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水篇第十二(八)

字數:5655   加入書籤

A+A-


    話說有一天,黃帝閑來無事,就跟岐伯聊起了天。黃帝說:“岐伯啊,你說這經絡和水血之間的關係,到底是個啥情況呢?它們之間的遠近深淺、水血的多少,都不一樣,那我們在針灸的時候,該咋整呢?總不能亂刺一氣吧?”
    岐伯一聽,哈哈一笑,說:“黃帝啊,你這個問題問得好!咱們中醫講究的就是個平衡和調和,這經絡和水血的關係,那可是大大的有講究啊!”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說:“哦?願聞其詳!”
    岐伯清了清嗓子,開始娓娓道來:“首先啊,咱們得說說這足陽明胃經。這足陽明胃經啊,那可是五髒六腑的‘大糧倉’,氣血都多得不得了,氣盛熱壯,跟個小火山似的。所以啊,你要是刺這條經,不深點刺可不行,那氣血就跟沒刺到似的,不散;不留針也不行,那氣血就跟沒瀉出去似的,還在裏麵憋著呢!”
    黃帝一聽,點了點頭,說:“嗯,有道理!那具體要刺多深,留多久呢?”
    岐伯說:“足陽明胃經啊,你得刺個六分深,然後留針十下呼吸的時間。為啥呢?因為這六經啊,它氣血旺盛,就跟個大水庫似的,你得給它點時間,讓它慢慢放水,不然一下放太多,那可就把人給淹了!”
    黃帝一聽,哈哈大笑,說:“岐伯啊,你這比喻打得真好!那其他經絡呢?”
    岐伯接著說:“足太陽膀胱經啊,你得刺個五分深,留針七下呼吸的時間。為啥呢?因為這膀胱經啊,它跟個‘大水管’似的,氣血也挺多,但比起足陽明胃經來,那就稍微差點了。所以啊,你得刺得稍微淺點,留針的時間也稍微短點。”
    黃帝一聽,又點了點頭,說:“嗯,那足少陽膽經呢?”
    岐伯說:“足少陽膽經啊,你得刺個四分深,留針五下呼吸的時間。為啥呢?因為這膽經啊,它就像個‘小水管’,氣血雖然也不少,但比起前兩個經來,那就更差點了。所以啊,你得刺得更淺點,留針的時間也更短點。”
    黃帝一聽,眉頭一皺,說:“岐伯啊,你這比喻打得越來越有意思了!那足太陰脾經呢?”
    岐伯笑了笑,說:“足太陰脾經啊,你得刺個三分深,留針四下呼吸的時間。為啥呢?因為這脾經啊,它就像個‘小水渠’,氣血雖然也有,但那就更少了。所以啊,你得刺得再淺點,留針的時間也更更短點。”
    黃帝一聽,笑得前仰後合,說:“岐伯啊,你這比喻真是太生動形象了!那足少陰腎經和足厥陰肝經呢?”
    岐伯說:“足少陰腎經啊,你得刺個二分深,留針三下呼吸的時間。為啥呢?因為這腎經啊,它就像個‘小水窪’,氣血就更少了。所以啊,你得刺得再再淺點,留針的時間也更更更短點。至於足厥陰肝經啊,那就更不用說了,你就刺個一分深,留針兩下呼吸的時間就行了。為啥呢?因為這肝經啊,它就像個‘小水滴’,氣血少得可憐。所以啊,你得小心翼翼地刺,不然一下就把人給刺沒了!”
    黃帝一聽,笑得都快喘不過氣了,說:“岐伯啊,你這比喻真是太絕了!那手部的陰陽經絡呢?”
    岐伯說:“手部的陰陽經絡啊,它們離心髒近,氣血來得快,所以啊,你刺得再深也別超過二分,留針的時間也別超過一下呼吸的時間。為啥呢?因為這手部的經絡啊,它們就像個‘小泉眼’,氣血雖然也有,但那就更更更少了。你要是刺得太深,留得太久,那可就把它給刺漏了!”
    黃帝一聽,笑得眼淚都出來了,說:“岐伯啊,你這比喻真是太幽默了!那不同的人,他們的體型、年齡都不一樣,那針灸的時候,又該怎麽辦呢?”
