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幽靈熱線-連環殺人案1

字數:3707   加入書籤

A+A-


    這是周一的清晨八點,九江有風無雨。
    警笛聲響徹十字街道,警戒線圍著老舊的居民樓拉了一圈。
    民警拉開圍擋,讓鄭岩他們進去。
    “今天早上六點二十左右,這個女孩兒從樓上掉下來,砸在路邊的車上,正好被上班路上的一群人看見,然後報了警。我們一開始想的是自殺,但走訪調查的時候有目擊者說死者墜樓時上麵好像有個人影,懷疑是凶殺,所以我給你們打了電話。”
    鄭岩點點頭,看著砸在車頂,甚至沒來得及接受搶救就咽氣的女孩兒,再仰頭看看樓頂。
    小陳在旁邊歎氣:“車窗玻璃被震碎,碎片都插進她眼球裏了……”
    刑偵隊每天和各種各樣的屍體打交道,但年輕的生命歸零總讓人心情沉重。
    “知道死者身份嗎?”鄭岩問。
    民警搖頭:“她身上沒有身份信息,我們問了報警的人,小區的門衛和這輛車的車主,都說不認識。”
    “小區的門衛也不認識?她能走進去,爬上樓,大概率是住在這附近的人。”
    民警還是搖頭:“這是個很老的小區了,小區門從6:00到24:00一直是敞開的,門衛還是裏麵的住戶,一個六十三的大爺。因為距離市中心很近,這裏住的基本都是附近公司上班的年輕人,人員流動率很高,門衛根本記不住幾張臉。”
    也是,背麵隔條街就是最大的商業廣場,這小區還存在的最大理由就是等拆遷了。
    “那她總有手機,可能是在墜樓的時候掉出來了,小陳你跟人去找。談鳴……談鳴?”
    談鳴抬頭,指著死者說:“她這件衣服,我媽也有一件。但她很年輕,為什麽會穿這種成熟到顯老氣的衣服?”
    任何可疑之處都是需要調查的細節,鄭岩走近了看看,然後隔著手套挑開死者的衣領。
    “三層衣服都是這種老氣的顏色。”
    “還有燙傷,”談鳴把下擺也挑開一點,沉沉道,“腹部有新舊程度不同的圓形燙傷。”
    死者生前很可能遭受了虐待,就是對方不知道是親朋好友還是戀人同事。
    鄭岩觀察了會兒死者的臉:“應該是二十幾歲,剛工作一兩年的人。”
    但這個線索絲毫沒有縮小搜索範圍,這附近公司多不勝數,一棟寫字樓能有幾十家商戶入駐,要查出工作地址辨認出身份不容易。
    談鳴歎氣:“不輕鬆啊。”
    “而且還有個麻煩。”民警抬抬下巴示意警戒線外麵擁擠的人群,還有十字路口的巨大車流量。
    這麽多人看到了屍體,事情很快就會被傳開,很容易引起輿論問題和市民恐慌。
    他們必須抓緊時間,盡快破案。
    鄭岩和談鳴看著屍體被運走,跟著痕檢上了小區頂樓。
    每棟樓的天台是隔開的,有人在上麵搭建了鐵皮房,還喂了鴿子,味道不太美妙。
    “墜樓的地方在這裏。”痕檢在半人高圍牆上發現了擦痕,脫落的牆皮掉在青苔上,旁邊就是幾個鞋印。
    “鞋尖相對,凶手和死者麵對麵過,”談鳴說,“他們應該認識,死者大概率租住在這裏,凶手可能也是這裏的租戶,或者是死者帶來的人。情殺?”
    在年輕人凶殺案中,情殺的可能性高居不下。
    “也可能是朋友之間的爭執,失手把人推下去了。”
    要確認是哪種可能,還是得先知道死者的身份和社會關係。
    好在小陳那邊找到了死者的手機,就是摔得開不了機,正拿給技術修複。
    等他們勘察完現場,技術的修複結果也剛剛出來,成功查到了死者身份。
    “瞿莉,24歲,柳鄉縣人,在一家酒業公司當文員,外賣地址填的是墜樓的十字花園小區二棟五樓502,是五個月前入住的。其他信息還在繼續查。”
    查更多更深的信息需要時間,但鄭岩他們沒辦法一直等,隻能先拿著住址信息找到了房東,對方也聽說了這件事,兩夫妻一起來的,邊開門邊稀噓。
    “這個女孩兒挺文靜的,不多事,除了給房租基本不聯係我們,我還打算找她說下半年的房租呢。”
    鄭岩問:“你知道她平時會帶人回家嗎?她有沒有男朋友?”
    “沒有,反正她是這麽說的,帶人回家的話,我不知道,但我猜沒有。因為她其實有點……太內向了。房子租給她後,我們隻來過一次,天然氣灶台壞了我們來換新的,她當時開門擰了三次鎖——她自己加了兩個鎖,然後我老婆和安裝工人送進去,她就在門口站著看,也不走近,表情看起來很不喜歡陌生人上門。”
    談鳴想到死者奇怪的穿著,想到一點:死者生前可能遇到過性安全方麵的問題。
    小陳這時候也走進來,說已經給死者的父母打了電話。
    “他們都不知道自己女兒在哪個區工作,也不知道住在哪兒,最近怎麽樣,有沒有男朋友,簡直一問三不知,隻問她怎麽了。然後我把事情一說,他們就流暢地哭起來。”
    簡直離譜,父母這麽好當的嗎。
    父母這條線沒得到什麽有用的信息,他們隻好先在房子裏搜查了兩遍,帶了一堆東西走,但也沒找到死者生前和誰有過矛盾或者和誰關係密切經常來往的線索。
    不過技術那邊又傳來了好消息。
    “死者的聯係人列表裏有個經常騷擾她的男性,自得自樂發了很多消息。”
    “搔擾?”
    “對,一直發些‘你又不在家’‘你的傷怎麽樣了’‘聽說你媽媽在街口開了家文具店’‘今天的衣服挺好看是在lulu石青路店買的吧’這種話,沒有明顯的騷擾詞匯,但是看起來似乎盯上她挺久了。”
    鄭岩問:“那個人叫什麽名字?”
    “沒有名字備注,就是個自帶網名,叫‘擁抱新世界’,是三個月前加的好友,死者從始至終隻回複了兩句,剛加好友時問‘你到底想怎麽樣’,前天晚上回複了一句‘我認輸’,就沒了。她把這個對話框設置成了免打擾,不過為什麽不直接拉黑?”
    側寫師分析:“可能是公司客戶,領導,有權的同事,或者有過關聯的高高在上的男性。”
    是的,打工人的生活就是捏著鼻子趟過屎山屎海。
    終於得到點有用的消息,鄭岩把證物袋遞給痕檢的人,說:“那就走吧,去她公司問問,那位擁抱新世界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