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氣篇第十九(四)
字數:6910 加入書籤
話說有一天,黃帝閑著沒事,就琢磨起人體那些奇奇怪怪的現象來了。他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哎,岐伯啊,你說這有的人肚子老是咕咕叫,氣還一個勁兒地往上衝,衝得胸口都疼了,這到底是咋回事兒啊?”
岐伯一聽,心想:這黃帝又開始鑽研人體奧秘了,行,那我就給他說道說道。於是,岐伯清了清嗓子,慢悠悠地說:“黃帝啊,這事兒呢,其實挺簡單的。肚子裏老是咕咕叫,氣還往上衝,喘得連站都站不穩,這多半是大腸那兒出了問題。要想解決這事兒,咱們得靠針灸,紮幾個穴位就行。”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哦?穴位?快說說,是哪幾個穴位?”
岐伯微微一笑:“首先啊,咱們得紮‘盲之原’,也就是現代的衝門穴。這衝門穴在哪兒呢?咱們大腿根兒那兒,腹股溝的外側,一摸就能摸到。這穴位啊,是足太陰脾經和足厥陰肝經的交會穴,能調理氣血,治療腹痛、腹脹啥的。大腸的問題,找它準沒錯!”
黃帝點了點頭:“嗯,有道理。那下一個穴位呢?”
岐伯接著說:“下一個啊,是巨虛上廉,咱們現在叫它上巨虛。這穴位在哪兒呢?在小腿前外側,犢鼻穴下6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的地方。它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能調和腸胃,治療腹脹、腹瀉啥的。大腸的問題,它也能幫上忙!”
黃帝一聽,樂了:“哈哈,這穴位還挺管用嘛!那還有一個穴位呢?”
岐伯說:“還有一個啊,就是咱們耳熟能詳的足三裏啦!這穴位可是個大明星,全身的疾病它都能管點兒。在小腿外側,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的地方。足三裏啊,能燥化脾濕,生發胃氣,治療胃痛、腹脹、便秘啥的。大腸的問題,找它更是沒錯啦!”
黃帝一聽,連連點頭:“不錯不錯,這三個穴位,看來能解決不少問題啊!可是岐伯啊,這肚子咕咕叫,氣往上衝,就隻有大腸的問題嗎?小腸會不會也有問題啊?”
岐伯一聽,心想:這黃帝還真是愛鑽牛角尖啊。不過也好,我就給他講講小腸的事兒吧。於是岐伯說:“黃帝啊,您說得沒錯,這肚子咕咕叫,氣往上衝,小腸也可能有問題。小腸啊,它連著睾丸,跟脊椎也有關係,還貫穿肝肺,聯絡心髒呢。要是小腸裏的氣太盛了,就會厥逆上衝,影響腸胃,熏蒸肝髒,還會在臍周集結。所以啊,咱們也得紮幾個穴位來調理。”
黃帝一聽,又來了精神:“快說說,是哪幾個穴位?”
岐伯說:“首先啊,咱們還得紮那個衝門穴,也就是盲之原。剛才已經說過了,它能調理氣血,治療腹痛啥的。小腸的問題,它也能幫上忙。然後呢,咱們得紮足太陰脾經的穴位,比如三陰交。這穴位在哪兒呢?在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際的地方。它能健脾益血,調肝補腎,治療腹痛、腹脹、月經不調啥的。小腸的問題啊,找它也能緩解點兒。”
黃帝一聽,皺了皺眉:“嗯,三陰交我知道,可是這好像跟小腸的關係不太直接啊?”
岐伯微微一笑:“黃帝老爺子啊,您別急嘛。這中醫啊,講究的是整體觀念,髒腑之間都是相互關聯的。三陰交雖然主要是脾經的穴位,但它也能調理肝腎,而肝腎跟小腸也是有關係的嘛。所以啊,紮這個穴位,也能間接地治療小腸的問題。”
黃帝一聽,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樣啊!那還有一個穴位呢?”
