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問篇第二十八一)
字數:6145 加入書籤
黃帝可不是一般的皇帝,他不僅統治著華夏大地,還對醫學有著濃厚的興趣。有一天,黃帝閑得無聊,就把自己身邊的小跟班們都打發走了,獨自一人坐在龍椅上,等著他的好友岐伯來串門。
岐伯這位老兄,那可是中醫界的泰鬥,據說他的醫術能起死回生,讓神仙都眼饞。這不,黃帝就等著他,想聊聊那些高大上的醫學話題呢。
“岐伯啊,你來了!來來來,快坐下。”黃帝一臉期待地看著岐伯。
岐伯一見黃帝這架勢,就知道今天有好事。他恭恭敬敬地行了個禮,然後坐下來,問道:“黃帝啊,你今天怎麽突然對醫學感興趣了?是不是最近又感覺身體被掏空,需要我來給你補補?”
黃帝一聽,差點沒笑噴出來:“岐伯啊岐伯,你這嘴皮子功夫真是越來越厲害了。不過今天我可是認真的,我已經學完了九針之經,了解了陰陽逆順和六經的知識,現在就想聽聽你那口傳的秘籍。”
岐伯一聽黃帝這話,立刻變得嚴肅起來。他站起身來,又恭恭敬敬地行了個大禮:“哎呀,黃帝啊,你這問題問得好!這可是我們老祖宗傳下來的寶貝啊,一般人我都不告訴他。”
黃帝一看岐伯這架勢,更是來了興趣:“來來來,快坐下,趕緊說說。”
岐伯坐下來後,清了清嗓子,開始娓娓道來:“這百病啊,它可不是憑空冒出來的。你想想看,風雨寒暑、陰陽喜怒、飲食居處、大驚卒恐,這些是不是都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事情?而這些啊,就是百病之源!”
黃帝一聽,覺得岐伯說得挺有道理,就點了點頭:“嗯,你繼續。”
岐伯接著說:“你想想看啊,要是突然刮風下雨、天寒地凍的,你是不是得趕緊找個暖和地兒躲躲?這時候啊,你要是稍不注意,就容易被風寒侵襲,得個感冒啥的。還有啊,你要是心情不好,整天鬱鬱寡歡或者怒氣衝衝的,那氣血肯定就不順暢了。這樣一來二去的,身體能不出問題嗎?”
黃帝一聽這話,覺得岐伯說得太對了!他拍了拍大腿:“對對對!我就是經常因為工作太忙、心情太差而感覺身體不舒服。那岐伯啊,你說這該怎麽辦呢?”
岐伯微微一笑:“別急嘛,黃帝。既然知道了病因,那就好辦了。你得先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別整天愁眉苦臉的。還有啊,要注意飲食起居的規律,別暴飲暴食、熬夜加班啥的。這樣一來啊,身體自然就好了。”
黃帝一聽這話,覺得岐伯說得太簡單了:“岐伯啊,你這說得也太輕巧了吧?我這可是天天都有一堆事情要處理啊!”
岐伯一看黃帝這架勢,就知道他沒把自己的話當回事兒。於是他決定再給他上一課:“黃帝啊,我跟你說啊,這可不是什麽輕巧的事情。你知道嗎?人體內的氣血啊,它就像是一條條河流一樣。你要是整天愁眉苦臉的、飲食起居不規律的話,那氣血就會淤堵、逆流啥的。這樣一來啊,身體能不出現問題嗎?”
黃帝一聽這話,覺得岐伯說得挺有道理的。他想了想:“那岐伯啊,你說這氣血淤堵、逆流啥的,會有什麽後果呢?”
岐伯歎了口氣:“後果可嚴重了!你想想看啊,氣血淤堵的話,就會導致經絡不通、陰陽失衡啥的。這樣一來啊,身體就會出現各種不適的症狀了。比如說啊,你可能會感覺頭疼腦熱、四肢無力啥的。要是再嚴重點的話啊,還可能會得中風、偏癱這些大病呢!”
黃帝一聽這話,嚇得臉色都變了:“媽呀!這麽嚴重啊!那岐伯啊,你說這該怎麽辦呢?”
岐伯看黃帝終於緊張起來了,這才滿意地點點頭:“別急嘛,黃帝。既然知道了問題的嚴重性,那就好辦了。你得先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和作息規律啥的。然後呢,再用一些中醫的方法來調理身體。比如說啊,你可以針灸、拔罐、刮痧啥的。這樣一來啊,氣血就會通暢起來、陰陽也會平衡起來了。”
黃帝這時捋了捋長長的胡子,一臉嚴肅地問岐伯:“岐伯啊,你說人們為啥老打哈欠呢?是不是身體裏有啥神秘力量在作祟?”
