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去采訪了一個特別的人
字數:4121 加入書籤
駛離陽江,這段路由任燃來開。
郭巍很默契地坐在副駕,把後座留給郭超仁和童嫿。
在路上,郭超仁問:“前陣子,你好像很忙。在忙什麽?”
他還記得,他跟童嫿說起陽江之行,問她要不要跟進,她還猶豫了一下,似乎手頭有工作在做。
此時,童嫿想了想,才說:“新聞還沒有發出來,不過,跟你說也沒關係啦!這之前我拿到了獨家專訪權,去采訪了一個特別的人。”
“特別的人。”
“嗯,猜猜看。”
“我認識?”
“你應該沒跟他直接打過照麵,但是卻有些淵源。”
“工作上?”
“算是吧。”
郭超仁在腦中搜尋一陣,心裏一跳:“葛軍?不會吧?”
“對,就是他。”
“……”
“怎麽?不行嗎?”
“不是,你采訪他的目的是……”
在“長江口四號”項目成形前後,童嫿一直都很忙碌,工作重心也圍繞著這邊,就連錢多魚讚助水下博物館的事,也被她報道出來。
因為報道寫得好,錢多魚聲望大增,公司的市值也大幅上升,之後他更憑借這種聲望,成功入駐綜合智慧能源電站,加入到漁光互補示範工程之中。
可以說是名利雙收。
作為回饋,他也沒少和《滬上晚報》集團經理誇讚童嫿,說她業務能力強。言外之意,對方自然能懂。
想到這裏,郭超仁更覺奇怪,采訪錢多魚能給她帶來明顯的好處,而采訪葛軍卻是為何?
倒不是說,采訪盜撈者沒什麽新聞價值,而是可能會為記者帶來一定的風險。
童嫿見郭超仁欲言又止,似是心思百轉,便直言道:“我需要一樁大新聞,‘長江口四號’也需要。”
“不懂。”郭超仁搖頭。
盡管他知道,童嫿一向有蓬勃的事業心,這也是他很欣賞她的一點。
“我的底線,是新聞務求真實。隻要是在這個基礎之上,我願意做任何一種能讓我成名的新聞。”
說得很直白,也很坦蕩。
郭超仁勾勾唇:“你就這麽有野心?”
“嗯。”
“挺好的。”
“你喜歡?”
“我喜歡。”
說完這話,郭超仁微微紅了臉。明明說的是,喜歡她有野心,又不是喜歡她。
童嫿已經很開心地笑起來:“你喜歡就好。其實吧,很多人都批評過‘流量為王’的現象。但我覺得,隻要沒有虛構妄言,沒有誇大其詞,追求流量本身並沒有錯。”
“是。”郭超仁點頭。
大多數時候,他自己開車,偶爾坐地鐵時,也會碰到有乘客刷短視頻,裏麵充斥著很多,為博流量而誇大、跟風的浮誇視頻。聲音有些刺耳。
可是,童嫿不一樣。相處越久,越能發現她的優點,她能駕馭各種新聞,也喜歡出風頭,博流量,但她是有底線的。
如果說,新聞有價值,那一定是因為,還有很多像她這樣的記者,奔赴著遠山遠海。
童嫿突然笑道:“想不想知道,我都問了他什麽?”
“可以劇透嗎?”
“別人不行,自己人可以。”
郭超仁心裏美滋滋的,說話聲音也夾起來了:“原來我是自己人。”
道路平坦,坐在駕駛位上的任燃稍微分了下心,從車內後視鏡裏看到郭超仁不值錢的樣子,忍不住笑問:“小表弟,你喉嚨怎麽了?”
“嗯?沒怎麽啊。”
聲音瞬間正常了。很顯然,他自己也沒發現他變了調。
童嫿眼珠轉了轉:“哈哈,夾子音我最喜歡了。嗯,說正事吧。”
她組織了下語言,想盡量說得簡潔一些。
那天,一開始,葛軍不想多說話,耐不住童嫿跟他聊文物,聊海洋,葛軍總算張了口,指出童嫿說的一個錯誤。
其實,童嫿這是故意說錯,來吸引葛軍的注意力。
聊得差不多了,童嫿便說,她很小就聽說,碗礁一號被盜撈的事情,覺得很好奇,想知道盜撈人的想法。
不過,她沒機緣去接觸。眼下,有機會見到葛軍,感覺這是他倆的緣分。
葛軍愣了好幾秒,才反應過來,有些錯愕:“緣分?”
“對啊,我願意聽你說,這就是緣;如果你也願意聽我說,那就是分。合起來,我倆就是有緣分。”
這種套近乎的方式,真是聞所未聞,思忖之後,葛軍最終答應跟她交流一番,但要求童嫿不要給她潤色。
原來,葛軍的父親葛平本是平潭碗礁一帶的漁民,後來參與了盜撈者。算起來,葛軍算是“子承父業”了。
那還是2005年的事,忽有一日,漁船圍住了碗礁海域,漁民紛紛哄搶打撈處得青花瓷。葛平帶著葛軍去得很早,很有收獲。但就在父子倆即將滿載而歸之時,背後有人把他們狠狠地往水下摁。一番掙紮後,父子倆都保住了命,但瓷器隻保住了一個青花小碗。【注】
即便是這樣的小碗,也讓父子倆換到了一筆錢,過上了二十年寬裕的日子。
提及此事,葛軍頗為感慨:“既然嚐到了盜撈的甜頭,又沒有被人抓到,我自然是還想再撈一筆的。隻是吧,現在管太嚴了!”
…………
簡單描述完采訪葛軍的情形,童嫿歎了歎:“他還跟我說,他雖然才初中文憑,但研究水下考古多年,能力不比你們差。”
郭超仁哭笑不得:“也許吧。”
畢竟,他和他的同夥,能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發現了倒扣在淤泥裏的沉船,身上還是有些真本事的。
“可惜了……”郭超仁又歎了歎。
童嫿也覺惋惜:“是啊,像這種有本事的人,如果沒有走歪路,本來是可以成為棟梁之才的。”
現在還未審判定刑,但想來數十年有期徒刑,是免不了的。
就這樣,一個本可成為棟梁之材的人的命運,隻能被鎖在冰冷的鐵窗之後。
采訪已經結束了,但這個關於貪婪和墮落的故事,必能引起人們的深刻反思。
【注】因為爭搶太激烈,有些漁民因此溺亡,不久後,盜撈文物的事件引起了jing方、考古部門的重視,得以製止。
喜歡江海潛尋請大家收藏:()江海潛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