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改變生活,還要改變思想
字數:2199 加入書籤
                    “大概是因為……”蕭方笑道,“想給自己留一條後路吧?”
    上世紀初的時候,一些疍民就已經開始在江邊居住了。不過,他們的“房子”很簡陋,是由打撈來的廢舊木料搭建起的窩棚。
    在疍民聚居地,相關教授作過調查,發現他們幾乎每家都有一兩艘小艇,晚上有的人住在窩棚裏,有的人住在艇裏的,這便得了“兩棲人類”的稱法。
    蕭方又說:“其實,‘兩棲’這種這上岸居住的方式,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定居’。新中國成立後,我們疍家人才正式上岸定居。”
    “我記得,這項定居工程,大概持續了三十年吧?”任燃問,“這是水磨工夫了。”
    “對!當時,財政很緊張,但是國家仍然撥了大筆資金,來幫疍家人建設水上居民新村,解決大家上岸後的生計問題。”回憶父祖輩們的經曆,蕭方滿是感恩之情,“前後三十年裏,疍家人陸陸續續上岸定居,終於融入了陸上主流社會生活。真的要感謝政府!”
    郭超仁好奇地問:“上岸之後,疍家人的文化習俗,保留得多嗎?”
    他這麽問,是有原因的。在來廣東省之前,也做過一些功課,對疍家文化略有了解。”
    “怎麽說呢?說多也多;說不多,也不多。”蕭方略有惋惜之意,“衣食住行方麵,保留得不少,並且融入了廣府文化。”
    郭超仁接口:“這個我知道,炒田螺、吃魚生、艇仔粥……”
    任燃白了他一眼,意思不言而喻:就知道吃!
    轉而,微笑著對蕭方說:“廣東這邊,有穿薯莨布的習慣,鹹水歌的元素也被廣府曲藝吸納了。這些都是文化傳承了。”
    “沒錯,不過我想說的是,文化傳承首先在於批判,”蕭方笑道,“我們也有一些不合時宜的東西傳下來了。”
    “因為長年水居,疍家人比較迷信,忌諱也很多。比如說,疍家人遇一些了糟心的事,經常會說‘棹忌’。棹用來代指船,棹忌,就是指水上人家的禁忌。本來這詞兒是疍家人的話,但是逐漸被粵語吸納,用來生活中麻煩的事情。”
    任燃覺得很有意思:“這個還好吧,算是豐富了語匯。”
    郭超仁也點頭:“對!”
    “我再舉三個例子,你們就不會這樣想了。疍家人看見有人溺水往往不去搭救,他們也不讓婦女跨越船頭,吃魚的時候不翻轉魚身。你們猜,這些都是因為什麽?”
    “不讓婦女跨越船頭,是因為嫌婦女身體不幹淨吧?古代航船,原則上也不允許女人上船。這都是封建糟粕。”郭超仁直言。
    剛剛,蕭方自己也說“文化傳承首先在於批判”,郭超仁說話也便無所顧忌。
    蕭方點點頭:“差不多,古代疍民就是這樣想的。”
    “吃魚不翻轉魚身,是因為擔心翻船嗎?”任燃問。
    “是,猜對了!疍家人擔心翻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隨便翻轉和飲食有關的東西。不隻是魚,就連擱在桌麵的湯匙,也不可以背朝上。”
    郭超仁看了下碗中隨便亂丟的湯匙,頗為感慨:“規矩很多!不過,民風民俗,也是根植於特定的土壤之上,可以理解。但我不明白——”
    他想了想:“為什麽不救人?他們水性那麽好。”
    他自然想不明白,因為他最崇拜的外曾祖父,就救過很多溺水的人,堪稱頂級偶像。
    蕭方歎了口氣:“因為,怕水鬼尋替身。迷信思想作祟。”
    “這個……”郭超仁頓時覺得碗裏的飯菜不香了,喉頭也被哽住。
    “所以,我說,要感謝政府。他們改變的不僅僅是疍家人的生活,也改變了我們的思想。”蕭方臉色一霽,深有感觸,“在我父親那一代,還有不少人有迷信思想,但我們這輩人,已經和陸地上的小孩沒什麽兩樣了。”
    喜歡江海潛尋請大家收藏:()江海潛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