岐伯說:“還有一個啊,就是咱們剛才說過的上巨虛的鄰居——下巨虛啦!這穴位在哪兒呢?在小腿前外側,上巨虛穴下3寸的地方。它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但能治療小腸的病變,比如腹痛、腹瀉啥的。所以啊,小腸的問題,找它準沒錯!”
有一天,黃帝閑來無事,就琢磨起一些人體的小秘密來。他突然想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哎,你說這有的人吧,動不動就惡心想吐,吐出來的還是苦苦的,而且還老愛長歎一口氣,這到底是咋回事兒呢?”
於是,黃帝一見到岐伯,就迫不及待地開了口:“嘿,岐伯,我這有個問題想請教你一下。你說這有的人吧,怎麽就那麽愛吐呢?而且吐出來的還是苦的,關鍵是他們還老愛歎氣,這是咋回事兒啊?”
岐伯一聽,嘿,這問題有意思啊,於是他就開始給黃帝講解起來:“黃帝啊,這事兒啊,其實跟咱們人體的髒腑關係大了去了。你想啊,膽汁是苦的,對吧?那膽汁是由誰管的呢?是膽!然後呢,胃呢,是負責把咱們吃的東西往下送的。要是這倆家夥鬧別扭了,那可就熱鬧了。”
黃帝一聽,來了興趣:“哦?咋個熱鬧法?”
岐伯接著說:“要是膽裏有了邪氣,它就不高興了,然後膽汁就可能亂跑,跑到胃裏頭去了。胃呢,一看這膽汁來了,它也不樂意啊,心想:‘你這是啥玩意兒啊?咋跑我這兒來了?’然後呢,胃就開始反抗了,一反抗呢,人就想吐了。因為膽汁是苦的,所以吐出來的就是苦的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黃帝一聽,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樣啊!那長歎一口氣又是咋回事兒呢?”
岐伯笑了笑:“這事兒啊,其實跟人的心情有關係。你想啊,這膽和胃都不高興了,那人的心情能好嗎?肯定不行啊!所以啊,這人就可能老愛長歎一口氣,感覺就像是心裏頭有啥事兒放不下似的。”
黃帝一聽,樂了:“哈哈,岐伯,你這解釋得真有趣!那要是遇到這種情況,咱們中醫有啥好辦法呢?”
岐伯說:“有啊!咱們中醫講究的是辨證施治,對吧?既然這問題是出在膽和胃上,那咱們就從這倆家夥入手唄。首先啊,咱們可以紮紮足三裏這個穴位,足三裏啊,那可是胃的‘好朋友’,紮了它呢,就能讓胃高興起來,不再那麽反抗膽汁了。”
黃帝一聽,點了點頭:“嗯,有道理!那膽呢?咱不管它了?”
岐伯說:“哪能不管呢?不過啊,咱們得換個方法。你想啊,這膽要是有了邪氣,咱得把它趕出去啊。咋趕呢?咱們就刺刺少陽的血絡,這樣就能把膽裏的邪氣給閉住了,不讓它再亂跑。然後呢,咱們再根據實際情況,調調虛實,把邪氣給去掉,這不就完事兒了嗎?”
有一天,黃帝老爺子突發奇想,決定考考手下的醫官們:“嘿,各位愛卿,朕今兒個有個疑惑,想聽聽你們的真知灼見。你們說說,為啥有的人吃飯喝水都跟吞了個秤砣似的,咽不下去,感覺胸口像被大石頭堵住了一樣,難受得緊?這邪門的事兒,到底是咋回事呢?”
眾醫官一聽,心想:這黃帝又開始琢磨起人體這台複雜機器來了。於是,一個個正襟危坐,準備好好給皇上上一課。
這時,一位機智的老中醫緩緩開口,帶著幾分幽默說道:“皇上啊,這事兒啊,其實不複雜,咱們得從胃脘說起。胃脘啊,就像是個中轉站,食物到這裏得排隊等著消化。但要是這地方被什麽‘不速之客’給占了,比如說,吃多了油膩,或者心情不爽導致的氣滯,那食物可就遭殃了,堵在那兒,上不能下,下不能通,自然就感覺胸口悶悶的,像被人掐住了脖子。”
黃帝一聽,眉頭一挑:“哦?那這位‘不速之客’要是賴在上脘或者下脘,咱們又該如何是好呢?”