岐伯一聽,心裏暗笑黃帝這老爺子又開始琢磨這些玄乎事兒了,但他還是一本正經地回答:“黃帝老爺子啊,這事兒其實挺簡單的。咱們身體裏的衛氣,白天就在陽經裏溜達,到了晚上呢,它就跑到陰經裏去休息了。陰呢,就像是晚上的守護者,讓人安心睡覺;陽呢,就像白天的太陽,讓人精神抖擻。所以啊,到了晚上,陰氣在下麵積累,陽氣還沒完全退散,這時候陽氣就想往上拉,陰氣呢,又想往下拽,倆人在那兒你拉我扯的,咱們不就打哈欠了嘛!”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哦?原來是這樣啊!那打哈欠跟睡覺、醒來有啥關係呢?”
岐伯繼續解釋:“老爺子您看,當陽氣徹底退散,陰氣全麵占領高地的時候,咱們就困得不行,眼睛一閉就睡著了。反過來呢,陰氣一散,陽氣當頭,咱們就精神百倍地醒來了。所以啊,打哈欠其實就是陰陽之氣在咱們身體裏搞的小把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黃帝一聽,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那有沒有什麽辦法能調理一下,讓人少打點哈欠呢?”
岐伯微微一笑:“當然有啦!咱們中醫講究的是陰陽平衡嘛。打哈欠就是因為陰陽之氣不太和諧,那咱們就通過針灸來調和一下。足少陰腎經呢,它跟陰氣關係緊密,咱們給它瀉一瀉,讓它別太囂張;足太陽膀胱經呢,它跟陽氣是哥們兒,咱們給它補一補,讓它更壯實。這樣一來二去,陰陽之氣就平衡啦,哈欠也就少多啦!”
黃帝一聽,樂得直拍大腿:“哈哈!老岐啊,你這辦法真是絕了!那咱們趕緊說說這針灸的具體穴位吧!”
岐伯點點頭:“好嘞!那咱們就先說說足少陰腎經的穴位吧。第一個穴位呢,叫湧泉穴,就在咱們腳底心,前三分之一和後三分之二的交界處。您可別小看這個穴位啊,它可是腎經的“泉眼”,咱們給它瀉一瀉,就能把多餘的陰氣給排出去啦!湧泉穴呢,還有個大名鼎鼎的別名,叫‘地衝’,意思就是說啊,它就像大地的一股力量,能把咱們身體裏的邪氣都給衝走!”
黃帝一聽,眼睛瞪得圓圓的:“哇!這麽神奇啊!那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呢?”
岐伯接著說:“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啊,咱們得說說委中穴。這個穴位呢,在咱們膝蓋後麵,膕窩的正中間。您要是覺得這個地方酸酸漲漲的,那可能就是膀胱經不太通暢啦。咱們給它補一補呢,就能讓陽氣更充足啦!委中穴啊,還有個外號叫‘血郤’,意思就是它是氣血匯聚的地方,咱們針灸這兒啊,就能讓氣血更順暢啦!”
黃帝又問:“哎,岐伯啊,你說這人打嗝,到底是哪路神仙在作怪呢?”岐伯一聽,嘿嘿一笑,說:“這事兒啊,咱們得從吃講起。”
岐伯捋了捋胡子,慢悠悠地說:“你想啊,咱們吃的東西,就像一群小淘氣,從嘴巴溜進胃裏。胃呢,就像個勤勞的快遞小哥,把這些食物消化了,然後提煉出一股子‘胃氣’,這胃氣可不含糊,它得往上升,去肺裏報個到,跟肺大哥打個招呼。”
黃帝一聽,點了點頭:“嗯,這聽起來挺和諧的嘛。”
岐伯話鋒一轉:“但是呢,有時候這胃氣路上會遇到點‘小狀況’。比如說,你吃了點涼颼颼的東西,這寒氣就像個調皮鬼,也跟著食物進了胃。然後呢,新吃進去的食物和這股子寒氣,就在胃裏‘打架’了,就像兩撥人突然在ktv搶麥,誰也不讓誰。”
黃帝一聽,樂了:“這畫麵,想想就熱鬧。”
岐伯繼續說:“這一打架,胃就亂套了,真氣和邪氣你來我往,互不相讓。結果呢,胃氣就亂了套,一股腦兒地往上衝,衝出胃,衝出喉嚨,‘嗝’的一聲,就成了咱們說的打嗝了。”
黃帝一聽,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那怎麽解決這個問題呢?”
