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筋篇第十三(一)
字數:5818 加入書籤
話說有一天,黃帝心血來潮,對著身邊的岐伯說:“嘿,岐伯啊,我一直對那個足太陽之筋挺感興趣的,你給我講講它的道理唄。”岐伯一聽,心想:這黃帝老爺子又開始求知若渴了,行,那我就給你來一場“筋經”大揭秘!
岐伯清了清嗓子,開始了他的講解:“這足太陽之筋啊,它可是一條從腳到頭的大筋脈,就像是一條超級英雄的能量帶,連接著我們的全身力量。它起始於腳的小趾頭上,然後在那裏打了個結,就像係鞋帶一樣,不過這次係的是我們的健康之結。接著,它從腳踝那裏斜著往上走,一路經過膝蓋,在下麵呢,它還沿著腳的外側,又在腳後跟那裏打了個結,好像在給自己的旅程做標記。然後,它繼續往上,順著腳跟,一直走到膝蓋窩那裏,又結了個大大的結,這簡直就是它的‘筋脈打卡點’嘛!”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岐伯接著往下說:“這還沒完呢!足太陽之筋它還有分支呢。有一支從膝蓋窩外側繞過去,跑到大腿後側中間,跟大腿後側的主筋並駕齊驅,一起往上到臀部,再往上就夾著脊椎,一直跑到頭頂上。這簡直就是一條‘上天入地’的筋脈嘛!還有一支更調皮,它跑到舌根那裏打了個結,好像在告訴我們,說話也要有力氣哦!而直行的那一支呢,它直接衝到後腦勺的枕骨那裏,打了個大大的結,然後又跑到頭上,經過臉蛋,最後在鼻子那裏停了下來,好像在給自己的旅程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黃帝聽得目瞪口呆,岐伯繼續他的幽默講解:“你以為這就完了?還有更神奇的呢!有一支筋脈從腋下後麵繞過去,跑到肩膀上的肩髃穴那裏打了個結。這個肩髃穴啊,可是咱們肩膀上的‘大力水手之錨’,經常按摩它,能讓咱們的肩膀更有力量哦!還有一支呢,它悄悄地溜進腋下,然後從缺盆穴那裏鑽出來,跑到後腦勺的完骨穴那裏打了個結。這完骨穴啊,就像是咱們腦袋後麵的‘守護神’,保護著我們的腦部健康。”
“更絕的是,還有一支筋脈從缺盆穴那裏溜出來,斜著往上跑到頄穴那裏。這個頄穴啊,就在咱們臉蛋上,靠近鼻子的地方,經常按摩它,能讓咱們的臉色更加紅潤有光澤哦!怎麽樣?這足太陽之筋的旅程是不是既神奇又有趣呢?”岐伯得意地問黃帝。
黃帝聽得哈哈大笑,連連點頭:“岐伯啊,你這講解真是太生動了!不過啊,我還是想知道,如果這足太陽之筋出了問題,會有什麽症狀呢?”
岐伯收起笑容,認真地回答:“這足太陽之筋要是出了問題啊,那症狀可不少呢!比如說,小趾和腳後跟那裏會腫痛,膝蓋窩那裏會抽筋,脊椎會彎曲,脖子上的筋會緊繃繃的,肩膀抬不起來,腋下和缺盆穴那裏會扭痛,連轉頭都會覺得疼。所以啊,咱們平時可得好好保養這條筋脈哦!”
黃帝又問:“那要怎麽治療呢?”岐伯說:“治療嘛,就得用到咱們中醫的針灸大法啦!用火針快速刺入痛點,以病人感到舒適為度,痛的地方就是咱們要刺的穴位。這種病症啊,咱們就叫它‘仲春痹’吧!”
黃帝聽得連連點頭,心想:這岐伯真是厲害,連針灸都能講得這麽生動有趣!不過啊,他還是忍不住問了一句:“岐伯啊,你這說的穴位我都記住了,但能不能再詳細講講它們的位置和作用啊?這樣我以後也能給別人講講呢!”
岐伯一聽,哈哈大笑:“行啊!那我就再給你講講這些穴位的位置和作用吧!”
“先說這肩髃穴吧!它就在咱們肩膀上,肩峰的前下方,當肩峰與肱骨大結節之間凹陷處。這個穴位啊,可是咱們肩膀上的‘大力水手之錨’,經常按摩或者針灸它,能讓咱們的肩膀更有力量,還能治療肩周炎、上肢不遂等症狀呢!”
