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安置墳地
字數:4292 加入書籤
她沒說完,隻是顫巍巍地向台上鞠了一躬,圍裙上的麵粉簌簌落在曬穀場上。
“磚廠廠址改改,挪到村東頭的廢棄窯廠行不行,就是當年俺們醃酸菜的窯廠。”
“那地方好,邊上有眼老井,打水方便,那離西山坡八裏地。”
老太太伸手摸了摸地圖上的紅圈,哭著說道:
“海子他爹走的時候,說‘這輩子最虧的是沒給老周頭立塊碑’。”
“現在好了,別說碑了,墳頭都要沒了呀,你們這些娃子是咋想的呀”
她轉頭看向台下的老人們,李大娘、張嬸兒都含著淚點頭,陽光穿過她們斑白的鬢角。
宋主任捏著會議桌邊緣的手指關節漸漸發白,曬得黝黑的臉膛在煤油燈影裏泛著鐵青。
他緩緩站起身,中山裝第二顆紐扣崩得筆直,仿佛要撐破緊繃的衣襟。
台下的咳嗽聲、扇蒲扇聲忽然停了,隻有牆角的蟋蟀在碎磚縫裏叫得急切。
“大爺大娘們,我知道你們心裏難受。”
他的聲音像硬擠出的石子,帶著砂粒般的粗糲。
“西山坡的墳包,哪座不是咱們扛著鐵鍬埋的?老周頭的裹屍布還是我扯的被麵,劉大姐下葬時穿的壽衣,是俺娘連夜趕的......”
他忽然梗住,喉結滾動著,從褲兜掏出半塊壓碎的苞米餅子,餅渣簌簌落在桌麵上。
“這些苦,我比誰都記得清。”
會場裏響起壓抑的抽氣聲。黃大爺的拐杖在地上敲出急促的節奏,像捶打在眾人的心口。
趙書卓抹了把臉,也跟著說道:
“可咱村的房子啥樣?開春化凍時,牆根返潮能長出青苔;下暴雨那晚,趙書記家的鍋碗瓢盆擺了十八個!”
他的手掌重重拍在桌上,震得煤油燈盞裏的油星子直跳。
“孩子們在漏雨的屋裏寫作業,鋼筆水都被潮氣暈開了!這要是再拖個十年,咱的孫子孫女還得住在破土房裏喝西北風!”
“建設磚廠是為了啥?”
他忽然提高嗓門,驚飛了停在燈繩上的飛蛾。
“是為了讓咱北大荒的後代住上不漏雨的房,是為了讓孩子們在磚瓦房裏讀書,將來考出去見世麵!”
他從懷裏掏出張皺巴巴的圖紙,攤開在桌上,圖紙邊緣被汗水浸得發皺。
“你們看這規劃圖,磚廠年產五百萬塊磚,一半蓋新房,一半賣出去換錢。”
“換了錢幹啥?給村裏修水渠、建學校,給你們這些老人打井、安電燈!”
黃大爺猛地站起身,拐杖差點戳到桌腿:
“放屁!”
他的胡子抖得像秋風裏的枯草。
“你拿死人骨頭換磚錢,良心讓狗吃了?老周頭臨死前說‘這輩子就圖個踏實’,你這是要刨他的踏實!”
台下的李大娘也哭喊道:
“俺們寧可住破房,也不能做缺德事!”
王建國的臉漲得通紅,額角青筋直跳:
“這不是缺德!這是發展!”
他抓起圖紙在空中揮舞。
“看看外頭的世界吧!人家公社都住上紅磚樓了,咱還在跟土坯房較勁!等磚廠起來,咱北大荒才能挺直腰杆!”
他忽然轉身指向窗外,夜色中,西山坡的輪廓像一道沉默的傷疤。
“那些墳包占著最好的黏土層,不挖掉,磚廠就出不了好磚!這是科學!”
“科學個屁!”
張大爺抄起旱煙袋砸在桌上,煙鍋子迸出火星。
“你咋不把你家祖墳挖了蓋樓?”
會場裏頓時炸開了鍋,老人們拍桌子的拍桌子,罵街的罵街,幾個年輕媳婦趕緊抱住哭鬧的孩子。
劉廠長連忙起身想勸架,卻被宋主任輕輕拉住,隻見對方眼裏閃過複雜的光,不知是讚同還是憂慮。
趙書卓看著眼前沸騰的人群,忽然覺得嗓子發苦。
他想起三年前自己剛當上生產隊大隊長時,在大會上發誓“要讓鄉親們吃上白麵饃”。
如今饃沒吃上,卻先成了“挖墳的惡人”。
他捏緊了拳頭,指甲幾乎掐進掌心:
“散會!廠址不變,十五以後動工!”
說完便抓起圖紙衝出門去,身後傳來黃大爺的怒吼:
“你要敢動土,我就躺在推土機底下!”
王建國慌忙擺手,手掌在夕陽下晃成一片模糊的影子,仿佛要拂去老人們眼底的憂慮。
他向前邁了兩步,鞋尖碾碎了曬穀場上的幾粒草籽,清了清嗓子時,聲音裏多了幾分刻意的柔和:
“爺爺奶奶們先別急,聽我把話說完嘛。”
他的目光掃過黃大爺緊繃的眉頭、程老太太泛紅的眼角,忽然蹲下身,像哄自家孫輩似的放低了姿態。
“磚廠選址確實定在西山坡,”
他從褲兜裏掏出個牛皮本,翻到夾著野菊花的那頁。
“但大夥看這規劃圖——”
鉛筆勾勒的線條間,幾座墳包被用紅圈圈住,周圍留出大片空地。
“動工前,我們會找風水先生看塊好地,把老少爺們的墳一個個起出來。”
他的手指劃過圖紙上的“新陵園”標記。
“村東頭的月牙灣知道吧?那兒背山麵水,開春能看見野花開,秋天能聽見鬆濤響,比西山坡的荒草窩強十倍。”
程老太太捏著圍裙角的手鬆了鬆,小聲問:
“能找著人不?好些墳頭都沒記號。”
王建國連忙點頭,從本裏抽出張泛黃的紙:
“這是老支書當年記的名冊,三十七個逃荒的、十二個墾荒隊的,名字都在這上頭。”
“實在找不著碑的,俺們就用青磚刻上‘北大荒開拓者之墓’,排成整齊的碑林。”
他忽然想起什麽,又掏出個鐵皮盒,裏麵裝著半塊懷表和幾枚生鏽的獎章。
“這些老物件,到時候都擺在陵園的紀念亭裏,讓後人知道咱這兒的地是咋開出來的。”
黃大爺的拐杖不再戳地,卻依然繃著臉:
“起墳動土是大事,得挑良辰吉日,不能委屈了故人。”
王建國重重拍了下胸脯:
“這事俺都想好了!請鎮上的陰陽先生主持遷墳儀式,該燒的紙錢一張不少,該灑的米酒一滴不省。”
“等新墳立好了,俺帶著廠裏的年輕人輪流守夜,不讓野狗驚了老人家。”
喜歡四合院,人小鬼大誰見誰怕!請大家收藏:()四合院,人小鬼大誰見誰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