這事兒,雖然能治病救人,但搞不好也會出亂子,對吧?我就納悶了,這針灸要是紮得不對,到底會有啥害處呢?”
岐伯一聽,嘿,黃帝這是要給自己挖坑啊,不過咱岐伯是誰?那可是中醫界的泰鬥,針灸界的扛把子,於是慢悠悠地說:“哎呀,黃帝啊,你這問題問得好,問到點子上了。針灸這事兒,就跟炒菜一樣,火候、調料都得恰到好處,不然不是糊了就是淡了,對吧?針灸要是紮得不對,那危害可不小呢!”
黃帝一聽,眼睛立馬就亮了,跟打了雞血似的:“快說說,快說說,到底有啥危害?”
岐伯清了清嗓子,開始了他的爆笑針灸課堂:“首先啊,咱們得明白,針灸的本質是啥?不就是通過刺激穴位,調動人體自身的氣血來治病嘛。但是呢,要是針灸紮得不對,比如紮到了不該紮的地方,或者紮得太深,那可就麻煩了。”
“比如說吧,你要是紮到了人體的‘精庫’這裏指中醫理論中儲存精氣的地方),而且針還留在那裏不拔出來,那可就相當於給身體的‘精庫’開了個大口子,精氣就嘩嘩地往外流了。這精氣可是人體的寶貝啊,能滋養五髒六腑,維持生命活動。精氣一泄,身體可就虛弱了,病不但沒好,反而更嚴重了,人也變得恇恇慫慫的,跟霜打的茄子似的。”
黃帝一聽,哈哈大笑:“哎呀,這比喻真形象,那以後我可得小心了,別一不小心就成了霜打的茄子。”
岐伯接著又說:“還有啊,要是針灸紮得不對,但趕緊拔出來了呢?那也別高興得太早,因為這時候雖然精氣沒泄太多,但氣血卻被攪亂了。氣血在人體內可是要按規矩走的,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車一樣,都有固定的車道和速度。你這一針下去,氣血就亂了套了,到處亂跑,結果呢?就容易在身體的某個地方堵車,形成‘癰瘍’就是中醫說的膿腫、瘡瘍)。”
黃帝一聽,瞪大了眼睛:“這麽說來,針灸還真是個技術活啊,稍有不慎,就得鬧出大亂子。”
岐伯點了點頭:“那是自然,所以針灸這事兒,得找專業人士來幹,不能瞎胡鬧。而且啊,就算是專業人士,也得小心翼翼,一絲不苟,因為人體的穴位啊,那可是比頭發絲還細的地方,稍微偏一點,效果就差十萬八千裏了。”
黃帝聽了,連連點頭:“對對對,這事兒得慎重,不能馬虎。那岐伯老師,您再給我講講,怎麽才能避免這些危害呢?”
岐伯笑了笑:“這事兒啊,說起來也簡單,就是要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你得先了解自己的身體,知道哪些穴位能紮,哪些穴位不能紮;還得了解針灸的原理和方法,知道怎麽紮才能調動氣血,治病救人。所以啊,要想學好針灸,非得下苦功不可。”
黃帝一臉好奇地問岐伯:“歧伯啊,我這心裏老是琢磨著,咱們這五髒六腑要是有個頭疼腦熱的,到底是個啥道理呢?你能不能給我講講這其中的門道?”
歧伯捋了捋胡子,笑眯眯地說:“哎呀,黃帝啊,你這問題問得可是深啊!不過呢,咱們中醫講究的就是個‘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來來來,我給你細細道來。”
黃帝眼睛一亮:“快講快講!”
歧伯繼續說道:“咱們先說這五髒吧,它們可不是孤軍奮戰,每個髒都有它的‘小夥伴’——六腑。這五髒六腑啊,就像是一個大家庭,各有各的角色,但都得互相照應著。而在這大家庭裏,還有十二個特別重要的‘守護神’,它們就是十二原穴。”
黃帝疑惑地問道:“十二原穴?聽起來挺神秘啊!”
歧伯耐心地解答:“神秘歸神秘,但作用可大了去了!這十二原穴就像是五髒六腑的‘信號燈’,它們能從四關就是咱們的兩肘窩和兩膝窩這四個地方)出來,然後分別對應著五髒。所以啊,要是五髒有啥不對勁,咱們就可以通過這十二原穴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黃帝恍然大悟道:“哦~原來是這樣!那具體怎麽操作呢?”
歧伯哈哈一笑:“別急嘛!咱們一個一個來。比如說啊,這肺呢,在陽中之少陰的位置,它的守護神就是太淵穴。太淵穴在哪兒呢?就在咱們手腕這兒,你摸摸看,是不是有兩個脈搏跳動的地方?對,就是那個!要是肺有問題,比如咳嗽啊、氣喘啊,太淵穴就會有所反應。”
黃帝試著摸了摸:“嘿,還真有啊!那其他的呢?”
