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問篇第二十八三)
字數:6091 加入書籤
話說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黃帝和岐伯兩位大佬坐在宮廷的花園裏,曬著太陽,聊著天。黃帝突然打了個噴嚏,這一打可不得了,把旁邊的岐伯都給嚇了一跳。
黃帝揉了揉鼻子,笑道:“岐伯啊,你看我這噴嚏打得,是不是體內有啥氣不順啊?”
岐伯一聽,差點沒笑出聲來,心想這黃帝還真是會找樂子。不過他畢竟是個嚴謹的醫學家,於是收斂笑容,認真地說:“黃帝啊,你這噴嚏啊,其實是陽氣太旺盛了。你想啊,咱們體內這陽氣啊,就像個小孩子,要是高興了,就得蹦躂兩下。這陽氣要是和順流暢,心裏頭一高興,裝滿了陽氣,它就得找個出口發泄一下。鼻子呢,就成了它的出氣筒,噴嚏就這麽來了。”
黃帝一聽,哈哈大笑:“原來打噴嚏還有這講究啊,那我以後是不是得多打幾個噴嚏,讓陽氣發泄發泄?”
岐伯一聽,連忙擺手:“不可不可,打噴嚏雖然能發泄陽氣,但要是打得太頻繁了,那可是身體在向你抗議呢。你得注意調養身體,別讓陽氣過盛或者過衰。”
黃帝點了點頭,又問:“那要是想調養身體,針灸行不行啊?”
岐伯微微一笑,說:“當然可以啦,針灸可是咱們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補足太陽經的滎穴,就能緩解打噴嚏的症狀。不過呢,這個滎穴啊,在現代穴位裏,咱們叫它攢竹穴。它就在咱們的眉毛內側邊緣凹陷處,也就是咱們眉頭下方那個位置。這個穴位啊,可是個治療頭痛、眼睛疲勞、迎風流淚的好手呢。”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哦?這個攢竹穴這麽厲害啊?那咱們得好好研究研究。”
岐伯一看黃帝來了興趣,於是繼續講解:“是啊,攢竹穴屬於足太陽膀胱經,是咱們身體上的一個重要穴位。除了治療頭痛、眼睛疲勞之外,它還能緩解鼻塞、打噴嚏等症狀。你要是覺得鼻子不通氣、想打噴嚏打不出來,那就可以試試針灸攢竹穴哦。”
黃帝一聽,覺得十分神奇,連忙追問:“那除了攢竹穴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穴位能治療打噴嚏啊?”
岐伯想了想,說:“當然有啊,比如迎香穴。迎香穴就在咱們鼻翼外緣中點旁開約0.5寸的地方,也就是咱們鼻孔兩側的那個位置。這個穴位啊,是治療鼻塞、流涕、打噴嚏的特效穴。你要是覺得鼻子不舒服,可以試試按摩或者針灸迎香穴哦。”
黃帝一聽,覺得十分有趣,於是和岐伯一起研究起了人體的穴位和經絡。他們發現,原來人體上布滿了各種各樣的穴位和經絡,每一個穴位都有它獨特的作用和功效。比如太陽穴,能夠緩解頭痛、頭暈;合穀穴,能夠治療感冒、發熱;內關穴,能夠緩解心悸、胸悶等等。
岐伯看著黃帝一臉認真的樣子,笑著說:“黃帝啊,你看咱們人體上的這些穴位和經絡,就像是一個個小寶藏。隻要咱們好好挖掘和利用它們,就能讓身體更加健康、更加有活力哦。”
黃帝一聽,連連點頭:“是啊,岐伯你說得對。咱們得好好研究這些穴位和經絡,讓更多的人受益。”
不過呢,攢竹穴和迎香穴治療打噴嚏、鼻塞等症狀的功效可是真的哦。大家要是覺得鼻子不舒服、想打噴嚏打不出來的話,可以試試按摩或者針灸這兩個穴位哦。
不過呢,在動手之前啊,咱們還是得先了解一下這兩個穴位的具體位置和按摩手法哦。攢竹穴嘛,就在咱們的眉毛內側邊緣凹陷處,按摩的時候可以用拇指或者食指的指腹輕輕按揉這個穴位,每次按揉35分鍾就可以了。迎香穴呢,就在咱們鼻翼外緣中點旁開約0.5寸的地方,按摩的時候同樣可以用拇指或者食指的指腹輕輕按揉這個穴位,每次按揉35分鍾也可以了。
有一天,黃帝閑來無事,就開始琢磨起人體奧秘來了。他瞅瞅周圍的人,突然發現有個人走起路來軟綿綿的,就像沒骨頭似的,黃帝心想:“咦?這人咋回事兒?難道是身體裏有啥小秘密?”於是,黃帝就問了:“嘿,岐伯兄,你看那人走起路來歪歪扭扭的,這是哪股子氣在作怪啊?”