岐伯微微一笑:“這事兒啊,咱們得找幫手。在中醫裏,這叫‘補虛瀉實’。手太陰肺經,就像肺的保護神,咱們得給它補補,讓它更強壯,好去壓製那股子亂竄的胃氣。而足少陰腎經呢,有時候它太‘活潑’了,咱們得給它‘降降溫’,讓它別跟著起哄。”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這聽起來就像給身體裏的‘相聲大會’找個調解員啊!”
岐伯哈哈大笑:“對頭!不過,咱們還得具體到穴位上。”
於是,岐伯開始給黃帝科普起了穴位知識,咱們也一起來聽聽這“穴位相聲大會”吧!
岐伯說:“首先啊,咱們得說說手太陰肺經上的太淵穴。這太淵穴啊,就像肺經的‘大管家’,位置在手腕上,你伸出手掌,掌心朝上,然後找找大拇指和手腕相連的那個地方,有個脈搏跳動的地方,那就是太淵穴了。”
黃帝一聽,試著找了找:“嗯,找到了,跳得還挺歡呢!”
岐伯說:“對啊,這太淵穴是肺經的原穴,補它就相當於給肺經加油打氣。肺強大了,胃氣就不敢那麽囂張了。而且啊,這太淵穴還能治療咳嗽、氣喘這些肺上的問題,簡直就是肺經的‘小棉襖’。”
黃帝一聽,樂了:“這穴位還挺有用的嘛!”
岐伯接著說:“還有啊,列缺穴也不能忘。列缺穴在手腕上,你兩手虎口交叉,食指指尖碰到的那個位置,就是列缺穴了。”
黃帝一試,果然找到了:“嘿,這位置還挺獨特的。”
岐伯說:“列缺穴就像肺經的‘守門員’,能擋住外來的邪氣,不讓它們輕易進犯。而且啊,它還能治療頭痛、咳嗽、咽喉腫痛這些問題,簡直就是肺經的‘守護神’。”
黃帝一聽,點了點頭:“嗯,這穴位確實挺給力的。”
岐伯又說:“然後啊,咱們得說說足少陰腎經上的湧泉穴。這湧泉穴啊,在腳底板上,你找找腳掌心前三分之一和後三分之二交界的那個窩窩,那就是湧泉穴了。”
黃帝一試,果然找到了:“哎呀,這位置還挺隱蔽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岐伯說:“對啊,湧泉穴就像腎經的‘活力源泉’,能激發腎的活力,讓腎更強壯。而且啊,它還能治療失眠、高血壓、頭痛這些問題,簡直就是腎經的‘小太陽’。”
黃帝一聽,樂了:“這穴位還挺全能的嘛!”
岐伯接著說:“還有啊,太溪穴也不能忘。太溪穴在腳踝上,你找找內踝尖和跟腱之間的凹陷處,那就是太溪穴了。”
黃帝一試,果然找到了:“嗯,這位置還挺明顯的。”
岐伯說:“太溪穴就像腎經的‘大水庫’,能儲存腎的精氣,讓腎更‘水潤’。而且啊,它還能治療腎炎、月經不調、失眠這些問題,簡直就是腎經的‘小水庫’。”
黃帝一聽,點了點頭:“嗯,這穴位也挺有用的嘛!”
話說這打嗝啊,其實就是胃和肺之間的一場“相聲大會”。胃呢,就像個相聲演員,吃了東西就得說上幾句“段子”,也就是胃氣。這些“段子”得往上升,去肺裏跟肺大哥“對台詞”。
但是呢,有時候這“段子”裏會夾雜點“雜音”,比如吃了點涼東西,寒氣也跟著進來了。這寒氣就像個搗亂的小鬼,讓胃裏的“段子”變得混亂不堪。胃和肺一看,這哪行啊,得管管!
於是,胃和肺就開始“對嗆”了。胃氣往上衝,肺氣往下壓,一來一回,就成了咱們說的打嗝了。
要解決這個問題呢,咱們就得找幫手——針灸療法。就像給這場“相聲大會”找個調解員一樣。
手太陰肺經上的太淵穴和列缺穴啊,就像肺經的“相聲搭檔”,給它們補補,讓它們更強壯,好去壓製那股子亂竄的胃氣。
足少陰腎經上的湧泉穴和太溪穴呢,就像腎經的“捧哏”和“逗哏”,給它們瀉瀉火,讓它們別跟著起哄。
喜歡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請大家收藏:()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