歧伯淡然一笑:“別急嘛!咱們繼續。這心啊,在陽中之太陽的位置,它的守護神是大陵穴。大陵穴在手腕橫紋中間,掌長肌腱和橈側腕屈肌腱之間。你要是覺得心慌意亂、失眠啥的,就可以揉揉大陵穴。”
黃帝若有所思道:“嗯,聽起來挺有道理的。”
歧伯一臉地風輕雲淡:“那當然啦!接著來啊,肝呢,是陰中之少陽,它的守護神是太衝穴。太衝穴在腳背上,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你要是覺得肝火旺、脾氣大,那就得趕緊揉揉太衝穴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黃帝笑得前仰後合:“哈哈,那我以後生氣了就先揉揉腳!”
歧伯繼續說道:“對對對!還有啊,脾是陰中之至陰,它的守護神是太白穴。太白穴在腳的內側,第一蹠趾關節後緣,赤白肉際凹陷處。你要是覺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啥的,太白穴就是你的救星啦!”
黃帝點了點頭道:“嗯嗯,記住了!”
歧伯又接著說道:“最後啊,腎是陰中之太陰,它的守護神是太溪穴。太溪穴在腳的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你要是覺得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啥的,太溪穴就得趕緊用起來啦!”
黃帝一臉崇拜地說:“歧伯啊,你可真是個活字典啊!那還有兩個呢?膏之原和肓之原呢?”
歧伯大笑道:“哈哈,這兩個啊,比較特殊。膏之原在鳩尾穴,就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七寸。肓之原在脖胦穴,這個嘛,位置比較隱蔽,就不多說了。不過啊,這兩個穴位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於一些比較頑固的疾病,它們可是能發揮大作用的!”
黃帝連連點頭:“嗯嗯嗯,受教了受教了!”
歧伯繼續說道:“所以啊,黃帝啊,這十二原穴就像是咱們身體的‘守護神’,它們能反映出五髒六腑的健康狀況,也能幫助咱們調理身體。以後啊,你要是覺得哪裏不對勁,就可以先找找對應的原穴,說不定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線索呢!”
黃帝說:“嘿,岐伯老兄,我這心裏頭有個疑惑啊,就像吃了沒放鹽的麵條,淡得慌!都說肚子脹氣得找三陽經的穴位,拉肚子得紮三陰經的穴位,這到底是為啥呢?你給我說道說道。”
岐伯一聽,哈哈大笑,拍了拍黃帝的肩膀說:“黃帝啊,你這問題問得好,簡直就是十萬個為什麽裏的vip級別啊!來來來,聽我慢慢給你扒拉清楚。”
“首先啊,咱們得明白,人體這五髒六腑,一旦有了毛病,就像是衣服上紮了根刺,或者是被墨水濺了個汙點,又或者打了個死結,再或者是門給關死了。你想啊,刺紮了,拔出來不就完了嘛;墨水濺上了,洗一洗也就幹淨了;結打上了,耐心解一解,總能鬆開;門關了,找把鑰匙,或者幹脆來一腳,哈哈,不就開了嘛!”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喲嗬,岐伯你這比喻,簡直是醫學界的段子手啊!接著說,接著說。”
岐伯清了清嗓子,繼續道:“有些人說啊,老毛病,治不好了,那都是瞎扯!咱們中醫的針灸,那可是有魔法的哦。高手針灸師,那手法,簡直就像是在玩解謎遊戲,一針下去,不管是多年的刺,還是陳年老汙,亦或是心結、腸梗阻,統統給你搞定!就像變魔術一樣,‘嗖’的一下,病就好了。”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插嘴:“那你說說,這針灸是怎麽變魔術的?”
岐伯故作神秘,壓低聲音說:“針灸啊,其實就是給身體發信號,告訴它哪裏不對勁,趕緊調整。三陽經啊,那是負責給身體加油打氣的,像太陽一樣,能量滿滿。所以,肚子脹氣這種‘打氣過頭’的情況,咱們就得找三陽經的穴位,給它泄泄火,就像給氣球放放氣,讓它別那麽膨脹。”
“至於三陰經嘛,那可是滋養身體的溫柔鄉,像是細雨滋潤著幹涸的土地。拉肚子這種‘營養流失’的問題,就得靠三陰經來補補身子,固本培元,就像是給漏水的船打補丁,讓它別再漏水了。”
黃帝聽得連連點頭,笑道:“岐伯,你這解釋,比吃紅燒肉還過癮!不過,我還是有點好奇,那些說老病治不好的人,到底是咋回事?”