岐伯一聽,心裏暗笑:“這黃帝,又開始他的好奇寶寶模式了。”但岐伯可是醫學大家,他一本正經地回答:“黃帝啊,這事兒說起來簡單也簡單,複雜也複雜。說白了,就是胃的問題。胃要是不夠壯實,那些血脈啊,就像沒吃飽飯的孩子,一個個都蔫兒了。血脈一蔫兒,筋脈也跟著懈怠了,它們就像懶得上班的員工,提不起勁兒來。這樣一來,人走起路來,自然就軟綿綿的啦。”
黃帝一聽,眉頭一皺:“那這可咋整?總不能看著大家都這麽軟綿綿地走路吧?”
岐伯摸了摸下巴上的小胡子,慢悠悠地說:“辦法嘛,還是有的。咱們得找到問題所在,然後給它來個對症下藥。你看那人的‘嚲症’,其實就是氣血不足,筋脈失養。咱們可以通過針灸,給那些虛弱的血脈加加油,讓它們重新煥發活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針灸?聽起來挺有意思,快說說,具體咋操作?”
岐伯清了清嗓子,開始講解起來:“咱們針灸啊,講究的是個穴位。不同的穴位,就像不同的加油站,能給身體不同的部位加油。針對這‘嚲症’,咱們可以選取一些能夠健脾益胃、補氣養血的穴位。比如說,足三裏穴、氣海穴、關元穴,還有脾俞穴、胃俞穴。”
黃帝一聽,連連點頭:“嗯,聽起來挺專業的。那你快說說,這些穴位都在哪兒?有啥作用?”
岐伯微微一笑,開始逐一介紹起來:
“先說這足三裏穴吧,它可是個萬能穴,啥病都能搭把手。位置嘛,就在小腿外側,膝蓋骨下麵三寸的地方。你伸伸腿,摸摸膝蓋下麵,有個凹陷,再往下量三寸,就對了。這個穴位啊,就像是身體的能量庫,灸一灸它,就能給身體補充能量,讓筋脈有力氣,走路自然就精神多了。”
黃帝一聽,哈哈大笑:“這穴位這麽神奇?那以後大家走路沒力氣,是不是都得來灸一灸?”
岐伯也笑了:“那可不,足三裏可是個寶貝,灸了它,不僅走路有勁兒,還能增強免疫力,少生病呢。”
“再說說氣海穴吧,它在下腹部,肚臍眼兒下麵一寸半的地方。這個穴位啊,就像是身體的氣球,灸一灸它,就能讓身體的氣充足起來。氣足了,血脈就通暢,筋脈就有勁兒,走路也就不會軟綿綿的啦。”
黃帝一聽,眼睛瞪得圓圓的:“哇,這穴位聽起來就像是武俠小說裏的內功心法,灸了它就能內力大增啊!”
岐伯笑著搖搖頭:“雖然不是內功心法,但氣海穴的作用確實挺神奇的。灸了它,不僅能改善‘嚲症’,還能調理月經、緩解痛經呢。”
“還有這關元穴,也在下腹部,肚臍眼兒下麵三寸的地方。這個穴位啊,就像是身體的暖寶寶,灸一灸它,就能讓身體暖和起來。身體暖和了,氣血就流通,筋脈就有活力,走路也就不會軟綿綿的啦。”
黃帝一聽,拍手叫好:“這穴位不錯,冬天冷的時候灸一灸,肯定暖和和的。”
岐伯點點頭:“是啊,關元穴不僅能改善‘嚲症’,還能調理陽痿、早泄、遺尿等問題呢。”
“接下來是脾俞穴,它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一寸半的地方。這個穴位啊,就像是脾胃的守護神,灸一灸它,就能讓脾胃強壯起來。脾胃強壯了,就能更好地消化吸收食物,給身體提供充足的營養。營養足了,血脈就旺盛,筋脈就有勁兒,走路也就不會軟綿綿的啦。”
黃帝一聽,恍然大悟:“哦,原來這穴位還能調理脾胃啊!那以後大家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時候,是不是也可以灸一灸?”
岐伯笑著回答:“沒錯,脾俞穴不僅能改善‘嚲症’,還能調理胃痛、腹脹、嘔吐等問題呢。”
“最後是胃俞穴,它在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開一寸半的地方。這個穴位啊,就像是胃的貼身保鏢,灸一灸它,就能讓胃更加健康。胃健康了,就能更好地消化食物,給身體提供能量。能量足了,血脈就旺盛,筋脈就有活力,走路也就不會軟綿綿的啦。”
黃帝一聽,哈哈大笑:“這穴位聽起來就像是胃的專屬保鏢,太有意思了!”
