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一帶一路

字數:2612   加入書籤

A+A-


    再確認了一下地址信息,王逸少放下手機,道:“吃完了,就休息一下,一會兒下船了要先去海星島住下。”【注】
    “位置準確嗎?”郭超仁用紙巾擦嘴,也翻出手機上的“拱辰係統”衛星定位圖。
    “沒問題。之前和村長聯係好了,會把村裏一套公寓租給我們住。”
    “我一直在想,那個盜撈人說的是實話嗎?”耿嶽慢吞吞地提出疑問,“這島嶼明明有名字,他卻說不知名。”
    “根據他提供的位置,隻能是海星島。我猜,他也是不想我們找得太順利,所以才這麽說吧。”
    故布疑雲,可不是一個聰明的做法。
    “對了,王老師,”耿嶽還是不放心,“您先前是不是和村長打聽過沉船的事?”
    “嗯,打聽過。村長聽老輩人說過,在民國時期有一些船隻在出海之時會觸礁沉沒。再早一些的,倒是沒聽說。但這不代表沒有嘛,探一探就知道了。”
    海星島,恰恰在海上絲綢之路的東海航線之上。東海航線,可溯源至春秋戰國時期,直通遼東半島、朝鮮半島、日本列島乃至東南亞。
    另一條海絲航線,則是南海航線,發軔於西漢時期,始發於廣東徐聞港、廣西合浦港,抵達東南亞各國後,又延續到西亞直至歐洲。
    “如果是元代沉船就好了。”郭超仁凝視著地圖上的某一點,“古上海縣的海絲曆史,就差這一塊拚圖了。”
    “不一定吧,發現滿池嬌,最多隻能說明年代上限。若是明代的帆船,同樣……額,我是不是說錯話了?”耿嶽撓撓頭。
    “沒說錯,我也隻是希望而已。”郭超仁頂頂耿嶽的胳膊,“可以啊,小嶽,你最近惡補了不少考古知識呀!”
    耿嶽結婚比較早,早就是有家有室之人,實際上年齡比郭超仁還小一歲。
    “不學習,就跟不上你們了。”耿嶽實話實說。
    王逸少微微一笑,接了話:“愛學習是對的。我們現在講文化自信,講‘高質量發展一帶一路’,我看呐,不隻是我們從業者,就是普通市民,也應該懂得水下考古工作的意義。”
    “啥意義?古代是古代,當代是當代,現在好不就行咯?”一直沒說話的黎海平船長,忽發一問。
    王逸少突然想起,論航海經驗,老船長是沒得說,但文化水平和思想意識,可能還跟不上。
    整理了下思路,王逸少才說:“您看,現在咱上海港口的吞吐量怎麽樣?”
    “很大吧,到底有多大我也說不清。排個世界前幾位應該可以吧?”黎海平說,“我就在這長江東海之間運貨,生意都還可以的。”
    “是嘛,能排前三,老黎你也受惠,”自豪之情溢於言表,王逸少又說,“我們不得不承認,這麽好的發展,既是靠今天‘一帶一路’的戰略思想,也是因為文化的慣性。要知道,在曆史上,海上絲綢之路,就促成了我國和世界各國,在物資交易、文學藝術、科學技術、風俗習慣等方麵的傳播和交流。”
    “你的意思是,我們有那個底子,所以今天我們提倡‘一帶一路’就更有底氣?”
    “對呀,準確說,這叫底蘊。”
    “所以,你們在水底下挖呀挖呀,是為了證明我們有這底子,唔,底蘊?”
    王逸少笑起來:“也可以這麽說吧。絲路文化遺產見證了東西方文明的互鑒,到了當代,絲路文化內涵變得更加豐富了。現在世界文化交流頻繁,我國對外開放的格局也很大。這格局就是,既要對絲路文化,挖掘整理、保護傳承,又要在這個基礎上,為沿線各個國家的共同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
    考慮到黎海平的文化水平,王逸少盡量說得通俗易懂一些,諸如“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格局”,“為廣大發展中國家凝聚發展共識、匯聚發展資源提供平台”,“提升中國與夥伴間經貿往來的規模與質量,部分解決中國產業鏈的縱向和橫向風險問題,為中國推動構建高質量、可持續外循環提供重要依托”這類高度精煉的官方用語,都隻字未提。
    果然,黎海平咂摸了一番後,點點頭:“我聽懂了,就是說,我們這些國家通過海洋進行交流合作嘛。說到這個,我想起,我們黎家好像是在清朝中後期,就在島上居住了。那個時候,也不讓對外交流啊,祖輩們一直以捕魚為生,生活吧也就那樣。再後來……”
    再後來,便是一段淒風苦雨的屈辱曆史,整個國家民族都蒙受了深重的災難,無數仁人誌士前仆後繼,方才改了山河換了人間。
    “解放後,可好多了,除了捕魚,我們還可以出海做運輸,日子也有盼頭了,”黎海平憶苦思甜,忽而問,“要不,王隊再多講講海上絲綢之路?還沒到海星島呢。”
    【注】海星島,島名為虛構。
    喜歡江海潛尋請大家收藏:()江海潛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