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番外2)四大古船

字數:3586   加入書籤

A+A-


    歡迎回到《超仁水下課堂》第三十九期。
    寶子們,在第三十七期的微課裏,超仁帶大家簡單梳理了“長江口四號”沉船的發掘情況。
    時隔一期,在這裏我要跟大家分享一個好消息,“長江口四號”沉船項目已經有了新的進度。目前,船體已完成了整體抽沙清淤工作,對於船型我們也有了一個初步的判斷。
    請容許我先賣個關子,不急著說沉船的船型。這一期,超仁打算跟寶子們談一談,中國曆史上的四大古船。
    如果您看過《超仁水下課堂》第三期,您應該知道,“四大古船”中有一種船型叫“沙船”。
    在這期微課裏,我就不再重複了。不清楚的寶子們,可以回看第三期微課哦。
    我們知道,中國的古船,總的來說有平底船與尖底船兩種類型。前者,適用於北方內河和沿海地區,後者則活躍於南方海域,因為浙江、福建、廣東一帶的沿海沿岸泥沙比較少,水深海闊、浪急,而且還多島礁,尖底船不容易翻船。
    “四大古船”裏的沙船,就是一種平底船。至於另外三大古船,全都是尖底船。它們是福船、廣船、浙船。
    先說說福船,請看船模全圖和局部高清圖。福船活躍於福建、浙江沿海一帶,大多數使用了水密隔艙技術。
    這種水密隔艙技術,在中國古代航海科技史上,是一個了不起的發明。所謂“水隔艙”,是在龍骨和船底板的基礎上,固定抱梁肋骨和隔艙帶,然後將船艙分為多個互不相通的艙間。經常用收納盒的寶子們一定會明白,這麽做有一個好處,就是便於管理縮存放的物品。同理,使用水密隔艙技術,也方便了船貨的管理,同時還提高了貨運效率。這可以說是水密隔艙技術的一大優點。
    但這種技術更大的優點還不是這個,如果用兩個字概括,便是“安全”。試想一下,在航行過程中,就算是個別艙體突然受損進水,也不影響其他的船艙。
    寶子們可以看看這張動圖演示。播放動圖)
    最遲在唐代,水密隔艙技術已經投入使用。到了宋元大航海時代,水密艙技術更得到了廣泛的運用。然而,這種技術在歐洲是什麽時候出現的呢?據史料記載,是在18世紀末。
    因為水密隔艙技術堅固好用,直到今天它還活躍在我們的製船工業裏。2010年,“中國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被成功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遺錄。在當今時代,我們有理由相信,這種技術能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注】
    好了,說完了水密隔艙技術,我們再來說說福船的其他特點。首先,福船體積很大,能裝載很多人貨,再加上,它吃水深,穩定性好,抗風力強,還擁有特別的雙舵設計,因此成為了遠洋貿易的優選。
    當然,作為buff疊滿的福船,不可能隻是用作遠洋貿易,它也非常適用於作戰。寶子們非常熟悉的戚繼光將軍,所率的水師的主力艦船,就是福船。
    因為實際生活的需要,福船的船體也在發生變化,原本平穩寬闊的造型,慢慢向瘦窄型轉變,顯得更為輕便快捷。
    我手裏的這一隻船模,是我的好同事張馳親手製作的,是前期福船的典型樣式。怎麽樣?是不是很霸氣?
    最後說明一點,“福船”雖然出現得比較早,但它的名稱是在明朝才正式確定的。《明史》有載:“福船耐風濤,且禦火。大福船能容百人,底尖上闊,首昂尾高,柁樓三重,帆桅二,傍護以板,上設木女牆及炮床。”
    我們再來說說,“四大古船”裏的廣船。顧名思義,廣船產自廣東,是當地各地大型木帆船的總稱,細分下來有東莞“烏艚”、新會“橫江”等。
    廣船的船型與福船比較接近,經常用作戰船用,不過,對比一下還是可以發現,廣船的頭比較尖,形體瘦長,和福船還是有區別的。此外,廣船的用料也比福船良考究,像主梁、橫梁這些重要部件,都采用鐵犁木等東南亞珍貴木材。正因如此,廣船抗風浪的能力很強,壽命可長達60年之久。
    講個小笑話。在古代,倭寇壓根就不敢惹廣船。因為他們造船,隻用鬆杉這樣的木料。打個不恰當的比方,這就像是小汽車和大卡車。
    和福船一樣,廣船的船艙裏同樣采用了水密隔艙技術。這不難理解,好用的技術大家都想用。
    廣船也很適合遠航,用手指圖)看看這圖,上麵的帆形,就像一隻張開的折扇,它甚至比船隻更寬。
    在廣船上,也有一個“黑科技”。請看這支舵,有沒有看見,舵葉上的孔是什麽形狀?
    是菱形。為什麽有這種設計呢?原來,我們的帆船在突然遇到急流時,可以通過舵孔排水。水流在通過舵葉的小孔時,會形成渦流。而這個小孔如果是菱形的,就能最大程度地減少渦流對船舶的阻力。
    在曆史上,我們把這個黑科技,叫做“多孔舵”。和水密隔艙技術一樣,多孔舵這種設計,也引起了17世紀歐洲造船業的爭先效仿。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最後,我們再說說“四大古船”裏的浙船。浙船始創於南宋,到了明清之時廣泛使用於浙江、福建、廣東一帶。
    這是一種體型很小但速度卻很快的海船,它的船頭長得很像一個鳥嘴,所以又被稱作“鳥船”。
    呐,就是圖片上的這種船。比起體型巨大的福船,是不是覺得它特別嬌小?但不要小看它,它是一種槳帆兩用船。通俗地說,就是在無風的時候駛槳,有風的時候駛帆的船。
    寶子們試想一下,這種頭小身子肥,無風時駛槳,有風時駛帆,行動靈活地穿越水上的快傳,像不像一隻飛鳥?
    那麽,古代浙江人為什麽要把船頭做成鳥嘴的樣子呢?主要是因為自然文化崇拜。
    我們都知道,浙江有“魚米之鄉”的美譽。在古代浙江人看來,正是因為鳥兒銜來了稻穀的種子,他們才具備了成為魚米之鄉的條件。古人們,對自然萬物有一種刻骨銘心的崇拜。
    因為體型小、體量輕,鳥船上不能裝載大量的人貨,所以鳥船在民間主要用於鹽、米、海鮮等貨物的運輸,順便載幾個客商。
    同時,這樣嬌小輕捷的鳥船,也可用於快速進攻,它曾經在鄭成功的水師船隊中流行一時。
    至於說遠洋航行,鳥船肯定就不適合啦!
    ——《超仁水下課堂》第三十九期,崇明島上錄
    【注】在筆者的《尋常巷陌》一書中,亦提及“水密隔艙技術”等泉州非遺。歡迎移步閱讀。
    本卷結束,請關注
    中卷【圍堰發掘】。)
    喜歡江海潛尋請大家收藏:()江海潛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