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番外6)“藍海”賽道,潛力無限
字數:2222 加入書籤
                    一路走去,粵西陽江,宛如一條嵌著海藍寶的項鏈,鑲嵌在祖國的南大門。
    這裏是陽江市陽西縣沙扒鎮的南麵海域,矗立著三峽集團在廣東的首個海上風電項目——粵電陽江沙扒海上風電項目,由三峽集團下屬的中國三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預期達到每年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56億千瓦時清潔電能,滿足240萬戶家庭用電量,減排約480萬噸二氧化碳的目標。
    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落在海麵上,萬千金鱗便和著風機葉片一起跳躍。偶爾,一兩隻早起的海鷗,輕捷地從海風中掠過,倏忽間閃得沒了影。
    在這寧靜的早晨,一切都充滿了無限的可能和希望。因為,這裏是“南海”賽道。
    十年以來,陽江瞄準這條“藍海”賽道,正逐漸展露出它無可限量的藍色潛力。
    據悉,粵電陽江沙扒海上風電項目,所在的地質情況極為複雜,需要克服很多不利因素。有了這一良好的開局,陽江開始謀劃布局新產業,在綠色能源與新型儲能領域持續發力,爭當綠能示範產業園排頭兵。
    新機遇,也意味著新挑戰。為謀劃布局新產業,當好產業鏈鏈長,陽江市在青洲、帆石、三山島積極投入海上風電產業基地建設,年發電量800萬千瓦。此舉推進了風電、儲能裝備產業的建設,旨在以新質生產力,來推動陽江產業的轉型升級。
    到如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陽江海上風電全產業鏈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猶如展翅高飛的海鷗,翱翔在一望無垠的藍天大海之間。
    看到這裏,相信讀者朋友們有一個疑問:如此規模的風電產業,需要怎樣的技術支撐和相關保護呢?
    帶著這個問題,我們離開了粵電陽江沙扒海上風電基地,來到國家海上風電裝備質量檢驗檢測中心。這個檢測中心,在2021年初建成投運,是海上風電裝備領域裏的全國唯一:唯一的國家級公共檢測檢驗、多功能技術服務平台。
    在前期的資料搜集中,我們了解到,這個檢測中心,集研發、製造、測試、建設、運行於一體,是陽江市打造國際風電城的強悍保證。
    走進檢測中心,我們看到了四大實驗室,它們分別是為原材料、部件、整機、在役機組進行檢測的,葉片實驗室、整機實驗室、化學實驗室,及役機組檢驗實驗室。可以說,檢測中心已經具備了一套完整的全生命周期檢驗,和強大的檢測服務能力。
    在采訪中,我們還得知一個細節,國家海上風電裝備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曾經完成了80多支百米級的葉片的檢測工作。其中,還包括一支功率最大的長度達126米的葉片。
    這樣的葉片長度,在世界上也是較為罕見的,毫無疑問,超長葉片的誕生,對我國海上風電大型化的建設,有著極為重要的參考意義。
    其實,超長葉片的誕生,也隻是一個開始。讓超長葉片通過質量檢測,並在後續的使用過成程中得到有力的保養、維護,更是重中之重。惟其如此,檢測中心才能為風電產業,發揮保駕護航的作用。
    相關技術人員表示,他們一直在獲取新技術、新產品的驗證數據,不斷探索領先於國際的葉片測試方案,力爭打破國際貿易的壁壘,助力我國風電產品走向國際。
    有了國家海上風電裝備質量檢驗檢測中心這樣的技術引領,陽江海上風電產業得到持續發展,已經吸引了多家風電裝備企業落戶。截至2029年,陽江海上風電規劃裝機容量,已占據廣東省的“半壁江山”,和全國九分之一的席位。
    當前,陽江市政府,正一麵推行“一網通辦3.0改革”,保障落戶企業的安商營商環境;一麵以建設“國際風電城”為目標,繼續打造全國規模最大的集聚區,和國際一流的海上風電全產業鏈基地。
    這不僅僅是一次產業的飛躍,更是陽江人民智慧和勇氣的結晶。他們憑借著對海洋的深厚感情和對未來的堅定信念,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在這片藍色大地上書寫下了一段傳奇的篇章。
    如今,陽江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它將繼續沿著“藍海”賽道奮力前行,用它的藍色潛力去征服更廣闊的海洋世界。未來的陽江,必將以更加輝煌的姿態,展現給世人一個充滿希望和夢想的新時代。
    ——《滬上晚報》記者,童嫿
    喜歡江海潛尋請大家收藏:()江海潛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