“再說這缺盆穴吧!它就在咱們鎖骨上窩中央,距前正中線4寸的地方。這個穴位啊,就像是咱們胸部的‘通風口’,經常按摩或者針灸它,能寬胸理氣、止咳平喘,還能治療咽喉腫痛、咳嗽等症狀呢!”
“還有這完骨穴啊!它就在咱們頭部,耳後乳突的後下方凹陷處。這個穴位啊,就像是咱們腦袋後麵的‘守護神’,經常按摩或者針灸它,能祛風清熱、通絡寧神,還能治療頭痛、眩暈、失眠等症狀呢!”
“至於這頄穴嘛!它就在咱們臉蛋上,承泣穴直下,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緣外14與內34交界處。這個穴位啊,就像是咱們臉蛋上的‘美容師’,經常按摩或者針灸它,能疏風清熱、通經活絡,還能治療麵肌痙攣、口眼歪斜等症狀呢!”
黃帝聽得目瞪口呆,連連讚歎:“岐伯啊,你這真是博學多才啊!連這些穴位的位置和作用都講得這麽清楚明白!”
岐伯謙虛地笑了笑:“哪裏哪裏!這都是咱們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財富啊!我隻是把它傳承下來罷了!”
黃帝又問:“那除了針灸之外,還有沒有其他保養足太陽之筋的方法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岐伯想了想,回答:“當然有啦!比如說,咱們可以經常做一些拉伸運動,像瑜伽、普拉提之類的,這些運動都能很好地拉伸咱們的筋脈。還有啊,咱們也可以經常按摩這些穴位,或者用艾灸的方法刺激它們,這樣也能起到保養的作用。”
黃帝聽得連連點頭:“好啊!我以後一定要按照你說的這些方法去做,好好保養我的足太陽之筋!”
岐伯笑著點了點頭:“這就對了!咱們中醫講究的就是‘治未病’,平時多注意保養身體,才能少生病、多健康嘛!”
好了好了,咱們言歸正傳吧!繼續聊聊這足太陽之筋的事兒。其實啊,除了上麵岐伯提到的那些穴位之外,足太陽之筋還跟咱們身上其他的很多穴位都有關聯呢!比如說這委中穴吧!它就在咱們膝蓋窩的正中間,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合穴。經常按摩或者針灸這個穴位,能舒筋活絡、涼血解毒、壯腰止痛,還能治療腰痛、下肢痿痹等症狀呢!
還有這昆侖穴啊!它就在咱們腳踝外側,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這個穴位啊,可是咱們腳上的“大力士”,經常按摩或者針灸它,能強腰補腎、舒筋活絡,還能治療頭痛、項強、目眩等症狀呢!
黃帝有一天閑來無事,就對岐伯說:“嘿,岐伯,我一直對那個足少陽之筋挺感興趣的,你給我講講它的道理唄。”
岐伯一聽,笑眯眯地說:“黃帝,您這可是問對人了。這足少陽之筋啊,它可是個調皮的家夥,咱們從頭說起吧。”
“這足少陽之筋呢,它起始於咱們的小腳趾旁邊的那個腳趾,對,就是那個經常被咱們忽略的小次趾。然後它就一路向上,跟外踝打了個結,沒錯,就是咱們腳踝外側突出的那個骨頭。接著呢,它又順著小腿外側往上爬,到了膝蓋外側又打了個結,你說它是不是挺愛打結的?”
黃帝一聽,也樂了:“哈哈,這筋還挺有意思的。那它後麵怎麽走呢?”
岐伯接著說:“別著急,它還有分支呢。這個分支從外輔骨,就是咱們大腿外側那塊骨頭旁邊,嗖的一下子就上到大腿上了,前麵在伏兔穴上麵打了個結,後麵呢,在屁股那兒,也就是尻部,也打了個結。它這分支啊,就像是探險家,到處留情,到處打結。”
黃帝一聽,笑得差點岔氣:“哈哈,這筋還真是夠調皮的。那它的主幹呢?”
岐伯說:“它的主幹啊,那更是不得了。它從膝蓋那兒繼續往上,穿過咱們的季脅,就是肋骨下麵的那塊軟肉,然後跑到腋窩前麵,跟咱們的胸脯來了個親密接觸,在膺乳,就是胸口那兒打了個結。接著呢,它又跑到缺盆,就是咱們鎖骨上窩那兒,又打了個結。這還沒完呢,它又從缺盆那兒跑出來,穿過太陽經的前麵,跑到咱們耳朵後麵,再順著額頭爬上去,跟頭頂來了個交匯,然後又跑到下巴那兒,在頄穴,就是咱們臉頰那兒,又打了個結。你說這筋是不是個打結高手?”