老中醫微微一笑,故作神秘地說:“皇上,您這可是問到點子上了。咱們中醫啊,講究的是‘疏通’二字。要是這‘不速之客’在上脘,咱們就來個‘抑而下之’,想象一下,您手裏拿根銀針,輕輕那麽一刺,就像給食物大軍開了一扇後門,讓它們繞道而行,直接衝下去,這不就通順了嗎?至於下脘嘛,咱們就來個‘散而去之’,意思是用銀針輕輕撥動,讓那些堆積的氣啊、濕啊,像散了場的觀眾,各自回家去,不再湊熱鬧。”
黃帝聽了,哈哈大笑:“妙哉!妙哉!原來針灸還有這等妙用,真是讓人大開眼界。不過,愛卿,你這解釋雖然生動,但朕還是想聽聽,這背後的中醫理論,究竟是怎麽一回事?”
老中醫一聽,知道黃帝是真的來了興趣,於是清了清嗓子,開始了一段生動有趣的講解:
“皇上啊,咱們中醫講究的是陰陽平衡,五行相生相克。胃脘這個地兒,屬於脾胃係統,脾胃屬土,是後天之本,負責把吃進去的食物轉化為氣血,滋養全身。但是,土也需要水的滋潤,火的溫暖,才能保持生機。如果這水多了,就成了濕氣,火少了,就成了寒氣,土就容易板結,食物自然就不容易通過。”
“所以啊,這飲食不下的毛病,很多時候是因為脾胃功能失調,濕氣太重,或者寒氣太盛,導致胃脘這個中轉站變得擁堵不堪。咱們針灸呢,就是通過刺激特定的穴位,來調整氣血的運行,讓濕氣散去,寒氣退去,恢複脾胃的正常功能。就像給一台機器做做保養,加點潤滑油,讓它運轉得更順暢。”
“至於上脘和下脘嘛,它們就像是胃脘這個中轉站的兩個關卡。上脘靠近食管,要是這裏堵了,食物就下不去;下脘靠近小腸,要是這裏堵了,食物就積在那裏,消化不了。咱們針灸治療,就是要找準這兩個關鍵點,該疏通的疏通,該調和的調和,讓食物大軍能夠順利通過,恢複正常的飲食秩序。”
黃帝聽完,連連點頭:“原來如此,真是漲知識了!看來,咱們中醫的學問,真是博大精深,妙不可言啊!”
眾醫官一聽,也紛紛附和:“是啊,皇上說得對!中醫之道,博大精深,咱們還得繼續學習,才能更好地為百姓服務。”
黃帝眉頭緊鎖,一臉嚴肅地問岐伯大:“岐伯啊,你說說,為啥有人小腹會又痛又腫,關鍵是想撒尿還撒不出來?這感覺,簡直就是跟膀胱進行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憋尿大戰’嘛!”
岐伯一聽,捋了捋他那飄逸的長須,一臉淡定地說:“這事兒啊,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簡單來說,就是有一股‘邪惡勢力’在三焦那兒搞破壞了。三焦啊,你可以想象成是身體裏的一個大通道,負責水液的運輸和排泄。這股邪惡勢力一搗亂,水液就走不動了,堵在小腹那裏,自然就痛腫起來,想尿也尿不出來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哦?那咱們怎麽收拾這股邪惡勢力呢?”
岐伯微微一笑,擺出一副“看好了,學著點”的架勢:“咱們得找太陽大絡幫忙。太陽大絡啊,就像是身體裏的超級英雄,專門對付這種水道堵塞的問題。咱們刺激刺激它,就能讓水液重新流動起來,小腹就不痛不腫了,小便也就順暢了。”
黃帝點了點頭,但似乎還有點疑惑:“那具體操作呢?總不能直接跟太陽大絡說:‘嘿,哥們兒,該你上場了!’吧?”