    岐伯說:“這個啊,你就得用心去感受了。每個人的體型、年齡都不一樣,那氣血的多少、經絡的深淺也就不一樣。所以啊,你得根據每個人的情況,去調整針灸的深度和留針的時間。這就叫‘法天之常’,順應自然規律嘛!”
    黃帝一聽,連連點頭,說:“嗯,岐伯啊,你說得太對了!那要是灸得太過或者刺得太過,又會怎麽樣呢?”
    岐伯說:“要是灸得太過啊,那可就得小心了。灸得太猛,那火就像個‘大火爐’,能把人的骨頭都給烤枯了,血脈也給烤澀了。所以啊,灸的時候,你得小心點,別把人給烤熟了!至於刺得太過啊,那可就更危險了。刺得太深,那氣就像個‘大氣球’,一下就被你給刺破了。所以啊,刺的時候,你也得小心點,別把人給刺沒了!”
    黃帝一聽,嚇得直吐舌頭,說:“岐伯啊,你這說得也太嚇人了吧!那我們針灸的時候,可真得小心點了!”
    岐伯笑了笑,說:“黃帝啊,你不用害怕。隻要你用心去學,去體會,那你就能掌握針灸的奧秘了。記住啊,針灸可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它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去領悟。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掌握它、運用它!”
    黃帝一聽,連連點頭,說:“嗯,岐伯啊,你說得太對了!我以後一定好好學習、好好體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話說黃帝和岐伯聊得正歡,突然門外傳來一陣吵鬧聲。隻見一個小徒弟慌慌張張地跑了進來,大喊:“師父!師父!不好了!有個病人被刺得暈過去了!”
    岐伯一聽,眉頭一皺,說:“怎麽回事?快帶我去看看!”
    黃帝也跟著岐伯一起跑了出去,隻見一個病人躺在床上,臉色蒼白,人事不省。旁邊的小徒弟嚇得渾身發抖,說:“師父……我……我就是按照你說的……刺了足陽明胃經……六分深……然後留針了十下呼吸的時間……可……可他怎麽就暈過去了呢?”
    岐伯一聽,氣得直搖頭,說:“你這個笨蛋!我叫你刺六分深、留十呼,那是對一般人而言的!這個病人身體虛弱,氣血不足,你刺得那麽深、留得那麽久,那不是把他給刺暈了嗎?”
    小徒弟一聽,嚇得差點跪在地上,說:“師父……我……我錯了……我以後一定好好學習、不再犯錯了!”
    黃帝一聽,哈哈大笑,說:“岐伯啊,你這個徒弟可真是夠逗的!不過話說回來,這也說明了針灸的重要性啊!我們可不能小看這小小的針灸,它可是關係到人的生死存亡呢!”
    岐伯點了點頭,說:“是啊!針灸可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它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去領悟。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掌握它、運用它!這個小徒弟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他因為沒有好好學習、好好體會,所以才犯了這麽大的錯誤!”
    說完,岐伯開始給那個病人施針救治,隻見他手法嫻熟、針針到位。不一會兒,那個病人就悠悠地醒了過來,臉色也漸漸恢複了紅潤。
    小徒弟一看,驚得目瞪口呆,說:“師父……你……你真是太厲害了!”
    岐伯笑了笑,說:“這沒什麽大不了的。隻要你用心去學、去體會,你也能掌握針灸的奧秘。記住啊!針灸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它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去領悟!”
    黃帝突然心血來潮,對著他的岐伯說:“岐伯啊,你說咱們人體的這些經脈,有大有小,血呢,有多有少,皮膚呢,有厚有薄,肉呢,有軟有硬,就連那膝蓋後頭的膕窩,也是有大有小的。這些能不能像量尺寸一樣,給標準化了呢?咱們以後針灸的時候,也好有個準兒啊!”
    岐伯一聽,嘿,這問題有意思,於是他慢悠悠地捋了捋胡子,回答道:“黃帝大大啊,這事兒呢,其實還真能辦。咱們要找的那個‘中度’,就像是衣服的中號,大多數人都能穿,既不太緊也不太鬆。當然了,這裏的‘中度’是指那些身體還算健康,肌肉沒咋掉,血氣也還旺盛的朋友們。你要是非得拿那些瘦得跟竹竿似的,肉都快掉光的人來說事兒,那咱們這尺子可就沒法量了,針也沒法紮了,對吧?”