岐伯歎了口氣,搖了搖頭:“唉,那都是因為沒找到對的方法啊。你想想,治病就像是找寶藏,得知道藏寶圖在哪兒,還得有把趁手的鏟子。有些醫生啊,可能還沒找到那張藏寶圖,或者鏟子不夠鋒利,自然就覺得治不好了。但咱們中醫啊,講究的是望聞問切,四診合參,找到病因,對症下藥,哪有治不好的道理?”
黃帝一聽,拍案叫絕:“說得好!岐伯,你簡直就是醫學界的哲學家,不僅治病救人,還啟迪人心啊!這麽一來,我這心裏頭的疑惑,就像是被你一針紮破的氣球,徹底沒影兒了!”
岐伯也笑了:“黃帝兄,你這是誇我呢,還是誇針灸呢?不過啊,話說回來,咱們中醫的魅力,就在於這份智慧與和諧,人與自然,人與身體,都得講究個平衡。針灸,不過是打開這扇平衡之門的鑰匙罷了。”
說到這裏,岐伯突然話鋒一轉,幽默地說:“當然了,黃帝,你要是哪天也肚子脹或者拉肚子了,記得別來找我啊,直接去找三陽經和三陰經的穴位,它們可比我這個老頭子靠譜多了!”
黃帝有一天突發奇想,對身邊的岐伯說:“嘿,岐伯啊,我總聽你說針灸如何如何神奇,能治百病。那你給我講講,刺那些熱得跟火爐似的病人,和刺那些冷得跟冰棍一樣的病人,有啥不一樣的講究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岐伯一聽,哈哈一笑,捋了捋他那飄逸的胡須,說道:“這事兒啊,簡單又深奧,且聽我慢慢道來。”
“先說刺那些熱得跟吃了辣椒似的病人吧,你得想象自己把手伸進剛燒開的熱水鍋裏,那速度,得要快、準、狠!為啥呢?因為這些人體內啊,就像有個小火爐在熊熊燃燒,你得趕緊把火給滅了,不然燒壞了五髒六腑可咋整?這一針下去,就像消防員噴水一樣,得迅速降溫,讓那熱氣順著經絡往下跑,跑到腳底排出體外。這就是咱們中醫說的‘熱者寒之’,用寒涼的針刺法來對付熱病。”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哇塞,這比喻太形象了!那刺那些冷得跟南極企鵝一樣的病人呢?”
岐伯繼續笑道:“刺他們啊,你得想象自己是個懶漢,大冬天的不想出門,腳步沉重得跟灌了鉛似的。為啥呢?因為他們體內啊,陽氣不足,寒氣太重,你得慢慢溫補,激發他們自身的陽氣,讓他們從裏到外都暖和起來。這一針下去,就像給身體開了個小太陽,溫暖舒適,讓寒氣逐漸消散。這就是‘寒者熱之’,用溫熱的針刺法來調理寒症。”
黃帝點頭如搗蒜:“原來如此,那具體紮哪些穴位呢?快給我講講!”
岐伯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比如說,有個病人,他下麵陽氣不足,上麵卻熱得要命,這種情況咱們叫‘陰有陽疾’。這時候,你得找他的‘足三裏’穴,這可是個養生大穴,位於小腿外側,膝蓋骨下方三寸的地方。你紮這一針,就像給身體開了扇窗,讓上麵的熱氣順著經絡跑到下麵來,和陽氣匯合,達到陰陽平衡。記住啊,紮針的時候得全神貫注,一針到底,直到病人覺得氣往下走了,這才算到位。如果還沒感覺,那就再來一針,直到熱氣乖乖聽話為止。”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笑道:“這足三裏,簡直就是身體的‘熱氣球調節器’嘛!那要是病氣在身體上麵,又靠近裏麵的呢?”
岐伯答道:“這時候,你就得找他的‘陰陵泉’了。這穴位在小腿內側,膝蓋骨下方,摸著軟綿綿的,就像是身體裏的一個小水庫。你紮這一針,就像給水庫開了閘,讓病氣隨著水流往外排,達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的效果。記住哦,這是針對病氣在內、在上的情況。”
黃帝又問:“那要是病氣在上麵,又靠近外麵的呢?”
岐伯笑道:“這時候,咱們的‘陽陵泉’就該上場了!這穴位也在小腿外側,但比足三裏靠上一點,就像是身體的一個‘排氣扇’。你紮這一針,就像給身體裝了個強力風扇,把病氣直接從體外吹走。這可是治療風濕、關節痛等疾病的利器哦!”
黃帝聽完,拍案叫絕:“岐伯啊,你這針灸理論,簡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武俠小說啊!每個穴位都是高手的秘籍,每一針都是絕世武功!”
岐伯哈哈大笑:“黃帝大人說得沒錯,中醫針灸,就是一部人體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寶典。咱們不僅要學會用針,更要用心去感受身體的每一個細微變化,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手到病除’,讓病人恢複健康,笑口常開!”
喜歡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請大家收藏:()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