黃帝笑得眼淚都出來了:“哈哈,還真是。那它還有什麽分支嗎?”
岐伯說:“當然有啦。還有一個分支呢,它跑到咱們眼睛的外眼角那兒,打了個結,成了咱們眼睛的外維。這就像是咱們眼睛的保鏢,時刻保護著眼睛的安全。”
黃帝一聽,恍然大悟:“哦,原來如此。那足少陽之筋要是出了問題,會有什麽症狀呢?”
岐伯說:“這症狀可多了去了。要是小次趾那兒的筋轉筋了,就會拉著膝蓋外側的筋也轉,膝蓋就不能屈伸了。還有啊,膕窩那兒的筋要是緊了,就會前麵拉著大腿,後麵拉著屁股,疼得厲害。要是再往上,就會疼到季脅,甚至疼到缺盆、胸脯那兒。要是從左邊跑到右邊,右邊的眼睛都可能睜不開。這筋要是跑到頭上,跟咱們的頭角經絡糾纏在一起,那就更麻煩了。要是傷了左邊的頭角,右邊的腳都可能不能用了。這種情況啊,咱們中醫管它叫‘維筋相交’。”
黃帝一聽,眉頭緊鎖:“那可如何治療呢?”
岐伯說:“別擔心,咱們有針灸呢。這種病症啊,咱們可以用燔針劫刺。就是燒紅了針,快速刺入穴位,以病人的感覺為度,哪裏疼就刺哪裏。這種病症啊,咱們管它叫孟春痹。”
黃帝一聽,眉頭舒展:“原來如此,那咱們針灸具體刺哪些穴位呢?”
岐伯說:“這可得好好說說。首先啊,要是小次趾那兒疼,咱們可以刺足臨泣穴。這個穴位啊,在咱們小次趾外側,趾甲根角旁0.1寸的地方。它是足少陽膽經的輸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帶脈脈。它可以疏肝解鬱,清肝明目,治療頭痛、目眩、目赤腫痛、脅肋疼痛、月經不調等症狀。”
黃帝一聽,來了興趣:“哦?還有呢?”
岐伯接著說:“要是膝蓋外側疼啊,咱們可以刺陽陵泉穴。這個穴位啊,在咱們小腿外側,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它是足少陽膽經的合穴,八會穴之筋會。它可以舒筋活絡,治療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腫痛、腳氣等症狀。還有啊,它還可以治療脅痛、口苦、嘔吐、黃疸等症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哈哈,這穴位還挺厲害的。那要是季脅疼呢?”
岐伯說:“季脅疼啊,咱們可以刺日月穴。這個穴位啊,在咱們上腹部,乳頭直下,第七肋間隙中。它是足少陽膽經的募穴。它可以疏肝利膽,降逆和胃,治療黃疸、脅脹、嘔吐、吞酸等症狀。”
黃帝一聽,連連點頭:“嗯,不錯。那要是胸脯疼呢?”
岐伯說:“胸脯疼啊,咱們可以刺天池穴。這個穴位啊,在咱們胸部,當第四肋間隙,乳頭外側,前正中線旁開5寸。它是手厥陰心包經的穴位。它可以寬胸理氣,治療胸悶、心痛、咳嗽、氣喘、乳癰等症狀。”
黃帝一聽,若有所思:“哦,原來天池穴還能治乳癰啊。那要是頭角經絡糾纏在一起,眼睛睜不開呢?”
岐伯說:“這種情況啊,咱們可以刺頭維穴。這個穴位啊,在咱們頭側部,當額角發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開4.5寸。它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它可以清頭明目,止痛鎮痙,治療頭痛、目眩、目痛、流淚、眼瞼瞤動等症狀。”
黃帝一聽,哈哈大笑:“哈哈,這穴位名字還挺有趣的,頭維穴,維護頭部的穴位啊。那要是傷了左邊的頭角,右邊的腳不能用呢?”
岐伯說:“這種情況比較複雜啊,咱們得辯證施治。不過啊,一般來說,咱們可以刺環跳穴。這個穴位啊,在咱們股外側部,側臥屈股,當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與中13交點處。它是足少陽膽經與足太陽膀胱經的交會穴。它可以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治療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風疹等症狀。”
黃帝一聽,拍案叫絕:“哈哈,岐伯,你可真是厲害。這針灸之道,被你講得頭頭是道,生動有趣。朕受益匪淺啊。”
喜歡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請大家收藏:()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