    黃帝一聽,點頭如搗蒜:“對對對,岐伯你說得太對了!那接下來呢?咱們怎麽給這些‘中度’的朋友們量尺寸呢?”
    岐伯微微一笑,說:“這事兒啊,咱們得用上中醫的‘五字訣’——審、切、循、捫、按。聽起來像武林秘籍裏的招式,其實啊,就是咱們中醫診斷的一套流程。”
    “首先呢,‘審’,就是得仔細觀察,看看病人的麵色、舌苔啥的,心裏先有個底兒。然後呢,‘切’,就是咱們常說的切脈,通過脈象來判斷身體內部的情況,比如氣血是不是通暢,髒腑功能咋樣。接下來,‘循’,就是順著經脈的走向,用手輕輕地摸一摸,感受一下有沒有哪裏特別不對勁兒。再往後,‘捫’,就是稍微用點力按一按,看看病人疼不疼,哪裏比較敏感。最後,‘按’,就是更深層次的按壓了,這主要是為了找到那些隱藏的痛點或者結節,這些都是咱們針灸的重點對象。”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插話道:“岐伯啊,你這五字訣聽起來簡單,實則奧妙無窮啊!那按照這套流程下來,咱們就能準確地給病人製定針灸方案了嗎?”
    岐伯擺擺手,笑道:“黃帝啊,您可別急著下結論。咱們中醫講究的是‘因人製宜’,就是得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來調整治療方案。就算是兩個人看起來症狀差不多,但可能一個是因為氣血兩虛,另一個卻是濕熱內蘊,那治療起來能一樣嗎?所以啊,咱們在量度完尺寸之後,還得看看病人的寒、熱、虛、實,根據他們的身體狀況來調整針灸的力度、深度和穴位的選擇,這才是真正的‘因適而為之真’啊!”
    黃帝一聽,頓時豁然開朗,拍著手笑道:“哈哈,岐伯啊,你這解釋得太到位了!看來咱們中醫的學問,還真是博大精深,充滿了智慧和奧秘啊!”
    岐伯也跟著笑了起來,說道:“黃帝過獎了。其實啊,咱們中醫的理論和實踐,就像是一場奇妙的冒險之旅。每一次診斷、每一次治療,都是對未知的探索和挑戰。而咱們這些中醫從業者,就像是勇敢的探險家,手持五字訣這把‘寶劍’,在人體這座神秘的‘城堡’裏,尋找著通往健康的道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黃帝一聽這話,更是來了精神,說道:“岐伯啊,你這麽一說,我倒真想親自體驗一下這場‘冒險之旅’了!咱們找個時間,一起去給病人看病吧!”
    岐伯一聽,連忙擺手:“黃帝啊,您這身份尊貴,怎麽能輕易涉險呢?還是讓我這個老骨頭繼續當您的‘先鋒官’吧!不過呢,要是您真的對中醫感興趣,我可以教您一些基礎的診斷技巧,讓您也能感受到中醫的魅力所在。”
    黃帝一聽這話,高興得像個孩子,連連點頭:“好啊好啊!岐伯啊,你可得好好教教我!”
    於是啊,黃帝和岐伯這對師徒雖然黃帝是君王,但在這兒咱們就暫時忽略他的身份吧),就開始了他們的中醫學習之旅。黃帝學得那叫一個認真啊,每次岐伯講解完一個知識點,他都要自己動手實踐一番,直到完全掌握為止。
    當然了,學習的過程中也免不了會有一些趣事發生。比如有一次,黃帝在切脈的時候,一不小心用力過猛,把病人的手腕都給捏紅了。病人疼得齜牙咧嘴,黃帝卻是尷尬得滿臉通紅。岐伯在一旁看得哈哈大笑,連說:“黃帝啊,您這力氣可真不是蓋的!不過呢,咱們切脈的時候啊,還是得溫柔點兒,別把人家給嚇壞了!”
    黃帝一聽這話,也是忍不住笑了起來。他知道自己在學習中醫的道路上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於是更加努力地學習起來。
    喜歡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請大家收藏:()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