岐伯也跟著笑了起來:“是啊,胃俞穴不僅能改善‘嚲症’,還能調理胃潰瘍、胃炎等問題呢。”
黃帝閑來無事,就開始琢磨起人類情感與生理反應之間的奧秘來。他琢磨著琢磨著,突然靈光一閃,想到了一個問題:“哎,岐伯啊,你說人們為啥一傷心難過,眼淚鼻涕就嘩嘩地流呢?這背後是哪個小妖精在作祟啊?”
岐伯一聽,嘿,這問題有意思!於是他捋了捋胡須,開始給黃帝上演了一場中醫版的“情感生理學”講座。
岐伯說:“黃帝啊,這事兒得從咱們的五髒六腑說起。心髒啊,那可是咱們身體的ceo,掌管著五髒六腑的大事小情。眼睛呢,就像是身體的情報中心,各種經絡血脈都在這裏匯聚,它還是眼淚鼻涕這些小液體的出口呢。口鼻嘛,就是咱們呼吸的門戶,進出氣兒全靠它們。”
黃帝聽得連連點頭,心想:“嗯,這基礎知識普及得不錯,繼續!”
岐伯接著說:“當一個人感到悲傷、憂愁的時候,他的心髒就開始波動了,就像咱們股市一樣,一有風吹草動就上下起伏。這心髒一動啊,五髒六腑也跟著搖擺起來,就像是海裏的珊瑚礁,跟著海浪搖搖擺擺。這一搖擺,那些匯聚在眼睛周圍的經絡就感受到了,它們就像是眼睛的小秘書,感受到了主人的情緒,就開始忙活起來。”
黃帝一聽,笑得差點沒繃住:“嘿,你這比喻挺逗啊!繼續說,繼續說。”
岐伯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這一忙活起來,那些經絡就打開了眼淚鼻涕的通道,就像是打開了水龍頭的開關。於是,眼淚鼻涕就嘩嘩地流出來了。這些液體啊,原本是滋潤咱們身體各個角落的,現在一激動,全跑外麵來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黃帝一聽,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樣啊!那要是這眼淚鼻涕流個不停,會咋樣呢?”
岐伯歎了口氣,說:“那可就不好了。眼淚鼻涕流得太多,咱們身體的滋潤液就耗幹了,就像是花兒沒了水,蔫兒了。這樣一來,那些需要滋潤的地方,比如眼睛,就得不到足夠的營養了。眼睛得不到營養,視力就會下降,看東西模模糊糊的。所以啊,咱們中醫把這叫做‘奪精’,就是失去了身體的精華。”
黃帝一聽,眉頭緊鎖:“這可不行,得想個辦法補補。”
岐伯微微一笑,說:“補嘛,當然有辦法。咱們中醫講究的是穴位調理。你瞧,這‘天柱經’啊,就是咱們頸部的一條重要經絡,它跟咱們的大腦、眼睛都有密切聯係。在這條經絡上,有兩個穴位特別重要,一個叫‘風池’,一個叫‘完骨’。”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哦?這兩個穴位有啥妙用?”
岐伯說:“‘風池’啊,就在咱們後腦勺下方,兩條大筋和耳垂平行的地方。這個穴位啊,就像是咱們身體的通風口,能疏散頭部的風邪,還能提神醒腦。你要是覺得頭昏腦漲、眼睛幹澀,按按這個穴位,立馬就舒服多了。”
黃帝一聽,哈哈大笑:“這穴位真是個寶貝啊!那‘完骨’呢?”
岐伯說:“‘完骨’啊,就在咱們耳後下方,乳突後下方凹陷的地方。這個穴位啊,就像是咱們頭部的守護神,能緩解頭痛、耳鳴、失眠這些症狀。特別是當你覺得壓力大、心情不好的時候,按按這個穴位,心情立馬就舒暢多了。”
說到這裏啊,得給大家普及一下“風池”和“完骨”這兩個穴位的按摩小技巧。按摩“風池”穴的時候啊,咱們可以用雙手的大拇指或者食指的指腹,輕輕地按揉這個穴位,每次按揉個三五分鍾,就能感覺到頭部輕鬆多了。按摩“完骨”穴的時候呢,咱們可以用雙手的食指或者中指的指腹,也是輕輕地按揉這個穴位,每次按揉個三五分鍾,就能感覺到耳朵後麵熱乎乎的,心情也跟著舒暢起來了。
喜歡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請大家收藏:()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