岐伯哈哈一笑:“當然不是啦!咱們得找到太陽大絡在身體上的‘據點’,那就是一些特定的穴位。比如說,你可以看看那些絡脈,特別是跟厥陰小絡糾纏在一起,還帶點淤血的地方,那裏就是咱們動手的好地方。用針灸輕輕一刺,邪惡勢力就土崩瓦解了!”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突然又想到了一個問題:“那如果這腫痛還往上蔓延,跑到胃脘那塊兒去了呢?”
岐伯摸了摸下巴,思索片刻後說:“那咱們就得請出三裏穴這位‘老中醫’了。三裏穴啊,那可是胃經的超級明星,胃痛、胃脹、胃不舒服,找它準沒錯!它不僅能調理胃部的問題,還能疏通全身的氣血,幫助水液代謝,讓腫痛無處遁形。”
黃帝捋了捋長胡子,一臉認真地問道:“岐伯啊,我聽說通過觀察人的臉色和行為舉止,就能知道他的健康狀況,這是真的嗎?快給我講講,讓我也學學這神奇的醫術。”
岐伯一聽,哈哈一笑,心想黃帝這是要當“醫學好奇寶寶”啊。於是,他清了清嗓子,開始了他的“爆笑醫學課”。
“黃帝啊,您這問題問得好!咱們中醫講究的就是‘望聞問切’,而這‘望’啊,就是您說的‘睹其色,察其以’。您知道嗎?人的臉色啊,就像天氣預報,能反映出身體裏麵的情況呢!”岐伯說完,還故意做了個看天氣的動作,逗得黃帝哈哈大笑。
“那具體怎麽看呢?”黃帝的好奇心被徹底勾起來了。
“別急,咱們一步步來。首先啊,您要瞪大眼睛,仔細瞅瞅病人的眼睛。您知道嗎?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也是健康的鏡子。如果眼睛炯炯有神,那說明病人氣血充足,生命力旺盛;要是眼睛無神,發黃發暗,那可能就得小心了,說不定身體內部正在鬧‘革命’呢!”岐伯說完,還故意做了個“瞪大眼睛看”的誇張表情,黃帝笑得前仰後合。
“哈哈,岐伯啊,你這講解方式真是太逗了!那除了看眼睛,還要看哪裏呢?”黃帝笑夠了,繼續追問。
“接下來啊,咱們得看看病人的整體形態,聽聽他的聲音和動靜。這就像是聽一首交響樂,每個音符都代表著身體的不同部位。如果病人步履蹣跚,聲音沙啞,那可能是某個器官在‘罷工’呢!”岐伯說完,還模仿了一下病人走路和說話的樣子,把黃帝逗得捧腹大笑。
“岐伯啊,你這醫學課真是太有意思了!那接下來呢?是不是要把脈了?”黃帝已經完全被岐伯的幽默講解吸引了。
“對對對,接下來就到了咱們中醫的絕活——把脈了!您可知道,咱們中醫把脈啊,講究的是‘氣口候陰,人迎候陽’。氣口呢,就是咱們手腕上的寸口脈,它主要反映的是陰經的情況;而人迎呢,就在脖子旁邊,它主要反映的是陽經的情況。通過把這兩個地方的脈,咱們就能大致判斷出病人的陰陽平衡情況了。”岐伯說完,還特意指了指自己的手腕和脖子,示意黃帝看仔細。
“那脈象要是堅且盛且滑呢?是不是說明病人病得很重啊?”黃帝繼續追問。
“嘿,您還真聰明!沒錯,如果脈象堅且盛且滑,那就說明病人的病情正在加重,就像一輛失控的汽車,正在加速衝向危險。而如果脈象變軟了呢?那就說明病情正在好轉,就像汽車減速了,慢慢停了下來。”岐伯說完,還做了個汽車加速和減速的手勢,黃帝被逗得哈哈大笑。
喜歡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請大家收藏:()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