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536章 新宇
字數:2994 加入書籤
                    收縮後的虛無點裏,原初種靜靜躺著,像一顆被月光洗過的玉籽。它表麵的符號在星夜裏流轉,時而化作鳳主血脈的圖騰,時而變成機械齒輪的紋路,時而又消散成意念界的透明光絲,最終歸於一種無法描述的“混沌初態”——仿佛所有已知的法則符號,都從這原始的紋路中衍生而來。
    柳氏蹲在虛無點旁,指尖輕觸原初種,那些流轉的符號突然停滯,在她掌心投射出一片純白的虛空。虛空裏,第一縷念正像初春的嫩芽般探出頭,那念的形態模糊卻溫暖,既帶著創造的悸動,又藏著回歸的坦然,與柳氏印記深處的本源能量如出一轍。
    “這是‘第一念’。”守時者的星軌在原初種周圍形成保護圈,星軌光粒與符號碰撞,激起的漣漪裏浮現出宇宙誕生的縮影:第一念分裂成無數念核,念核碰撞產生法則,法則交織形成實體,最終演化出九界、意念界、鏡像宇宙……“原初種記錄著存在的起點,就像一本宇宙的誕生日記,每道符號都是一個未被書寫的故事。”
    李大人的光粒折扇展開,扇麵映出原初種的能量圖譜。圖譜中心是與絕對空寂同源的純白,周圍環繞著無數細小的念核,每個念核都在緩慢旋轉,核內閃爍著不同的光——有的泛著地球土壤的褐,有的帶著星雲的緋紅,有的透著機械的銀灰,顯然是孕育中的新宇宙雛形。
    “這些念核是‘可能性宇宙’。”李大人指尖點著其中一個泛著藍光的念核,“就像雞蛋裏的胚胎,原初種為它們提供‘第一念’的養分,等時機成熟,就會破核而出,成為獨立的宇宙。這就是原初之影說的‘歸原,方得始終’——回歸不是終結,是為了孕育新的開始。”
    歸穀道的孩子們對原初種充滿好奇。紮羊角辮的小姑娘試著將自己畫的穀種圖案貼在原初種上,圖案竟被符號吸收,化作一道綠光鑽進最近的念核。沒過多久,那念核突然閃爍,投射出一幅小畫:畫裏的穀種頂著笑臉芽,長在會唱歌的土壤裏,正是小姑娘最常幻想的場景。
    “它把我的畫變成真的了!”小姑娘驚喜地跳起來,卻見那念核的光芒漸漸黯淡,小畫也隨之消失。柳氏笑著解釋:“念核還沒成熟呢,就像剛種下的種子,需要慢慢紮根、吸收養分,才能長出你畫的樣子。你的幻想,就是給它的第一份養分呀。”
    王院判將原初種的符號碎片與常變穀種的粉末混合,培育出的幼苗竟能自主“選擇”法則——放在地球土壤裏,就遵循生長周期;放在機械平台上,就切換成能量循環;甚至放在意念界的記憶草旁,會生出透明的葉片,記錄周圍的情緒波動。
    “這苗是‘原初仿品’。”王院判的儀器顯示,幼苗的核心與原初種的第一念同源,“它證明所有宇宙的法則,都能追溯到同一個起點。就像不同的語言,雖然發音、寫法不同,卻都能表達‘喜悅’‘悲傷’,原初種的符號,就是所有法則的‘共同詞根’。”
    星雲幸存者的緋紅印記與原初種共鳴,在地上投射出穀神日記的“預寫頁”——那是從未有人翻閱過的空白頁,此刻卻自動浮現出文字:“原初種每吸收一份‘強烈的渴望’,就會成熟一顆念核。當念核數量達到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便會開啟‘新宇之門’,讓成熟的可能性宇宙獲得獨立存在的空間。”
    “強烈的渴望……”柳氏望著那些緩慢旋轉的念核,突然明白原初之影留下原初種的用意——存在的意義不僅在於“記得”,更在於“期待”。就像種穀人播下種子時,心中的期待會化作無形的養分,讓種子長得更茁壯,念核也需要眾生的渴望來澆灌,才能從“可能”變成“現實”。
    為了加速念核成熟,柳氏帶著原初仿品前往新虛無群落。群落的穀種正朝著原初之影消散的方向移動,它們的光芒在途中匯聚,形成一條溫暖的光帶,光帶所過之處,念核的旋轉速度明顯加快。當原初仿品接觸光帶,幼苗突然綻放,表麵的符號與群落穀種的光芒共鳴,在半空組成一個巨大的“渴望陣”。
    九界、意念界、鏡像宇宙的種穀人紛紛加入:地球農夫對著念核默念“豐收”,念核便泛起金黃的麥浪;機械師注入“精準”的能量,念核的齒輪紋路變得清晰;意念界的記憶草傳遞“永恒”的情緒,念核的透明區域擴大,映出無數笑臉……原初種的符號在這些渴望的滋養下,變得愈發璀璨,像綴滿了星辰的河流。
    柳氏的透明印記在陣眼處與原初種完全融合,她的意識沉入第一念的源頭,感受到無數念核的“心跳”——那是眾生渴望的節奏,有孩童對糖果的期待,有種穀人對豐收的向往,甚至有機械對“精準”的執著,這些看似微小的渴望,匯聚在一起,竟比共生域的能量流還要磅礴。
    “原來我們每個人,都是宇宙的播種者。”柳氏在心中默念,掌心的印記與原初種同時發光,最亮的那顆念核突然裂開,化作一道七彩光門,門後隱約能看到一片新的星空,星空中漂浮的穀種,正是小姑娘畫的笑臉芽穀種,長在會唱歌的土壤裏,真實得仿佛伸手就能摸到。
    “第一顆成熟的念核!”守時者的星軌瞳閃爍著激動的光,星軌自動組成橋梁,連接光門與共生域,“新宇之門真的開啟了!”
    當光門穩定下來,九界的種穀人第一次看到了“可能性宇宙”的真實模樣:那裏的物理法則與現實略有不同,重力更輕,陽光帶著甜味,穀種能隨著心情變換顏色。紮羊角辮的小姑娘第一個穿過星軌橋,她的腳剛踏上那片會唱歌的土壤,周圍的穀種就紛紛轉向她,頂起笑臉芽,仿佛在歡迎這位“第一個播種渴望”的人。
    星船返回時,原初種的念核已有數十顆成熟,新宇之門也從一道變成一片,像鑲嵌在共生域邊緣的彩色玻璃,每扇門後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可能性宇宙。原初種的符號不再流轉,而是固定成一幅完整的星圖,標注著每個念核的位置,像一張通往無數未來的地圖。
    柳氏的透明印記在午夜會與原初種共鳴,她的夢境變成了穿梭於各扇門後的旅程:有時在岩漿裏種出耐寒的穀種,有時在真空中培育會發光的麥穗,有時甚至與反柳氏、鳳主先祖並肩,在某個可能性宇宙裏,重新種下第一粒逆時種——這一次,種子沒有枯萎,而是長出了連接過去與未來的藤蔓。
    她知道,原初種的故事才剛剛開始。就像歸穀道的田埂永遠種不完,眾生的渴望也永遠不會枯竭,新的念核會不斷孕育,新的宇宙會不斷誕生,而她們要做的,就是帶著對未來的期待,繼續播種、澆灌,讓每個可能性宇宙,都能長出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穀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