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蒼山船
字數:2956 加入書籤
                    水下數字測量之後,“長江口四號”沉船的麵貌清晰起來。
    船長23米,艙深2.5米,底板厚8.3厘米,預計吃水深度2米。船上共有兩根桅杆,其中主桅已經被折斷。再看船身,共有三層甲板。
    仔細辨認後,王逸少大致判斷,這是元末明初的一艘蒼山船。但正式的結論,還是要等發掘工作結束,才能給出。
    但無論如何,結論總沾了個“元”字。開會時,王逸少稍微放心了些,不擔心項目又被喊停了。
    郭超仁坐在童嫿身邊,跟她補充道:“蒼山船,又叫蒼山鐵,本來是浙江溫州沿海漁民用的一種打漁船,但因為它的性能很好,漁民又經常靠它來抵禦海盜,後來蒼山船被水師看中,就拿來作為戰船使用了。”
    “不是商船?”
    “不是,不過戰船的研究價值也很高。因為它的冷熱武器配備很齊全,可以作為研究元明之際的火器裝備的樣本。”
    “明白了。交戰雙方的信息,也很值得研究。”
    “對呀,考古和文物就是要為曆史說話的。說不定,它剛好能驗證某一次戰爭的存在、戰況呢!”
    剛從外麵跑進來的張馳,笑眯眯地遞來一個船模:“小童,這個就是蒼山船。”先前,他回臥室去拿模型了。
    “哇,你隨身攜帶啊!謝謝!”童嫿小心地接過蒼山船船模,認真打量起來。
    張馳笑道:“我有做船模的愛好,所以經常會帶一些船模在身邊。這次,我剛好帶了蒼山船和福船,就想休息的時候可以做一做。你看,巧了不是?”
    一桌人異口同聲:“神了!”
    童嫿更是開起了玩笑:“我們考古隊真是藏龍臥虎。大神,我有個侄兒讀高三,要不,你給預測一下高考題?”
    張馳捂嘴笑:“那哪能行?”
    說笑之後,童嫿讓張馳坐在她右首,好奇地問這問那。
    張馳也不厭其煩地回答:“蒼山船比福船要窄一些,小一些,既要用帆,也要用槳,船的前方有5支大槳。我這是等比縮小的,你看不出來。實際上,每支槳需要四個人才劃得動。”
    “我有一個疑問,作為戰船,劃槳的水手有沒有可能遭到敵方攻擊?”
    “這是個好問題。你看這裏,這是板閘。水手在劃槳的時候,可以用它來遮蔽身體,整個身體隻有頭部露在外麵,方便觀察外麵的情況。”
    “明白了,這個設計很妙啊!”
    “所以它才會被用作戰船。你再看甲板,一共有三層對不對?最下麵的那一層裏,填充壓艙的土石;中間層,用來給船員休息;最上層,是用來作戰用的。”
    “我覺得船體並不大,吃水也不深,它是不是用於淺水區作戰?”
    “對,元明之際有很多小川,蒼山船是大型戰船的補充,專門用於淺水區。”
    這說得通。這艘蒼山船沉沒之處,就距離江灘不遠。童嫿點頭,表示它聽懂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就是這樣的。”
    “就是這個道理,”張馳見童嫿聽得認真,自己也更有分享欲,“也因為船身不大,所以蒼山船不能作為衝鋒船。一般來說,古人用它來撈取水裏的腦袋,敵軍的。再比,敵船侵入近海或者內河等地,作戰方擔心福船擱淺,就可以拿蒼山船來作戰。”
    童嫿指著蒼山船船模上的一件火器,問:“這個好像是佛郎機炮?”
    “不錯呀,你還認得這個?”
    “嘿,略有了解。”
    聞言,張馳更有興致,一一地跟她指過去,“這是佛郎機炮,這是碗口銃,這是噴筒,這是鳥銃,這是煙罐,這是火磚,火箭、炮用粗火藥、鳥銃火藥、鉛彈。這邊,再看這邊,都是冷兵器了,藥弩、弩箭、鉤鐮槍、標槍、砍刀。這裏,是兵丁攜帶的蔑盔、腰刀,這個是信號旗,這個是遮陽棚……”
    “遮陽棚?”
    “嗯,他們也要防曬的。”
    “對了,船上有多少船員?”童嫿突然想起,還有這個問題忘了問。
    “標配是37人,一個舵手,一個繚手,一個椗手,一個捕盜,三個甲長,三十個兵丁。作戰的時候,編好的三甲各自領著十個兵丁,各司其職,第一甲操作佛郎機炮和鳥銃,第二甲投放煙罐、火箭等火器,第三甲負責進行接船戰。”
    “接船戰怎麽打?”
    “可以射擊弩箭,可以用鉤鐮槍,也可以來個最直接的,用砍刀。”
    童嫿抿嘴一笑。人說,功夫再高也怕菜刀。砍刀同理。
    使用利刃類冷兵器,在近身肉搏中的確占優勢。更何況,還有一甲二甲兵丁的幫助?
    但不知道,和這艘蒼山船相鬥的,是怎樣的一艘船呢?也不知,蒼山船是在什麽樣的情況下沉沒的,或者是剛打了勝仗;或者是剛剛出發尚未一搏,就遭遇了強風浪;再或者,是被對方擊沉的……
    種種可能性,讓蒼山船的故事成為一個謎團。而他們,“長江口四號”的全體考古人員,將以最飽滿的熱情投入其中,一起去破解這個謎團!
    喜歡江海潛尋請大家收藏:()江海潛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